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门主页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部门主页 >> 高三 >> 试卷下载 >> 正文
试卷下载

2011——2012 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年级学情检测

2011年09月19日 12:44 admin 点击:[]

一、语言文字运用(1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

A.脊心泣血    活/数见不    钱/人头

B.门菊愁烟    /家户足    谍/不容发

C.裙/生活拮    慕/弱无能    养/前顾后

D.沉/百争流    择/联而往    序之教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3分)

A.虽然美联储三位高层都表示反对美联储未来两年维持利率不变的举动,但他们的言论也显示,美联储内部对此问题莫衷一是

B.爱丽舍轿车上市6个月,销售突破5万辆;次年,销售突破10万辆。这样的销售成绩使爱丽舍无疑成为炙手可热的明星车型。

C.民间流传着五花八门的“保胎秘方”,其中吃燕窝或许算得上是众望所归的一种。其实,吃燕窝只能换取一点心理安慰而已。

D.近年来,一些官员在自己“一亩三分地”上讲排场,比阔气,一言九鼎,独断专行,为所欲为,最终因贪腐罪行曝光而丢官。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猎鹰”是美国“全球快速打击计划”的重要项目,能让美国根据所面临威胁,从核打击、常规打击和非动能打击中灵活选择威慑方案。

B.孙杨通过微博表示:“作为一名大学生,我终于实现了参加大运会的多年夙愿,能在开幕式上参加火炬接力,我非常自豪。”

C.据央视报道,中国航母此次试航为厂方测试,具体测试包括引擎、电子系统、导航设备、火力控制等内容组成。

D.从去年开始,因全球密集发生大型跨国石油公司漏油事故,使公众对石油公司的安全措施和责任意识产生怀疑。

4.阅读下面的材料,用自己的话概括“马太效应”造成的结果(不超过15个字)。(4)

   《新约·马太福音》中说:“凡有的还要加给他叫他多余;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社会学家由此引出“马太效应”的概念。1968年,罗伯特·莫顿首次用这一概念描述科技界的现象:“对已有相当声誉的科学家做出的贡献给予的荣誉越来越多,而对于那些还没有出名的科学家则不肯承认他们的成绩。”其他社会领域也如此。教育的“马太效应”使得少数成绩优异的学生成为宠儿,多数学生遭受冷落。在股市中,最赚的总是庄家,最赔的总是散户,普通大众的钱不断聚集到少数人手中。富者享受到更好的教育和发展机会,穷者则缺乏发展机遇。

 

二、文言文阅读(2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11题。

李膺字元礼,颍川襄城人也。性简亢,无所交接,唯以同郡荀淑、陈为师友。

初举孝廉,为司徒胡广所辟,再迁青州刺史。守令畏威明,多望风弃官。复征,再迁渔阳太守。寻转蜀郡太守,以母老乞不之官。转护乌桓校尉。鲜卑数犯塞,膺常蒙矢石,每破走之,虏甚惮慑。以公事免官,还居纶氏,教授常千人。南阳樊陵求为门徒,膺谢不受。 陵后以阿附宦官,致位太尉,为节者所羞。荀爽尝就谒膺,因为其御,既还,喜曰:“今日乃得御君矣。”

拜司隶校尉。时张让弟朔为野王令,贪残无道,至乃杀孕妇。闻膺厉威严,惧罪逃还京师,因匿兄让第舍,藏于合柱中。膺知其状,率将吏卒破柱取朔,付洛阳狱。受辞毕,即杀之。让诉冤于帝,诏膺入殿,御亲临轩,诘以不先请便加诛辟之意。膺对曰:“昔仲尼为鲁司寇,七日而诛少正卯。今臣到官已积一旬,私惧以稽留为愆,不意获速疾之罪。诚自知衅责,特乞留五日,克殄元恶,退就鼎镬,始生之愿也。”帝无复言,顾谓让曰:“此汝弟之罪,司隶何愆?”乃遣出之。自此,诸黄门常侍皆鞠躬屏气,休沐不敢复出宫省。帝怪问其故,并叩头泣曰:“畏李校尉。”

