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教研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学科教研 >> 历史教研 >> 论文赏析 >> 正文
论文赏析

《拜占庭帝国》

2008年09月26日 16:23 admin 点击:[]
《拜占庭帝国》

—— 拜占庭的起源 —— 拜占庭之名源于一座靠海的古希腊移民城市,公元 330年罗马皇帝君士坦丁一世在此建城,作为罗马帝国的陪都,并改名为君士坦丁堡。君士坦丁堡位于连接黑海到爱琴海之间的战略水道博斯普鲁斯海峡,扼制海陆商业要道,地理位置十分优越。公元395年,庞大的罗马帝国饱受各路蛮族侵扰,为便于管辖而将帝国一分为二,东部帝国即以君士坦丁堡为首府,因此东罗马帝国又称为拜占庭帝国。

公元476年,西罗马在经历了包括匈奴和诸多日尔曼部落的反复侵袭之后终于咽下了最后一口气,拜占庭遂成为唯一的罗马人帝国——实际上他们一直以纯正罗马血统自居。

—— 战争和衰弱 ——

公元527年,拜占庭帝国迎来了第一位强势的皇帝——查士丁尼一世。皇帝随即任命名将贝利萨留为元帅,向夙敌波斯帝国宣战。公元528年波斯军大将扎基西斯率3万大军,于次年在尼亚比斯以压倒性兵力逼退贝利萨留,隔年双方军队在两河流域的德拉城再次会战,贝利萨留的军队在数量上依旧处于绝对劣势…… 但这回波斯军队犯了愚蠢的错误,他们背城列阵而且要命的是背的不是自己的城——于是在两面夹击之下,多于对手数倍且装备精良的波斯军理所当然(或者匪夷所思)地惨败……随后波斯军一败再败,但仍于一年后在卡尔基斯阻住了贝利萨留前进的步伐,两国终于532年签下停战协议。随后雄心勃勃的查士丁尼再跟旺达尔人开战,贝利萨留帅拜占庭远征军出征非洲——这实在算不上是什么大军,步骑兵总数连马都算上才2万还多个零头,更要命的是其中还包括了大半粗鲁且毫无组织纪律性可言的蛮族雇佣兵。以这种兵力进行远离本土的征战是十分危险的,但或许正是因为十分危险,查士丁尼才仅舍得投入这么点兵力。贝利萨留帅军搭船出海取道伯罗奔尼撒、途经西西里一路磕磕碰碰,直到9月初才踏上非洲的土地。此时拜占庭远征军不仅不知对手的实力到底是1万还是100万甚至连个详细点的地图都无,幸好当地愿意当向导赚小费的人还算不少,贝利萨留终于在9月中旬在迦太基撞上旺达尔人的大军。人说强龙难压地头蛇,但贝利萨留却敢于在地头蛇门口大玩迷踪步,一番错综复杂的迂回使旺达尔人的“大军”失去了有利地形并分散成几支“小军队”……于是贝利萨留便挨个击溃了他们——尽管他们的任何一支“小军队 ”也要强过这些远道而来的拜占庭军。外强中干的旺达尔人此后再也没组织起任何一次较像样的反击,终于534年3月投降,旺达尔王国灭亡。以寡击众进行远征入侵,在陌生的土地上连续歼灭强大的敌人,怕是连查士丁尼大帝本人也未曾料到战局会有如此顺利。贝利萨留不愧为一代名将,由此可见他的“大局观”和“控兵技巧”也是十分了得,应跟当年的亚历山大东征有得拼。查士丁尼的非洲战役最终使得拜占庭帝国控制了非洲广大的畜牧基地。

