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实施高中数学互助学习小组教学的研究》结题报告
张先云 (徐州市第二中学)
课题名称:有效实施高中数学互助学习小组教学的研究
课题类别:市级课题
课题编号:G115051
课题负责人:张先云 ( 徐州市第二中学)
内容提要: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本人运用调查研究法、文献综述法、实验研究法、案例研究法、行动研究法等科研方法,致力于对高中数学课堂中互助学习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进行研究,经过一年的探究我发现一些高中数学课堂中互助学习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学方法。大致如下:其一在常态课堂教学时,教师课前分发学案,让学生以小组合作互助的方式进行统充分的预习,课堂上讨论交流疑难问题的课堂模式;其二,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竞赛,小组内进行分层次组合的互助合作学习教学法,并使用《小组合作评价表》对学生的合作情况进行评价,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兴趣。《报告》详细叙述了课题研究的过程,阐述了课题研究的结论,分析了课题研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对后续工作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
数学课堂 小组互助合作 学习的有效性
一、研究背景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教育制度的不断完善,新课程改革强调教育要面向所有学生,努力的让每个学生的特长和潜能得到发挥和发展,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展现自我,能够得到最好发展的机会。然而,事实上,每一个学生都是相对独立的个体,在他们身上会表现出相对比较大的个性差异,如在气质、性格、能力、知识和智力的发展水平上都有可能存在着较为明显的差异。尤其是在当前以班级为单位的授课制下,一个班几十个学生,分别具有不同的心理发展水平、不同的学习知识基础、不同的个性特点,又由于教学时间、教学内容、教学进度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教师往往采用比较传统、简单的授课方式。从而,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使思维认知水平层次高的学生的发展受到了限制,得不到充分的发展,而层次低的学生又跟不上教师的教学进度和内容。从而,疲于奔命,完不成学习任务。最终导致班级里的学生在学习水平和能力上形成两极分化,影响了整个班级的共同发展。
那么,如何才能在班级授课制下最大程度顾及学生差异,从实际出发,有的放矢地对学生进行教育,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能得到进步与提高,个性得到最优发展呢?本人试着以“互助合作小组教学”授课方式去进行课题研究,旨在探索一种能实现全班师生的智力资源共享,让学生养成与人合作的习惯和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从而改善学生的数学思维品质,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他们合作交流的能力和意识;拓宽他们的知识面,加深他们对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二、理论依据
1、教学互动合作理论
所谓“互动合作”,就是教育者和被教育者之间,以及本群体间相互合作交流来共同完成任务的一种方式。“互动”是合作学习教学的主要思想和教学形式。它大致有三种方式,即师师互动合作、师生互动合作和生生互动合作。互助合作理论认为“课堂是一种复合型的教学活动,有单向型、双向型、多向型和成员型(是一种视教学为师生平等的互动关系的教学活动),这是合作学习对“教学是一种双边活动”这种教学观的拓展”。首先,在互助合作学习过程中,小组合作交流学习为学生学习提供了宽松学习环境,使学生惧怕说错的心理压力大大减轻,发言机会大大增加。其次,学生在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下一起讨论和交流,学习者可以取长补短,学习群体的思维与智慧可为整个群体所共享;再次,在合作学习时,学生要展示自己的观点,试图说服别人,在这种心理驱使下,对知识的钻研就更加深刻。在表述自己观点的过程中,会使新旧知识更加融合,从而扩大了知识的应用层面。最后,通过对互动合作学习的心理学研究表明,在互动合作学习过程中,学习群体具有明显的相互依存关系,个人与集体息息相关,从而,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意识。
2、主体性教育理论
在我国主体教育理论是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发展起来的教育学理论。它认为:“人的主体性是人的自然性和社会性的最本质的特征。”因此,培养和发展人的主体性,就是要通过启发、引导学生的学习需求,在和谐、宽松、民主的教育环境下,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和规范各种教育活动,使学生能自觉、主动、创造性地进行认识和实践活动。