是时朝廷日乱,纲纪颓弛,膺独持风裁,以声名自高。士有被其容接者,名为登龙门。及遭党事,当考实膺等。案经三府,太尉陈蕃却之。帝愈怒,遂下膺等于黄门北寺狱。膺等颇引宦官子弟,宦官多惧,请帝以天时宜赦。于是大赦天下。膺免归乡里,居阳城山中,天下士大夫皆高尚其道,而污秽朝廷。后张俭事起,收捕钩党,乡人谓膺曰:“可去矣。”对曰:“事不辞难,罪不逃刑,臣之节也。”乃诣诏狱。考死,妻子徙边,门生、故吏及其父兄,并被禁锢。时侍御史蜀郡景毅子顾为膺门徒,而未有录牒,故不及于谴。毅乃慨然曰:“本谓膺贤,遣子师之,岂可以漏夺名籍,苟安而已!”遂自表免归,时人义之。

                                                 (节选自《后汉书·党锢列传》)

5.给下列加点字注音。(3分)

1)鲜卑犯塞(      2)率吏卒破柱取朔(      3)事不辞,罪不逃刑(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不相同的是(3分)

A.为司徒胡广所                         ,再迁渔阳太守

B.每破走之,虏甚                     并叩头泣曰:“李校尉。”

C洛阳狱                               膺等于黄门北寺狱

D.再青州刺史                           考死,妻子

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是(3分)

A母老乞不之官                 之九万里而南为

B.今日得御李君矣               使其从者衣褐                                                                         

C.让诉冤                     臣诚恐见欺王而负赵   

D.七日诛少正卯                 德不厚望国之治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李膺作战勇敢。敌寇侵犯边塞时,他常常冒着被流箭和飞石击中的危险,临阵御敌,击退来兵,贼兵非常害怕。

B.李膺执法如山。在张朔杀人一案中,他把个人的生死得失置之度外。宦官们对他十分畏惧,连休假日也不敢出宫。

C.李膺敢于担当。张俭事发后,乡人劝说他逃走以避祸,他却认为这样做有违人臣之节,因而主动前往牢狱。

D.李膺颇有声望。樊陵请求当他弟子;荀爽登门拜见,为他驾车;景顾身为门徒,在李膺死后主动上表辞官归隐。

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陵后以阿附宦官,致位太尉,为节者所羞。(3分)

                                                                                           

2)私惧以稽留为愆,不意获速疾之罪。(4分)

                                                                                           

3)本谓膺贤,遣子师之,岂可以漏夺名籍,苟安而已!(3分)    

                                                                                           

 

三、古诗词鉴赏(10分)

10.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10分)

长安晚秋

 

云物凄凉拂曙流,汉家宫阙动高秋。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

紫艳半开篱菊静,红衣落尽渚莲愁。鲈鱼正美不归去,空戴南冠学楚囚。

【注】云物:云雾。

1)诗歌中哪些景物体现了诗题中“晚秋”的特点? 3分)

                                                                                           

2)颔联的景物描写很有特色,杜牧因为此句而称作者为“赵倚楼”。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4分)

                                                                                           

3)尾联运用了什么手法?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3分)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8分)

1)骐骥一跃,不能十步;                 ,功在不舍。(荀子《劝学》)

2                  ,天涯共此时。(张九龄《望月怀远》)

3)西当太白有鸟道,                  。(李白《蜀道难》)

4                  ,潦倒新停浊酒杯。(杜甫《登高》)

5                  ,草色入帘青。(刘禹锡《陋室铭》)

6)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                  。(杜牧《阿房宫赋》)

7)则有去国怀乡,                  ,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范仲淹《岳阳楼记》)

8                  ,毕竟东流去。(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五、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20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215题。

被春天染红的小溪

莫景春

⑴不知有多久没回桂西北的故乡了。春天来了,故乡突然像刚冒出地面的青草在心底疯长起来,思念溢满整个心窝。于是沐着习习的春风,回老家住了几天。

⑵村前有一条弯弯的小溪,像故乡的一条脐带,从村后的大山里潺潺流出。溪水清澈见底,即使是狂风暴雨的夏天,也绝没有那种狂奔怒流的混黄,总是那样的文文静静,只是在寒冷的冬天有些消瘦,但蓬勃的春天一来临,它便盈盈地丰满起来。

