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型教学中任务的设计
“任务型”教学(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是以任务为中心的语言教学流派,它是 20 世纪 80 年代外语教学研究者经过大量研究和实践提出的一个具有重要影响的语言教学模式,是近年来交际教学思想的新发展。它将语言应用的基本理念转化为具有实践意义的课堂教学方式。他是一种关注学生学习过程的教学模式,非常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感受和体验,强调教师教学活动的设计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兴趣为出发点。教师完成教学任务的过程也是学生通过思考、调查、讨论、交流和合作等方式来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
《英语课程标准》提出了,中学英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避免单纯传授语言知识的教学方法,尽量采用任务型教学途径。”“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身的感知、体验、实践以及参与合作等方式,实现任务目标,感受成功。” 传统教学法中的教学任务突出的是教师的活动, 而“任务型”教学重视的是学生的学习活动, 在此过程中, 学生获得的不仅仅是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的提高,更重要的是在学习过程中对语言文化的感知。
所谓任务型教学即按照小组合作学习的原则,把英语课的内容从一个大的任务分解为一系列小的任务(或者活动),使学生在完成这一系列的子任务(即活动)中得到充分的练习,通过活动的开展,教师在教学中起到的只是设计、引导作用,学生成为了课堂的真正的主人,这也就充分体现了新的课程标准所要求的“体验式”的学习精神。也就是说这种教学途径是以具体任务为学习动力或者动机,以完成任务的过程为学习的过程,以展示任务成果的方式来体现学习的成就。学生有了具体的动力就能够自主地进行学习,并且用所学的语言做事情,在做事情的过程中进一步发展语言能力。这种教学途径可以说是以应用为动力,以应用为目的,以应用为教学的。任务作为课堂教学活动应具备以下几个特点:要有意义,能沟通信息;解决生活中可能发生的某个交际问题以及贴近学生实际。因此我们在设计任务的时候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 兴趣性原则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当学生对教师所设计的任务感兴趣的时候,他们才能集中注意力,很好地完成任务。因此,我在设计任务的时候,会尽量多采用诸如游戏、表演、问卷调查、手工制作等方式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2. 应用性原则
任务型教学的目的是"Learning by doing"。即让学生在做事过程中发展语言能力,思维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能力,从而提高其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教师设计的任务一方面要贴近生活,另一方面也要能满足学生在将来的社会生活中运用语言的需要,为其未来的发展做准备,所以要布置学以致用的任务。例如我在教学introduce yourself时,布置了一个题外任务,让学生制作家谱,向同伴介绍自己的家庭成员:1、教师布置任务,给每位学生发一张白纸; 2、同桌活动:每位学生画出自己的家谱图,并在每个成员旁边用英文注明其姓名、关系、年龄等,然后指着家谱图向同伴介绍自己的家庭情况。3、四人小组活动;一位学生介绍自己的家庭情况,其余三人画出该学生的家谱图,并互相检查。 4、各小组选出设计最佳、描述最清楚的一位同学向全班汇报,在全班范围内选出最佳家谱设计图,评出一、二、三等奖,在黑板报上刊出,并且在下节课上予以奖励。
3. 激励性原则
我们所设计的活动的结果应能使学生产生成就感。因此我们的“活动必须具有结果”。这样才能确保任务型学习活动真正起到激励学生的作用,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进行情感与策略的调整,以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培养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
4. 真实性原则
教师在设计任务时一定要依据学生的心理,设计学生感兴趣的话题,设计的任务要有情景,有语境。情景和语境要真实,真实的任务才有意义。只有贴近学生学习实际和生活经验的任务才能激发学生持久的兴趣,让学生感到学习即是生活,生活也是学习。例如在校运会举行之后,我让学生扮演记者就本校举行的运动会进行报道,让学生在所学知识的基础上,在实际生活的帮助下,完成这项任务。这个活动正好结合了课本中有关运动会的主题和相关句型用法,让学生在实践中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同时在课堂学习课文的时候也不仅仅是把文章当课文来学习,还能结合自己在运动会上的经历和情绪的变化,对课文内容能做到理解层次上的记忆。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各个原则之间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操作中要注意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从而推动学生的认知能力,语言能力和交际能力,使之相互促进和协调发展。
除了以上这些原则,我们在设计任务的时候还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 任务要有明确的目的,并要具有可操作性。
在确定每课时的任务时要避免笼统地讲是为了培养学生某种能力,应把它落实到与本课教学内容相关的具体要求或者某项技能上来。有了明确的目标才能增强教学的针对性,使教学任务落到实处。
2. 任务选择的难度要适中。
教师在课堂上设计活动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因此我们在设计任务的时候应注意设计能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让他们用英语做事情。所设计的活动应吸收全体学生参加,而不仅是让能力和水平好的学生参加。因此,我们就必须把活动设计为若干种形式,这样就可照顾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让每个学生都有话可说,有事可做。所设置的任务不宜太困难也不宜太容易。要让学生在能力范围内,通过小组合作,个人发言,角色扮演等形式能够完成。如在教学季节时我设计了三个任务。Task 1,把班上学生分为12个小组,把每个小组命名为 January, February , March……December等 。然后叫每个小组结合以前所学知识进行自我介绍,如:we're January, we are the first month 等,第二组的同学说:we're February ,we are the second month. 等,目的在于复习12个月份和序数词,每个学生都开口,尝到成功的喜悦。task2,设计一个From January 10th to February 10th的活动表。这个时间刚好放寒假,学生肯定有很多事情要做,他们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学习和应用了有关活动的名称的词组。task3 是明星秀,成绩好的学生当明星,其它同学是记者,应用所学的句型进行记者采访,正好也能借鉴以前尝试过的采访经验。明星要有较扎实的基础和较强的应变能力。记者可以用所学的问句对明星进行采访。这三个任务难易适中,让所有的同学都有所收获。
3. 任务要有实用性。
任务应该有助于学生英语知识的学习、语言技能的掌握和语言运用能力的提高,还要注重新旧知识的联系,让学生在新旧知识的联系中理解和掌握新的语言现象,使知识点达到系统化、归一化,这是任务型言语教学的根本点之一。
4. 任务应该具有时效性。
任务应该积极促进英语学科和其他学科知识的相互渗透,使学生的想象力、审美情趣、艺术感受、协作能力和创造能力等综合素质得到发展;任务不限于课内,也可以延伸到学生课外的学习和生活中。
5. 活动要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
在任务型课堂中,教师与学生既是演员又是观众。教师不再独占讲台对学生进行知识的灌输,而是成为教学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和指导者。教师在活动中应及时根据学生的反馈信息进行教学调控,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运用所学的语言完成任务,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掌握新知识,发展能力。并且要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兴趣为出发点,任务的内容和方式应尽量真实。好奇之心人皆有之。同样一个问题总是“老调重弹”,会使学生感到乏味;如果变换一下角度,从他们的兴趣出发,那么学生就会兴趣盎然。
任务型教学模式是语言教学的有效途径,设计语言学习任务是教学的重点,它直接影响到教学的效果,因此,需要教师在教学中积极探索,大胆实践。笔者认为,任务的设计在实际的教学中还有许多方面需要进一步探索,如:如何把握任务的系统性、任务的难易度、任务之间的衔接、完成任务的时间安排及任务的尽可能真实等,都有待于我们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使任务型教学模式能够在提高学生的语言实际运用能力上发挥出最大的效应。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