3、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把学生作为认知的主体,学生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他们认为学习并不是一个被动吸收、强化训练而记忆的过程。首先,学习是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基础上,通过个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而实现的意义建构过程;其次,新知识必须经过学生自己的思考、理解和应用,然后才能纳入他现有的知识结构中,从而,生成新的知识结构;
三、研究目标
学生目标
实现三个转变:即从教科研为先导,积极有效落实第三次全教会精神,实现教师单纯的知识传授转为以课堂为主阵地向课外辐射的网络状情感交流体系,实现教师向“综合素质+特色”转变。
1、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意愿,引导学生的学习需求。教师依据学生的学习需求,提供有效的指导和组织策略,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性。努力改变那种以教师为主导地位的传统式教学方式,而采取以小组互助合作交流的学习策略,赋予学生主导个人学习的权力,充分发挥学生个人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2、充分发挥每个学生在合作学习小组中的优势和潜能,使之取长补短,有效地补偿学生之间的差异,从而改善学生的数学思维品质。使班级中的每一位学生都能有所获。
3、养成与人合作交流的习惯,从而,培养他们合作交流的能力和意识;学生通过合作交流学习可以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拓宽他们的知识面,加深他们对知识的理解,从而提高学习成绩。例如,当学生在学习时遭遇困难时,可以通过互助合作学习小组进行积极求助,跟同学或老师请教,明显促进学生积极求助的行为和意识。
教师目标
通过研究,探索高中数学有效的合作互助学习课堂教学模式。在研究过程中学习现代教育教学理论和学科专业知识,吸取现代先进的教育教学思想,使自己的教学体现新课程标准要求,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合作学习精神和能力,从而实现教师由经验型、传统型向科研型、学者型转变,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提高教学质量。
四、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
1、文献综述法
在本人研究过程中,查阅了大量的与本研究相关的文献,收集国内外有关研究方法、研究成果等,为课题研究提供理论支撑。
2、调查问卷法:
为了了解当前我校学生小组互助合作学习的意识与能力情况,设计问卷进行调查分析,并通过问卷了解学生对小组合作学习的态度、需求,研究学生在合作学习过程中真实所想、所需。
3、行动研究法
在具体的教学情境中认真对教学过程进行研究,并根据研究中遇到的具体情况,边探索,边完善自己的教育教学理论和经验,使理论与实践有效地结合起来。
4、经验总结法
对典型的或有特色的经验,进行回顾和总结,对已总结的经验进行筛归纳总结、去伪存真,使之系统化、理论化。
五、研究内容及过程
本课题开题后,本人在本学科老师的帮助下有条不紊地开展研究工作,利用了上述研究方法和现代化的研究工具进行研究,拓宽了本人的学术视野,提炼了课题思想,确定了研究内容,对课题进行了有价值的探索。现将本人做的主要工作总结下:
(一)了解和掌握所研究学生学习的基本情况
由于每一个学生都是相对独立的个体,在他们身上会表现出相对比较大的个性差异,如在气质、性格、能力、知识和智力的发展水平上都有可能存在着较为明显的差异。同时,学生自身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与方法、心理健康、家庭环境、等因素也影响着学生学习目标的实现。因此,本人通过问卷测验的形式来了解和掌握所研究学生学习的基本情况,以便实施下一步的研究工作。
高二年级12个班共450名学生全部参加了学习适应性测试(AAT),对每一个同种类型的八个普通班(38人)和同种类型四个实验班(32)共计450人进行问卷调查。然后进行统计、归类、评判。最后,总结出调查报告。对于总的内容量表来说,其最低分为36分,最高分为88分,平均分为66.85分,属于中等水平,也就是说,对于学习条件的适应性为中等,分数为40分以下的有18人,占总人数的4.01%;分数为40—60的学生占参加测试学生总人数的10.00%,共45人;分数为60—70的学生有380人,占总数的84.44%。分数为70以上的学生有7人,占总数的1.56%。
从各个分量表来看,得出的结果如下:
学习态度分量表,包括学习热情、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计划及听课方法等。最低分为18,最高分为68,平均分为46.35,属中下水平。其中学生的学习热情较差;学生普遍缺少学习的计划性,课前不预习,课后又不能及时复习;不能采用适当的听课方法,听课效果较差。
学习环境分量表,分为家庭环境、学校环境和朋友关系。最低分为50,最高分为71,平均分为68﹒42,属中等水平。学生普遍认为学校学习环境较好。对于家庭环境,则认为条件一般,许多学生认为家庭的学习环境不利于他们学习。大部分学生认为交好的朋友有利于自己学习的提高,交友要慎重。
身心健康分量表,包括独立性、毅力和身心健康三方面。最低分为36,最高分为80,平均分为72﹒4,属中等水平。此分量表的数据表明,许多学生的独立性差和缺乏毅力。此表中独立性方面低于40分的有45人,占10.0%,最高分为80分,仅10人,占2.2%,中等偏下水平的同学有88﹒7%,共96人。毅力量表上属于需辅导的学生有18人,占4.0%,庆幸的是,身心健康量表上属优等水平的有72人,占16.2%,中等水平的同学较多,占89.1%。