⑶早上起来,第一件事就是到小溪边捧一把清水,肆意地泼到脸上,让那种清凉淌满整个脸,让自己和故乡作最亲密的接触,再跟大伯大婶们聊聊,听听他们亲切的话语,感受久违的乡情。

⑷一个春意盎然的早上,我惊呆了。小溪变了,那清亮可人的脸不见了,换成了粉红的脸,满溪满沟的粉红,红得让我心跳加快,又让我心里暖暖的。我伏到溪边的青石上,端详这一奇异的变化。那红红的溪水,缓缓流着,不再清澈的水倒映不出我的脸了。将脸再凑近些,一股淡淡的香味弥漫着,丝丝入鼻。我情不自禁地想将手伸进那缓缓流动的粉红,捧上一把细细品玩,又不忍心搅动溪水,也在担心那片红会不会是什么污染物。

⑸再看看早起的大伯大婶,他们若无其事地在那里洗脸洗菜。一位大伯似乎看出了我的迟疑和惊讶,跟我搭腔:“娃儿,没什么奇怪的,那漂在水上的是桃花。”

⑹什么?桃花?我心里猛然出现一片迷人的桃花灿烂的画面。

⑺“那是你家邻居大叔前两年在后山种的桃树落下的桃花。”接着他便告诉我邻居家大叔全家到村后的荒山上开垦桃林的事。

⑻听着大伯的叙说,手迫不及待地伸进了溪水,满满地捧了一把,扑到脸上,那样的清凉芬芳,我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便急急地往山后赶去。

⑼桂西北很多地方九分石头一分土,满是怪石嶙峋,只在石缝中窝着一点泥土。辛勤的乡亲们便在这石缝间抠出一点点泥土,连成巴掌大的地,便一窝一窝地种下玉米。由于土浅坡瘦,保不住水,若是十天半月没淋过一场雨,那玉米可能就枯黄了。近着小溪的可以挑上几桶水浇浇,远的只能望天兴叹,眼睁睁看着庄稼活活枯死。平日,便靠着养点羊、砍柴烧点木炭来补贴家用。乡亲们的日子就这样缓慢而沉重地过着。

⑽沿着小溪往上走,香气越来越浓。徜徉在迷人的芬芳中,我陶醉了,不知不觉间,眼前闪现出一片迷人的粉红世界。只见一棵棵粉红的桃树,枝连着枝,遮住了身下那高高低低的石头。尽管有的树花瓣已凋谢,青翠欲滴的嫩芽探头探脑的,但一眼望去,仍是迷人的粉红。哦,原先放牛的山谷变成桃花源啦!

⑾鸟儿在树林间鸣声不断,吱吱喳喳上下翻飞,真是一片热闹的海洋。我情不自禁地扑进了这片粉红。

⑿“回来啦,小春。”丛林深处传来熟悉的喊声。哦,是给果树打药的大叔。他放下喷雾器,满脸笑容地迎上来。

⒀原先乡亲们总是愁眉苦脸的,恨自己“生不逢地”。我也是在这种恨意中苦苦读书考到山外的,想不到如今他们变得神采飞扬。大叔眉飞色舞地说:“今年村里有收成的果园有好几个呢!我们这样的山地种别的都不行,种点果还不错。明年把路修一修,开个农家乐,让城里人到山里来亲自摘果观光。”多美好的想法呀!

⒁说话间,一阵温暖的春风轻轻拂来。桃树们兴奋起来,传电般地颤抖着,桃花像雪花般飞舞,纷纷扬扬的。霎时间,眼前满是迷乱的粉红,像是下起了一场桃花雨。我的头上身上都飘满了桃花,被淋成了一个粉红的桃花人。大叔花白的头发深蓝的衣服不见了,变成一个粉红的桃花人。香气更浓了,我们俩相视而笑,尽情地享受这桃花雨的芬芳。

⒂小溪被染得更红了,“叮叮咚咚”地跑着,快快乐乐地要跑出山外了。

                                          (选自《文艺报》201183,有删改)

 

12.小溪是本文重要的叙写对象,简要分析小溪在本文中的作用。(4分)

