本学期总第 课时 年 月 日执教
《破阵子•春景》
教学目标
1.诗词阅读鉴赏的一般方法,能对诗歌中的佳妙的炼字进行鉴赏。
2.了解北宋早期婉约的词以婉约风格为主流、以离愁别恨为主旨的艺术风貌。
3.了解晏殊和欧阳修在北宋词坛的地位。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王国维在《宋元戏曲考》的自序中指出:“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楚之骚,汉之赋,六代之骈语,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焉者也。”词作为一种文体,产生于唐代,繁盛于宋代,北宋初期以晏殊和欧阳修为代表的婉约词,格高调远,清新脱俗。今天,我们共同研究探讨北宋初期的晏殊词和欧阳修词,《破阵子•春景》。
二、作者简介
晏殊,字同叔,抚州临川人。是宋代著名的婉约派词人,景德中赐同进士出身。庆历中官至集贤殿大学士、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枢密使。谥元献。其词擅长小令,多表现诗酒生活和悠闲情致,语言婉丽,颇受南唐冯延巳的影响。晏词工巧秾丽、音韵和谐、风流蕴藉、温润秀洁。原有集,已散佚,仅存《珠玉词》及清人所辑《晏元献遗文》。
三、齐读:《破阵子 燕子来时新社》。
四、解读文本
1.理解内容
春社将近,已见燕子归来,清明时节,梨花刚落。水池上生出三四点碧绿的青苔,树叶底下传来一两声黄鹂的啼叫。白天长了,柳絮开始飘飞了。
看那两位邻家少女,在桑林路上相逢,笑问对方:“怎么这样高兴?”“怪不得我昨夜做了一个好梦呢,原来是今天大家斗草,我得了头彩!”说着,两个人笑逐颜开。
2.品味鉴赏
(1)赏析“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写景之妙。
A.“碧苔”“黄鹂”色彩鲜艳、清新明丽,写出了春光的美好。
B.“碧苔”写春色之美,“黄鹂”写春声之美,“飞絮”写春态之美:绘声绘色绘形,营造了一幅清新明丽的图景,充满闲情逸趣。
C.“三四点”“一两声”看似实写,实为虚写。意在表现环境的幽静。
师:春光明媚,生机跃动,燕子的翩然来临,梨花的乍谢枝头,碧苔的油然萌生,柳絮自在轻飏,树叶深处偶尔一两声婉转的黄鹂啼鸣,好一番慵适与惬意。
(2)试想下片是从哪几个方面刻画东邻女子个性的?东邻女个性形象是怎样的?
A表情:笑:巧笑→笑从双脸生。
B心理描写:疑怪昨宵春梦好,元是今朝斗草赢。
C场面描写:斗草。
活泼天真、纯洁无瑕的少女形象跃然纸上。
(3)作者有意回避了采桑女对话内容和对于斗草场面的正面描写,而只是写了人物在斗草前后的活动和心理。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收到了虽少总多、耐人悬想的效果(给读者以丰富的联想和想像的空间)
(4)关于“疑怪”两句,向来有三解:一是解作斗草姑娘的内心独白,二是解作少女间的对白,三是解作作者本人的猜测。结合全词谈谈你的个人看法。
(5)风格:温润秀洁。
总结:全词纯用白描,笔调活泼,反映出少女身上显示的青春活力。
“格高韵远”指北宋词的内容和形式在唐五代词基础上的发展。本词写女子是承袭唐五代词“艳词”之风,写清新活泼的采桑女是发展创新,体现格高韵远。
五、《踏莎行》:朗读,体会情感
1.选写残梅、细柳有什么作用?
①选写残梅细柳有交代时令、描写路上所见景色的作用。
②“残梅”暗用《荆州记》的典故:“陆觊与范晔相善,自江南寄梅花一枝,诣长安与晔,因赠以诗:折梅逢驿使,寄予陇头人。”而眼前梅已残,无法寄赠家人;“细柳”也暗用折柳送别的典故,想到家人送别情景。表明行人思念家人。
2.“草熏风暖”有什么表达作用?“摇征辔”的“摇”好在何处?
“草熏风暖”是描写春色秾丽,以乐景写哀愁,在大好春光里离家远行,更觉悲伤。 “摇”字则形象写出行人不忍速行,时时勒紧缰绳,眷顾美好景色的情态。
3.“离愁渐远”怎么会“渐无穷”?
常理离愁越远越淡,然而这里离愁越远越多,原因是离家,离思念自己的女子越远。生动形象地表现行人的悲伤之情。
4.“春水”的比喻好在何处?
“春水”比喻愁情,承袭“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写法,以形象表现抽象,也是以乐写哀。“离愁渐远渐无穷”和“迢迢不断”为比喻作了两层铺垫,很是自然。
5.叠词的效果
起强调作用,强调是指全部的、所有的、满满的柔情、思念以及哀怨。
6.如何理解登高、远望的写法?
登高是为了远望,不要登高是因为无法远望,无法远望的原因是平阔的草地之外是春山,春水已经无情的遮断了远行人的身影。这是层层深入的写法。
“春山”是闺中人想象、思念所能达到的极限,这以后的痛苦只能让读者去想象了。结句言有尽而意无穷。
7.视角的探讨
上阕写行人,由景到情再到景,下阕写闺人,由近及远。全词到底是从行人的角度写还是从闺人的角度写呢?这里存在一个视点的问题。
关键在下阕的“楼高莫近危阑倚”一句,这是远行人对闺中人的劝告,“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是其原因的解释。全词是从行人的角度写的,下阕是行人推想家中女子思念的情景。前人常常用这种虚想模拟的写法,如杜甫《月夜》:“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六、小结:
从全词上下两阕整体把握,理清相互关系,判断出行人是主,闺中人是宾。行人是主,体现出北宋词的发展创新,是“格高韵远”的表现;闺中人是宾,承袭唐五代艳词之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