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学讲方式”的主要目标
1、树立四个理念,回归教育规律:
潜能理念;自主学习理念;
机会公平理念;教学民主的理念。
2、改变教学行为,改变课堂生态,转变教学方式。
思考的问题
一、语文应该教什么?
二、语文应该怎么教?
一、语文应该教什么?
语文课程应激发和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体会、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
——摘自2011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
“理解” →“学进去” “表达” →“讲出来”
“学进去”和“讲出来”就是“理解”和“表达”,“学进去”是信息的输入, “讲出来”是信息的输出;“学进去”是学习有效的条件,“讲出来”是学习效果的反馈。“学进去”是基础,“讲出来”是动机和结果。
语文老师要引导学生“学进去”“讲出来”,培养学生学会理解和表达,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
听
一、地位作用。
听的能力强,其读、说、写能力也相应比较强。提高学生听的能力,可以更多更广地汲取材料,充实情感,满足思维。
二、标准:
1、听人说话认真、耐心;
2、听人说话能抓住要点,罗列出几个要点。
读
一、地位作用。
从字面符号中有效获取意义信息的能力。是说的基础,写的前提。
二、标准。
1、掌握朗读、默读。
2、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
3、了解文章表达顺序,体会作者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掌握文体和主要写法。
4、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5、诵读优秀诗文,背诵优秀诗文60篇。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
说
一、地位作用。
指口头语言表达能力,让学生学会表达,学会沟通,学会交流。
二、标准。
1.与人交流能尊重和理解对方。
2.听人说话能简要概括要点,表达流畅。
3.乐于参与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表达有条理,语气、语调适当。
4.能根据对象和场合,稍作准备,做一段话的发言。
写
一、地位作用。
包括写字能力和写作能力,写字是再现符号的过程,写作是将头脑中的材料经过加工,用语言文字表达出来的过程。
二、标准。
1、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000个左右,其中2500个左右会写。用硬笔书写美观,有一定速度。
2.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
3.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能根据内容表达的需要,分段表述。学写读书笔记和常见应用文。
4.修改自己的习作,掌握基本修改方法,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根据表达需要,熟练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
让学生写一手好字、写一手好文、爱上读书、能说会道,是语文老师的份内事,是我们共同努力的目标。
二、语文应该怎么教?
(一)熟知课程标准,整体把握教材。
(二)关注学生发展,研究了解学生。
(三)灵活使用教材,合理取舍安排。
(四)结合学讲方式,突出学校特色。
(一)熟知课程标准,整体把握教材。
1、本学科、本学段的课标要点;
2、本学期教材编排章节内容
3、本学期学科知识结构
(二)关注学生发展,研究了解学生。
1、了解学生的已知。
学讲方式强调“掌握学情”原则:通过观察、调查、访谈等方法学情调研,增强教学针对性和预见性,学会科学的教学设计。
2、不同年龄段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心理特征。
3、当前学生的心理状态。
①把握学生的心理状态,设计教学;
②预知学生的心理动态,巧妙引导。
4、学生遇到的学习障碍。
①教学设计时注意帮助学生扫除障碍。
②关注优等学生和后进学生。
“讲出来”,是指学生能够把所学的知识正确清晰地表述出来,能够把所学的知识要点进行系统地归纳和概括。
自主先学
小组讨论
交流展示
质疑拓展
检测反馈
小结反思
关于“讲出来”的思考
1、讲得不清晰?
要让学生讲出条理,让学生说话有法可循。
2、讲得不精彩?
要让学生讲出见解,让学生学语文看得见。
(三)灵活使用教材,合理取舍安排。
语文教材的处理是资源多向整合的过程,所有的资源都是“为我所用”的材料。
依靠教参会使“独立思考成为一件极其困难的事情。”
1、我想让学生获得什么?——目标确立
2、我怎么让学生获得? ——目标实施
3、我的学生获得了吗? ——目标达成
1、深入钻研教材,挖掘教材的闪光点。
教师具备清晰自觉的目的意识,可以有针对性地选取适合自己的方法有条理地使用教材。
2、精心设计教学过程,灵活运用教材。
在设计教学流程的时候,教师要根据对学生的了解、把握、预测、分析、应对,来决定课程内容的选择和处理方法。
语文教师要合理取舍,恰当使用教材,教给学生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能力。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
(四)结合学讲方式,突出学校特色。
“学讲方式”是以学生自主学习作为主要学习方式,以合作学习作为主要教学组织形式,以“学进去”、“讲出来”作为学生学习方式的导向和学习目标达成的基本要求的课堂教学方式。
所谓“自主习得教学模式”,就是在尊重生命成长需要的理念指导下,以支持鼓励学生自己做主运用已有知识以获得能力发展为特征、以习得结果作为评价目标的一种课堂教学方式。
自主预习(自主先学)
让学生通过特定的学习情境,围绕一定的预习目标,感知自己已有的知识结构,以有效地将新知识纳入已有的认知结构中。
教师作用:
1、弄清学生已有哪些知识,原有认知结构发展到什么阶段;
2、创设开放的教学环境或情景,教给方法,直到学生学会预习新的知识。
自主探究(小组讨论)
鼓励学生自己探索问题,自己发现问题,自己叙述问题,自己解决问题。
教师作用:
1、探究的问题要有探究的价值。
2、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学进去。
3、个人探究和小组探究相结合。 4、要适当引导,走到学生中去,了解学生、支持学生、帮助学生、引导学生。
自主交流(交流质疑)
学生发表自己观点,通过互动激发,达到生成智慧、培养自信、形成合作能力的目的。
教师作用:
1、营造平等氛围,鼓励学生讲出来,
2、信任学生,把时间留给学生。(慢一步、退一步)
3、课堂是出错的地方 ,善待学生错误。
4、不追求唯一答案,尊重学生个性体验;
5、教师要及时串联归纳、适时总结提升 。①听语病、听表达、听观点。②抓版块、抓主线、抓“亮点”。 ③引导学生思考、朗读。
自主总结(小结反思)
将习得的知识进行归纳总结,主动将习得的知识系统化。
教师作用:
1、侧重学习方法的总结,让学生有条理地讲出来。
2、可以通过针对性的练习,感悟有效的学习方法。
自主拓展
从课内到课外,鼓励学生去从事自己喜欢的学习和研究。
教师作用:提供时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