                                                                                           

13.本文赞美了故乡发生的可喜变化,请结合全文说说故乡发生了哪些变化。(5分)

                                                                                           

14.第⑷自然段写得生动形象,请分析该段的表达特色。(5分)

                                                                                           

15.第⑽到⒂自然段意境优美。请探究这几段营造了怎样的意境,意境产生了怎样效果。

6分)

                                                                                           

 

六、论述类文本阅读(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8题。

写手好字,让失落的书法走进课堂

 

广东省教育厅日前正式下发通知,要求全省中小学今秋起开设书法必修课,每周一节,并纳入教学质量考核体系。书法的式微已不是一两年的事了,“书法进课堂”的呼吁也不是一两天了,这下终于守得云开见月明了。

据说,以前读私塾,学生手握毛笔写字时,老师会悄悄地站在旁边,冷不丁地去抽学生的毛笔,以此检验学生是不是铆足了劲写字。要是谁的毛笔被抽了出来,轻则被训斥一顿,重则戒尺伺候。

现在的学生们再也不用面对这种严苛的教育方式了,但是,由此而起的书法衰落,则使书法由一项大众艺术、一项基本功、一项必修课,失落为如今日渐式微的纯粹小众艺术。学生们避免了戒尺之苦,却丢了文化之魂。南昌市某少儿书画培训中心的一位老师说,曾有小孩第一次走进培训中心,指着墨汁叫道:“老师,这里怎么这么多酱油啊!

与我们的生生丢弃相比,日本、韩国等邻国却比我们更重视书法教育。日本中小学校都开设有书法课,小学三年级开始学书法,到初中毕业,6年时间足以打下坚实的书法基础知识和技法。但是在我国绝大多数中小学生身上书法黯然失色,很多学生甚至字体歪歪扭扭,毫无书法美感。随着电脑的普及,书写继丧失了书法的艺术性之后,连传播信息的功能也在退化。现在写“天书”的不仅仅是医生,“天书”队伍越来越壮大了。

此前学校之所以对书法教育视而不见,很大程度上跟功利化教育有关。如今,家长、学生、老师、学校关心的是成绩、升学率!重视的是分数、排名。既然中考和高考都不考书法,那学它干吗?畸形的教育形势和功利的求学思维之下,书法也就成了个别“票友”的私人爱好了。

其实,即便是在功利化的考试思维下,书法也大有裨益。很多高考阅卷老师都透露,字写得好,卷面清晰干净,老师的第一印象好,分数自然有所倾斜;而如果在纸上涂鸦,卷子一片狼藉,结果可想而知。如果坚持书法学习,硬笔书法也肯定会相应提高,成绩不也就有保证了吗?

再者,俗话说“字如其人”,如果自己写一手烂字,有何颜面示人?如果别人能写一笔潇洒的字体,你难道不会对他另眼相看?

书法的失落,还跟一股逢传统必反的潮流脱不了干系:仿佛传统的就是糟粕,现代的才是精华,传统与现代是永恒对立的。但事实上并不是所有的“传统”都与“现代”水火不容。比如,“现代”的西装取代了“传统”的旗袍,但唐装、旗袍不也日益走俏,风光依旧吗?摩天大楼够“现代”了吧,但每逢假期,大家还不是一股脑地往名胜古迹跑,以一睹那些“传统”建筑的真容为快吗?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传统”的未必就不“现代”,“现代”的也不一定就得反“传统”。就拿书法来说,其研习过程对情操的陶冶,对良好品性的塑造,对文化修养的养成,无论古今,成效依然。

著名画家毕加索曾说,如果我生在中国,我将不是画家,而是书法家。人家一代绘画宗师尚有改行研习书法之念,犹如一张白纸的中小学生们,何必要拒而远之呢?也正因如此,广东率先让书法走进课堂的做法才值得期许。

 

16.在作者看来,我国书法失落的原因有哪些?6分)

                                                                                           

17.文章写到“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传统’的未必就不‘现代’,‘现代’的也不一定就得反‘传统’。”请谈谈你对作者这句话的理解。(6分)

                                                                                           

18.“让失落的书法走进课堂”,你认为又必要吗?请简述你的看法。(6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