强势的君主显然并不热衷于和平,查士丁尼很快又和波斯重启战端,接着哥特也成了他的眼中钉!接下去连续数十年战事不断,原罗马帝国的地盘大多已并入拜占庭,连年的征战使拜占庭帝国的版图空前扩大,查士丁尼大有恢复罗马雄风的架势!但征服的地盘疯狂扩张之余,拜占庭军队的数量显然还远没庞大到足于控制如此之多的土地,因此那些名义上已被征服的区域实际上仍十分危险,而帝国的胜利实际是以广大被征服土地的衰弱来换取帝国的中心区域的繁华。不过必须承认查士丁尼大帝还是相当成功的,他使拜占庭帝国(主控地区)进入了全面的法制时代,并且一改以往军队以步兵阵推进为主的战术,建成了无与伦比的装甲骑兵团—— 这是拜占庭在对外扩张战争中的主要支柱。查士丁尼是非凡的君主,上帝赏赐给罗马人的明珠——至少对于罗马人来说确实是这样。

到了571年,查士丁尼二世上台,和波斯那种剪不断理还乱的领土纷争又再次爆发了,波斯军攻破德拉城,拜占庭赔款求和。接着是双方战战和和反复纠葛 ——和波斯重复这种徒然的拉锯战显然是一种两败俱伤的消耗……但双方接下去的几任统治者显然都没意识到这点,仍热衷于这种游戏。数十年战乱导致的结果是两个庞大帝国军力日渐衰弱,到最后居然有许多边境城市根本就没有驻军!那么中东的阿拉伯人便乘机崛起了,他们不断蚕食帝国边境的“飞地”。公元七世纪,阿拉伯人以圣战为名开始了对波斯和拜占庭的全面战争,强大的阿拉伯骑兵横扫他们目能所及之处,早在长期互斗中大伤了元气的波斯和拜占庭根本无力抵抗,埃及、巴勒斯坦等地纷纷落入阿拉伯人之手,波斯帝国终于在公元七世纪中叶被完全吞没。拜占庭和波斯的世代恩怨终于可以永远地划下句点,但接下去他将单独面对阿拉伯……

拜占庭以君士坦丁堡为中心的区域长期以来可以基本不受战争的影响,繁华依旧,优势的地理位置使拜占庭成为当时最为富饶的国家,但现在阿拉伯人使情况发生了变化。君士坦丁堡长期囤积的大量名贵珍宝使阿拉伯人觊觎不已,于是他们便几乎是常年累月地试图侵袭这富饶的城市。阿拉伯人步步进逼,终于在公元 673年左右对君士坦丁堡发动了大规模进攻。多达十余万众的阿拉伯军队从海陆两面对君士坦丁堡展开围攻,但君士坦丁堡高大的城墙却将他们阻隔在一个进退不得的狭小区域,攻城技术不甚先进的阿拉伯军此时只得望城兴叹。拜占庭海军很快赶来,用一种类似火焰喷射器的神秘武器将阿拉伯人的舰船完全击垮。于是失去了海上增援的阿拉伯军队被迫退却,拜占庭军乘胜追击,早已没了气势的阿拉伯军在拜占庭装甲重骑的强力冲击下遂兵败如山倒。此战阿拉伯军损失惨重,十万兵力与上千战舰化为乌有;而拜占庭可谓有惊无险地再显了“强者风范”。

此后伤了元气的阿拉伯被迫止住了扩张的步伐,而拜占庭虽控制范围已无法与查士丁尼时代相比,但因着经济的繁荣和军事的改革一直保持繁荣昌盛,确实较少的地盘也比较容易治理得好,它在很大的范围内仍充当着老大的角色。因此我们可以这么说:维持拜占庭繁荣面貌的正是强势的经济,当然也离不了数量不多但精锐善战的军队——似乎拜占庭的军队从查士丁尼时代开始就有了以少胜多的传统。

—— 十字军入侵事件 ——

时间到了公元十一世纪,阿拉伯仍控制着巴勒斯坦,罗马教庭因此向欧洲封建制国家动员发起了旨在夺回圣城耶路撒冷的十字军东征。

前三次十字军东征虽没大进展,却也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阿拉伯人的势力,但第四次东征却给拜占庭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灾难。事情的经过也颇有戏剧性:

公元1202年,由罗马教皇英诺森三世动员起的两万十字军战士和马匹装备在威尼斯会合,为了配合此次的东征行动,威尼斯人几乎忙碌了一整年,准备了大量的战船和粮草……这时却出了状况:按原先的约定十字军出征前需向威尼斯人付清装备费用,但此时十字军统领所能交付的金钱和约定该支付的数额相差十万八千里,于是威尼斯船队便死活不肯开拔。眼看时间耽搁,十字军将领急得跳脚,于是便要求与威尼斯总督协商。威尼斯总督丹多罗倒是痛快人,但会面时十字军将军们见到的却是个年过八旬的老盲人……这些将军们简直不敢相信大名鼎鼎的威尼斯总督会是这么一个角色。总督很爽快地答应“先做事后谈钱”,附加条件则是要十字军带他一同起程,并顺路帮威尼斯收复几个港口。有何不可?但十字军们中计了,丹多罗总督另有谋划!开拔后十字军实际上根本无法控制威尼斯船员,因为他们都只听总督的命令,丹多罗总督很随意地偏离原定路线,半途还接了个名叫亚历克斯的流亡拜占庭王子上船。然后事情就更有趣了,这流亡的拜占庭王子居然要十字军护送他回君士坦丁堡,“我的人民会张开双臂欢迎我,而你们将得到更多的装备和支援,然后再去收复圣地!我的国家并将替你们偿清积欠威尼斯人的款项!”王子头头是道,总督连声附和,十字军将士们也动了心——早已听说君士坦丁堡黄金之城的大名,就当是乘机游览一番异国风情也是相当不错……而且还有眼前这王子关于装备和金钱的诱人许诺。于是,这支十字军完全偏离了预定的路线,庞大的船队驶向了拜占庭。

拜占庭君士坦丁堡城下,“不速之客”抵达,那个流亡海外多年的王子得意洋洋地亮出了自己的旗号,张开双臂等着国人的“拥抱”;城上的群众也张开了双臂,可惜不是“拥抱”,而是冲他做鬼脸,放声嘲弄,用西红柿丢他!看来他流亡海外也不是没有理由的……但这下十字军将士们可恼了,怎么绕了那么大弯子,费了那么大周折,等来的却是这般狼狈的“欢迎仪式”?火冒三丈之余士兵们向城墙上射击泄愤,拜占庭军队一怒之下开炮打船,当场击伤数艘,船队被迫撤离岸边。这下可好,不仅原先王子所说的装备和金钱成为空中的幻影,现在甚至连城也进不得,十字军将士们原先满怀的希望变成了极大的失望,他们暴跳如雷。在丹多罗总督“义愤填膺”的鼓动下,气昏了头的十字军居然决定强行进入君士坦丁堡!这可是天大的冒险计划,要知道这座城市经历过比这些十字军强10倍的敌人围攻而屹立不倒!攻击开始,海军从海边试图抢滩,十字军2000骑兵则登陆市郊取陆路进攻,拜占庭人自是不依,部阵抵抗。事情到了这里完全变了样,本该在巴勒斯坦圣地和回教徒作战的十字军如今却在错误的地点跟错误的对手开打了。

拜占庭军防守严密,十字军连续数波强攻均毫无进展——直到丹多罗总督亲帅领航旗舰向滩头发起冲锋……只见总督在随从的搀扶下冒着箭雨亲自踏上滩头阵地,高举佩剑,大声呐喊。眼见此情此景,威尼斯人和十字军战士们澎湃的激情从心中涌起,一窝蜂地跟着冲上滩头,疯狂地冲击拜占庭军的防御工事,战况空前惨烈!历经数次冲锋,拜占庭防御阵地终于失守,于是……就象一个装满水的大桶底部被凿了个洞,再也止不住了!十字军发疯般地涌入城市,竟连续击溃数批前来支援的拜占庭军!真是讽刺!君士坦丁堡这座数百年来从未被回教徒攻破过的“捍卫上帝尊严”的堡垒最终却被“章显上帝荣耀之军”攻破。顺便说一句,十字军东征这点子最早还是拜占庭教皇的主意。

