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教研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学科教研 >> 政治教研 >> 典型教案 >> 正文
典型教案

3.2  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2011年09月21日 08:26 佚名 点击:[]

3.2  树立正确的消费观(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识记四种消费心理的含义。

2、理解怎样正确看待、评价各种消费心理。

3、理解四大消费原则的内涵。

4、理解艰苦奋斗在今天并不过时。

5、根据理智消费的原则,模拟一份家庭消费计划。并结合个人行为,说说怎样才算应该理智的消费者。

(二)能力目标学习“消费原则”时,让学生结合自身实际,模拟一份家庭消费计划,从而提高学生参与经济生活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本框学习,向学生进行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政治教育,从而使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2、通过本框学习,使学生树立环保和绿色消费的理念,针对今天环境污染等问题,引导学生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3、通过本框学习,使学生养成适度消费、量入为出等消费观念,成为理性的消费者。

教学重点做理智的消费者,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教学难点:适度消费

教学方法:1、采取“讨论式”教学方法。

            2、在教学中可组织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让学生对消费进行社会调查。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1、消费心理面面观。

1)由于受自然条件,社会环境,个人经历等因素的影响,人们的心理往往不同,使消费带有复杂性。

2)消费心理复杂性的表现有:

①从众心理:有从众心理的人,看到别人做某事,自己不由自主地去做,其消费会受别人评价的影响,受别人行为的带动。

②求异心理:消费行为与众不同,标新立异。

③攀比心理:有些商品,人们拥有它的目的不在于它本身的实用价值和它所带来的乐趣,而是在于“向上看齐”,人民我有的炫耀心理。

④求实心理:消费者选择商品,往往考虑许多因素,价值是否便宜,质量好不好,服务是否到位,功能是否齐全等,讲究实惠,据己需要是一种理性消费。

2、做理智消费者。

1)量入为出,适度消费。

①所谓适度消费,包括不滞后消费和不超前消费两层意思。

②量入为出,使消费与自己的经济承受能力相适应,合理进行消费。

③坚持适度原则,提倡勤俭节约精神。

2)避免盲从,理性消费。

消费要有主见,要保持冷静头脑,避免跟风随大流,尽量避免情绪化消费,避免只重物质消费而忽视精神消费的倾向,使物质消费和精神消费协调发展。

3)保护环境,绿色消费。

①体现新的发展观要求,要正确处理人与自然关系,和谐发展。其核心是可持续消费。

②绿色消费——以保护消费者健康和节约资源为主旨,符合人的健康和环境保护标准的各种消费行为的总称。

③资源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绿色消费作为一种科学健康,合理的消费观念正为人们所认同和接受。

④绿色消费体现、要求,即5RA节约资源、减少污染;B、绿色生活、环保选购;C、重复利用、多次利用;D、分类回收、循环再生;E、保护自然、万物共存]

4)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①勤俭节约,艰苦奋斗作为一种精神财富,可以帮助我们克服物质生活的困难,帮助我们获取新的成就。

②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应该戒奢,以俭。

③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精神,作为一种精神财富,在任何时候都是应该发展的,这种精神可以帮助我们克服物质生活的困境,帮助我们取得新的成就。实践证明,认为勤俭节约,艰苦奋斗作风已过时的观点是非常错误的和有害的。

 

 

通读教材

 

 

 

 

 

理解记忆

 

 

 

 

 

思考讨论

 

 

 

 

 

 

一般了解

 

 

 

 

 

 

学生练习

 

 

 

 

 

 

思考回答

板书设计:见黑体字部分

课后作业:1、深入社会实际,写调查报告:中学生消费心理调查

2、撰写小论文:艰苦奋斗是不是已经过时、适度消费之我见等

教后感:

本节内容是与学生生活实际密切联系的内容,在教学中一定要引导学生通过生动的感性材料去理解抽象的理论知识,切忌让学生死记硬背。让学生在积极思考与讨论中,在社会实践中,自主探索、领会有关经济生活中包含的经济学道理,增强参与经济生活的能力,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