从这次测验看,高二学生由于对校园环境比较熟悉、对教师比较满意,学习热情较高。但可能由于青春期躁动,贪玩,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动力不足,有部分同学对学习不感兴趣,上课不专心听讲,课后不复习,对自己要求不严格,得过且过,又或者基础较差,跟不上同学丧失了信心。
(二)探索了高中数学合作互助小组学习的有效课堂教学模式
对于小组合作互助学习课堂教学模式的有效性,我们分别就新授课、复习课和活动课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研究。步骤如下:
1、科学合理的选择教学内容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是不是所有的教学点都可以采用“小组互助合作”形式学习呢?我觉得不是这样的。一般来说,教师可根据教材的重难点,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设计“小组互助合作学习”;也可以对于新知识先让学生自学,质疑,对学生不能独立完成的内容,改为“小组合作”学习。
2、科学合理的设计学习任务
互助合作小组学习法在学科教学中具有很多优势,但是,小组合作学习是否能取得成功,那就要看学习任务的设计是否科学合理。因此,我们在组织实施小组合作学习前,首先必须充分重视任务的设计。
科学合理的设计学习任务,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明确教学目标,使任务具有典型性。所谓任务的典型性是指符合学生的认知实际,又是本节课的重难点,学生值得进行讨论交流的任务。
(2)符合学生的实际,注重学生的兴趣,同时使任务具有科学性。所谓任务的科学性是指任务的设计不仅要考虑学科内容的知识结构,同时也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认知结构和学习特点,循序渐进、合理安排。
(3)注重分工的需要,使任务具有合作性。由于是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因此任务的设计应充分考虑小组各成员的分工需要,要让任务的完成必须依赖于小组内全部成员的努力,并能把总任务分解成小组内不同能力类型的学生都能独立完成的分任务。这样可充分调动小组内每个成员的积极性,让他们体验到合作带来的效率,并促进小组成员间情感的交流,从而促进合作意识的增强和合作能力的提高。
3、合理分组,提高效率
数学合作学习中的分组环节是非常重要的,它往往能影响学生在这堂课中的学习效果。因此,作为教师,应该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分组。教师首先对学生的情况进行调查,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态度、学习水平、性格特征等等。通过认真分析整理后,把学生分成几个不同的层次,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搭配分组。在课堂上,我一般是采用异质分组。也就是这样分配的:每个小组的人数在2-6人之间,一般4人小组是最佳的组合,4人中,包括一名成绩好的学生、一名成绩差的学生和两名成绩一般的学生。中差学生结合一组,让差生先发言,好学生总结,避免差生成了听客、旁观者。但是长期的异质分组,也会导致学习方式流于形式。因此为了改变呆板的组合形式,有时我会引导学生自由组合小组学习。这种组合一般是学生水平相当。因为学生一般在自己的心目中会有想要竞争的对象,所以会选择自己的竞争对手组合。这种自由小组合作方式,使得学生在宽松和谐的氛围中学习,相互比较,学习效率可明显提高,但必须注意的是自由组合也并不是让学生自愿组合,对于有些学困生来说,我要求一些学优生与其组合,帮助学困生。这类组合比较适用于综合性的课型。除此之外,有时我在课堂上采取的分组方式是邻近组合。这组分组方式比较节省时间,比较适用于简单的内容。但是这种分组往往最后会流于形式,学生在合作中不能得到收获。
4、综合评价活动
(1)成果评价。除针对个人成绩进行评价外,也针对小组表现加以评价;(2)合作成果表扬。当一个问题在同学们的合作交流下顺利完成后,教师要对表现优秀小组进行表扬,以激发学习合作学习的成效;(3)教师课后反思。完成教学任务后,教师针对本次教学设计是否合适、工作分配是否恰当、教学目标是否完成,加以反省和检讨,以做为未来实施的改进与调整。
(三)建立了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价体系
我认为要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评价必不可少。可以激励学生互助合作。从评价方式看,有个人评价与小组评价、自我评价与同伴评价、学生评价与教师评价,这几组评价以前者为主,但又可多重结合。从评价内容看,有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其中以过程评价为主,主要评价学生在小组合作中行为表现、积极性、参与度以及学生在活动中情感、态度、能力的生成变化。从评价的功能看,主要有:鉴赏功能——通过评价鉴别、评定学生的参与行为、效果,给予价值肯定,以促进相互学习导向功能——通过评价引导学生的学习探究行为在科学、正确的轨道上进行,引导学生在合作中不断“碰撞、对接、融合”;激励功能——通过评价使被评价者得到鼓励与精神支持,使其充分发挥更大创造潜能和合作积极性。能否用好评价机制,是小组合作成交高低的关键。
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集体意识,但小组合作组织不当,更会导致好的学生始终唱主角,差的学生总等待帮助、答案,会出现更严重的两极分化。