破城后的十字军真可用混乱二字来形容,目不暇接的珍宝使他们叹为观止,叹为观止之余纷纷大肆掠夺,“将在外君令有所不受,兵在外将命有所不听!”大多是无产阶级农民组成的士兵们完全失控,教堂内的黄金雕像成了他们抢劫的首要目标,甚至为争夺财宝而互殴!他们将精致华丽堪称艺术瑰宝的黄金雕像砸碎,为的只是便于携带——在他们眼里这只是黄金而不是工艺品。威尼斯人和其余品位较高的十字军将士则瞄准了教堂内的名贵图画书籍和各种“圣物”,这些东西轻便易带且极富收藏价值。

闹剧持续了数周,拜占庭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创。十字军并废黜了拜占庭皇帝,随十字军而来的流亡王子亚历克斯被捧上了王位……但拜占庭人对他并不买账,他很快死于非命。大肆劫掠后十字军终于满载财宝而归,奇怪的是丹多罗总督并没再随船回到威尼斯,他跟着留下来的部分十字军继续在拜占庭的土地上南征北战。数年后,已九十高龄的他终于将生命交给了上帝,他长眠于君士坦丁堡的圣索菲亚大教堂,墓碑至今仍在。关于威尼斯的丹多罗总督到底跟拜占庭有何深仇大恨历来众说纷纭,就让他随历史尘埃飘散而去吧。因着拜占庭的受创,此后威尼斯乘机取代了拜占庭的海上霸主地位,因此对于威尼斯人来说他们的丹多罗总督可谓是功勋卓著。

—— 君士坦丁堡之死 ——

早在公元1070年,塞尔柱突厥人已开始崛起,但此时他们似乎并不十分引人注目。到了1300年奥斯曼登基成为他们的苏丹,宣布成为独立的回教国家爱米尔国。图穷匕首现,他们开始找拜占庭的麻烦了,而拜占庭此时还尚未从十字军的入侵中缓过劲来。1301年,奥斯曼侵占卑斯尼亚平原。1326年,奥斯曼夺取拜占廷在小亚细亚的重镇布鲁萨,控制了马尔马拉海峡,并把首都迁到布鲁萨,开始称为奥斯曼帝国(土耳其)。随着奥斯曼的儿子乌尔汗继承王位,奥斯曼帝国开始大规模扩军。1331年,土耳其军攻占拜占庭重镇尼西亚,1337年攻占克米底亚,几年内拜占庭在小亚细亚的领土尽失。1354年乌尔汗帅军度过达塔尼尔海峡,占领加里波利半岛。1359年乌尔汗的儿子穆拉德一世即位,奥斯曼帝国占领了整个色雷斯东部,1362年奥斯曼帝国攻陷亚得里亚堡,切断了君士坦丁堡与巴尔干半岛其他地区的联系。1389年土耳其军与前来支援拜占庭的保加利亚、波斯尼亚、瓦拉几亚、阿尔巴尼亚和匈牙利人组成的联军在科索沃会战,联军战败,但穆拉德一世战死。1396年匈牙利、法兰西、德意志等国组成的联军与土耳其军再战于多瑙河畔,联军再次,战俘多被处死。1402年,帖木儿帝国的军队在安卡拉击败奥斯曼军,土耳其苏丹巴耶塞特被俘,随后奥斯曼帝国内乱。筋疲力尽的拜占庭刚喘了一口气,1421年苏拉德二世即位土耳其苏丹,在他强势的领导下奥斯曼帝国很快开始继续扩张……拜占庭再也没有喘气的空间了。1430年土军占领帖撒罗尼迦,此后几年内拜占庭势力范围一再压缩,与伯罗奔尼撒地区之间的联系被切断,实际控制区域仅剩下君士坦丁堡及附近地区。1451年穆罕默德二世苏丹即位,1452年君士坦丁堡周边地区纷纷被攻陷,君士坦丁堡山穷水尽,已成浩瀚汪洋中的一叶孤舟。1453年,土耳其10余万步骑及300多条战舰全面围攻君士坦丁堡。君士坦丁堡北面是金角湾,沿岸有高大的城墙和塔楼;南面是马尔马拉海,沿岸也有城墙和塔楼;西面是陆地,修有两道城墙,城外有又深又宽的护城河。整体位置依山傍海易守难攻,但问题在于此时偌大的君士坦丁堡城内守军还不足一万。

