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学习是新课程倡导任务型教学模式下对教学方式的一个改革和补充。本文就合作学习应用于英语课堂的必要性、合作学习在口语教学中的作用以及小组合作学习在英语课堂上必须注意的问题进行了阐述,其有效的开展是学生成为发展主体的推动力。
一、合作学习应用于英语课堂的必要性
1. 符合新课程发展的需要
《英语课堂标准》(实验稿)提出“把英语教学与情感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促使学生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体验集体荣誉感和成就感,发展合作精神”。
(1)章兼中教授在其专著《外语教育学》中指出,“课堂教学中师生交往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但学生间和小组间的交往尤为重要。”
(2)英语的课堂教学中,合作学习就是把班级分成若干小组,以小组为单位,开展语言交流和实践活动,共同完成课前老师布置的各项任务,并做好记录,然后以不同的方式展开其成果。这样,每位学生都可以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练习口语,互相交流意见,弥补了由于班级人数多、时间有限、提问面窄、教学任务重而无法让每个学生真正参与到活动中来的缺陷,达到了提高他们语言表达能力的目的。
2. 符合学生心理特点的需要
据统计,课堂上,学生举手回答问题的人数和年龄成反比,也就是说,越是到高年级,举手的人数反而减少,只有一部分学生积极踊跃地举手发言,而大部分的学生都不太主动发言,这就阻碍了这部分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进一步提高。究其原因,其一,有些学生害怕自己在课堂上说得不好或者说错,而遭同学笑话或者老师批评,因此,他们往往不敢举手发言来掩饰内心的恐惧;其二,有些学生本身比较内向,从来都不主动发表自己的意见;其三,有些学生认为只要考试拿到好成绩就行了,口试占得比例比较少,为此,他们往往比较忽视口语,忽略口语练习的机会。
二、合作学习在口语教学中的作用
1. 畅所欲言,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和激情
小组合作学习由于人数较少,避免了学生在课堂上当场答错时的尴尬,提供了一个相对轻松和愉快的学习空间,缓和了学生的紧张情绪,在没有包袱和压力的环境下,组员敢问敢说,畅所欲言。他们都把精神集中在如何更好更快地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上面,而不再是关心自己句子是否说得正确与否。这样的学习方式使学生获利更多,语言能力得到提高,从而使他们更主动更积极地学习,大大地激发了他们参与其中的热情和激情,因此在分配任务后,他们都能够自发地积极地去完成。
2. 打破传统教学的局限
由于班级人数多,时间有限,提问面窄,教学任务重,传统教学无法做到真正面向全体学生。而小组合作学习模拟了小班化上课的形式,学生由原来的听讲者转变为学习的参与者,在有限的时间内,有足够的机会发表意见,展现自我,满足了不同层次的需要,由原来教师“满堂灌”的教学模式转变为“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感知、体验、参与和合作等方式,实现任务的目标,感受成功”的教学模式,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3. 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小组合作学习是在一个平等的学习氛围内进行,让学生认为“我可以说”。在准备完成任务的期间,通过学生间的讨论与交流,某方面成绩好的组员可以帮助这方面学习差的组员,知识技能互补,通过协商和共享,共同达到人人教我、我教人人的目的。各层次的学生都得到充分发挥自己潜能的机会,他们的语言运用和表达能力也都得到最大限度的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提供给每个学生坚强的后盾,大大地消除了一些学生焦虑的学习情绪,如消极、悲观、恐惧、自卑感等,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
4.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每位学生对每个问题都有自己的一套想法,通过小组的合作学习,让学生既可以分享自己的意见,又可以从组员的发言中获知其他意见或看法,从而不断受到启发,拓展想象的空间。此外,有的时候很多问题单凭一个人不是那么容易解决的,或者每个人都只是带有片面的看法,而通过小组的集体智慧,往往会有创新的解决办法。所以说,小组合作学习一方面培养了学生全面考虑问题的习惯,另一方面提高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充分发挥了每个人的聪明才智。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