制定小组合作学习评价的机制和评价的方法:(1)自评和互评相结合。(2)组织命题测试。由小组同学合作解决,以观察其合作意识和解题能力。测试题可以是教学的内容,也可以是生活中的问题,关键是要体现集体合作的优势。(3)学校、教师和家长联合评估的方法。
六、研究取得的成果
(一)课题思想的形成
经过充分的探讨和论证,最终把教育课题的思想确定为:“让每个学生都能在数学课堂上找到自我并愉快的学习,感受到成长的快乐”。这一思想是高中数学学科学习的需要,如果没有学习数学的兴趣,感觉不到快乐,那么,学习高中数学将是一件比较痛苦的事情;同时数学教学目标要求在数学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感受学习的快乐。
这一思想更是互助合作学习课题所要达到的目的。通过小组互助合作学习为学生提供相互合作交流、相互学习的条件,激发学生他们学习兴趣,使学生自觉参与探究知识的过程,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让每个学生都能在数学课堂上找到自我并愉快的学习,感受到成长的快乐。
(二)研究成果
通过一年来对小组互助合作学习方法的研究,对提高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有效方法归纳总结如下:
(1)课前明确小组互助合作学习的主要任务。小组互助合作学习主要任务的选择非常重要,并不是所有问题都需要合作探究。因此,教师必须在课前选择好合作任务,选择一些些具有挑战性、开放性、探索性的问题,并且在学生知识范围内能解决的问题作为合作学习的主要任务。
(2)合理分组、优化组合、搞好分工协作
在学期初,根据学生的学习成绩、男女比例、性格的互补性等方面,同时在尊重学生自愿的前提下,尽量使各组同学在性别、性格、个性特征、学习成绩等诸方面保持合理的差异,突出它的异质性。每小组4人,2个小组组成一个大组。每个小组中都有优等生、中等生和学困生组成,这样方便他们主动参与、互教互学、合作探讨。学习小组经过合理、优化地重新组合,由学习小组民主推荐一名组织能力强、学习基础好的学生担任小组长。另外,各组内还设有不同的角色,如记录员、资料员、审核员、汇报员等。不定期地互换角色,保证每个学生的参与积极性。组际间搭配力求做到均衡,无明显差异,便于公平竞争。
(3)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作好小组合作学习指导并适时点拨、参与。教师要深入到每个小组认真观察和了解每个小组的活动情况,发现不能认真参与交流的学生,教师要及时地加以引导指正,并提出明确的要求。同时,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时常会出现学生因思维受阻而不能深入的情况,教师要及时地点拨,使学生排除思维障碍;教师还要不断提醒学生注意倾听别人的发言,记录下自己没想到的见解,以确保合作学习顺利开展,不流于形式。
(4)给学生充分的自主学习时间与合作交流时间。在实施小组互助合作学习时,我们先要让学生自主学习,给学生提供充分的自主学习时间,让学生对要合作交流的问题有所思考和认识,然后,再开展合作探究。在学生进行合作交流时,教师要给学生充分的合作交流时间,让他们把各自的意见和观点充分表达出来,并达到相互认同,共同完成任务。
(5)做出合理的评价。从评价方式看,有个人评价与小组评价、自我评价与同伴评价、学生评价与教师评价,这几组评价以前者为主,但又可多重结合。从评价内容看,有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其中以过程评价为主,主要评价学生在小组合作中行为表现、积极性、参与度以及学生在活动中情感、态度、能力的生成变化。从评价的功能看,主要有:鉴赏功能——通过评价鉴别、评定学生的参与行为、效果,给予价值肯定,以促进相互学习导向功能——通过评价引导学生的学习探究行为在科学、正确的轨道上进行,引导学生在合作中不断“碰撞、对接、融合”;激励功能——通过评价使被评价者得到鼓励与精神支持,使其充分发挥更大创造潜能和合作积极性。能否用好评价机制,是小组合作成交高低的关键。 <<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评价的目的是为了全面的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
特别指出,在评价的过程中,我们不仅仅评价学生的学习结果,更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不仅仅评价学生的答案是否正确,更关注学生在表达自己的观点或倾听同学的发言时所表现出来的态度;不仅仅评价学生的学习水平,更关注学生在合作中所表现的合作精神、投入程度、情感与态度,通过老师合理性评价,帮助学生认识了自我,树立了信心。
七、课题研究的成效
经过一年多的研究和试验,深刻体会到小组互助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所倡导的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首先,它提升了学生的素质;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活跃了课堂学习气氛,培养了学习能力,提高了学习效率。
在课堂上,每个学生都是时刻准备着在课堂上尽情的展示自我,小组合作也非常积极,合作学习已经成为学生重要的学习方式,学生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