1453年4月,奥斯曼土耳其军队在西城墙护城河抢架浮桥,并试图用云梯强攻,被击退,损伤惨重;土耳其军舰亦试图冲进金角湾,不料金角湾被拜占庭军部下铁索阵,战舰无法近岸;外海展开海战,拜占庭海军凭20余艘巨舰冲击土军数百军舰的封锁线,土耳其海军居然毫无便宜可占。眼见战况毫无进展,穆罕默德二世遂下令用重炮集中轰击君士坦丁堡城墙的薄弱处,如惊雷般的炮声日夜不停。2周后城墙终于被轰塌了几处缺口,土耳其军乘机发动总攻冲击突破口,拜占庭城墙塔楼炮火猛烈,冲入城内的一股土耳其士兵——他们很荣幸地成为了第一批入城的土耳其人,但无法得到后续增援,他们很不幸地被围歼。5月,穆罕默德二世用少量的金钱和大量的空头支票买通君士坦丁堡城郊的热那亚人,借道热那亚人控制的加拉太地区,潜入金角湾内,以便水陆夹击。他动员数千人在博斯普鲁斯海峡和金角湾之间铺设长约1.5公里的涂油圆木滑道,利用夜色将80艘轻便帆船拖上海岸,拉过山头,再从斜坡滑进金角湾。现在,金角湾方面也有了土耳其人,原本就兵力不足的拜占庭军得被迫两面作战了。

1453年5月28日,土耳其士兵开始大规模集结城下,君士坦丁堡城民很清楚目前的处境,山雨欲来风满楼……晚上,基督徒们在圣索菲亚大教堂广场举行了最后的祈祷,他们彻夜未眠。5月29日,西线和北面金角湾两处土军的数百门大炮同时齐轰君士坦丁堡,整座城市在炮声中颤抖,君士坦丁堡城内的教堂纷纷鸣钟,洪亮的钟声在城市上空回荡,似乎是千年帝国最后的哀鸣……土耳其军全线总攻,狂热的士兵如潮水般汹涌,一万名精锐的土耳其亲兵火枪手冲向外围城墙的破口,尽管拜占庭军拼死抵抗,但谁又能阻挡得了近乎疯狂的土耳其亲兵?外围城墙终于失守,君士坦丁堡也失去了最后的屏障,土军蜂拥入城,就象致命的病毒侵入最后一个细胞……巷战,一个个街区相继沦陷,已毫无退路的拜占庭皇帝君士坦丁十一世帕里奥洛古斯下令全体御卫队以死相拼——他们确实做到了,他们全体战死……包括皇帝本人。

洪亮的教堂钟声终于歇止,并将不再响起。城内数万居民被掠为奴,皇宫教堂无数珍宝被劫,回教征服者们肆无忌惮地蹂虐这座伟大的城市。数十个民工冒生命危险攀上圣索菲亚大教堂黄金的圆顶,用凿子等工具将教堂顶上巨大的石制十字架拆除,在君士坦丁堡的基督教僧侣和城民们含泪的目光中将这耸立了数个世纪的巨大十字架抛落在地摔碎成几块,然后安上铁制月牙标志——将这雄伟的教堂改成了清真寺。回教徒拥有了这座城市,直到今日。这城并被赋予了新的名字——伊斯坦布尔。

伟大的拜占庭帝国和君士坦丁堡终于成为了历史。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