其次,大面积提高了学生的学业成绩。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十分显著:它改变了课堂教学组织结构,营造了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环境,促使了优秀学生在更高的基础上快速发展。这样,通过培养能力提高了学生的考试成绩,促进了全班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小组合作学习构建了适合学生发展的课堂教学模式,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中,养成愿学、乐学、好学的习惯,达到了“课堂因展示而精彩,学生因合作而愉快”的目标。
再次,促进了学生良好的个性心理发展。小组合作学习运用于课堂中,不仅促进了课堂教学的效率的提高,从而提高了教学质量,而且这种训练所培养起来的合作精神以及集体的竞争意识,有利于促进学生良好的个性心理的养成,能在集体中培养起一种新型的人际关系,尊重别人,学会共处。
随着新课程实验的不断推进,小组互助合作学习已经越来越得到广大教师的肯定,也越来越被广大的学生接受和喜欢。
教师业务素质得到了提高。课题在科研期间,我阅读了大量的书籍,改革意识、科研意识已经深深地扎根在我的心中,新的课程理念已经深入到我的课堂教学中。课题在科研期间,举行了多层次的教学公开课、观摩课、研究课,深受学校领导与同行的好评。
八、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困难
通过一年多小组合作学习的实践和运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高了,学习兴趣浓了。但小组互助合作学习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从目前情况看。主要表现有以下几方面。
1、教师缺乏指导“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的知识和技能。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是总设计师,又是主要组织者。教师必须对合作学习进行精心设计,让学生去搜集资料,提前思考,使学生对问题有独立见解,在实际操作中,教师还必须给予及时、适度的组织和调控,以保证“小组合作学习”顺利进行。然而,现实中有相当部分教师在实践操作中显得很茫然,缺乏小组合作教学的知识和技能。例如有的教师为了让学生能广泛参与,只要有问题,不管合适与否,就让学生合作讨论;还有的教师只追求形式,没有给学生充足的思考时间和讨论时间,学生还没有进入合作学习的状态,教师就要求结束等等。
2、教师提出问题难易程度不当
在教学中,教师不能根据学生实际和教学内容恰当地提出问题,而是根据自己的主观想象,不加思考,随意提出问题。这样问题太容易,没有讨论价值;相反,讨论的问题太难,又使学生不着边际,结论胡诌八扯,耽误了学生的学习时间,降低了学生的讨论兴趣。
3、要把握好合作学习的度,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新的课堂组织形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但要注意合作学习的度,合作学习不能走过场、凑热闹。小组合作要留给学生充足的思考和活动的时间,让他们尝到互相学习、共同进步的甜头。而在学生进行小组活动时教师应该是学生合作的参与者,学生有问题应及时对学生进行点拨引导。
4、学生知识层次的差距和参与合作的态度、程度都会影响合作的效果
搞好合作学习有几个重要因素,即成员间的相互信任、有效沟通和相互间对讨论同一问题的共同责任等。也就是说,好的合作小组,应该有共同的知识基础,共同的合作学习积极性,特别是能够互相信任、积极配合去完成共同的任务。但实际却不是这样的,知识基础好、表达能力强的同学,就成了小组的主帅,自觉不自觉地包办了一切,代替了一切。而那些学困生也就自觉不自觉地成了陪衬、附庸,甚至一言不发,即使发言,不是语无伦次就是不关边际,这样的合作学习效果肯定是最差的。
5、学生缺乏合作学习的技能技巧。在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时,由于教师在进行小组合作之前,没有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培训,因此有的学生不知道怎样才能与其它人进行有效的合作,结果导致“小组合作学习”低效。
课题研究暂时告一段落了,对问题的思考还没到尽头。关于上面提到的问题,今后本人将继续进行深入的研究。
总之,经过本课题的深入研究实践,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大大提高,顷听表达能力有了极大的进步,合作意识和交往能力也大大增强,从而进一步验证了有效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今后只要我们用心去探索研究,就能让我们的小组合作学习更有成效!让每个学生都能在数学课堂上找到自我并愉快的学习,感受到成长的快乐!
参考文献:
杜 萍:《课堂管理的策略》 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5.6
闫承利:《素质教学课堂优化策略》 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8.8
《如何提高小学数学合作学习的效率》 百度网 2010
马红斌:《课程整合中的教学合作》.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2005.7
秦 宓:《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提高数学课堂效率》 考试周刊 201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