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市第二中学关于开展干部人事档案
审核达标升级工作的自查报告
根据徐教党[2006]13号文件精神,自2006年3月下旬至11月中旬,在局组织处的直接指导下,我校认真开展了第二批次干部人事档案审核、达标升级工作。在历时半年多的档案审核整理过程中,我校克服人手少,任务重,资金、库房、设施设备等条件有限的不利因素,在抓好日常教育教学工作的同时,加强组织领导,统筹协调配合,规范操作,有序推进。特别是有关参与审核整理的人员更是加班加点,任劳任怨,团结协作,攻坚克难,基本按进度要求完成审核整理任务。对照《干部人事档案审核工作检查验收评分表》《干部人事档案审核工作检查验收案卷评分表》进行了认真的自查。现就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学校的基本情况
审核整理前,受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制约,学校干部人事档案管理工作未能得到应有的重视。档案材料的收集归档既不及时,也不规范,甚至还出现材料缺失、错装等现象。以1999年版《干部履历表》为例,缺失数达30人之多;而工资表衔接不上的也屡见不鲜;材料缺公章、缺审批时间及本人漏填项目等问题更是普遍存在。另外,档案库房设施设备陈旧老化,整档用品严重不足,等等。
在接到局文件通知后,干部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受到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与教职工的普遍理解。档案材料的收集归档按规范操作,上述缺失材料都力求当事人想方设法,尽量补齐,相关材料中的缺漏项目也基本按要求填写完毕。学校首次进行了“三龄一历”的认定,电子目录与纸质打印目录也一同建立。据统计,我校现有干部人事档案共300册,其中在职157册、退休143册。目前,我校尚无专职档案员,有兼职档案管理人员1名。有面积达100余平方米的“三室分开”的库房。在设施设备方面,达到了《条例》规定的“六防”要求,配置了空调机、复印机、缝纫机等设备,新购置了切纸机、打孔机等整档用品,统一购买使用了高规格的档案盒。“七项”制度框更换一新,“七种”簿册也都全面建立起来。可以说,学校干部人事档案管理工作较以前有了显著改观,并迈入制度化、规范化的正轨。
二、干部人事档案审核、达标升级工作的开展情况
在局干部人事档案审核、达标升级工作动员会召开之后,我校立即成立了由尤建伟校长任组长,王冀宁书记任副组长并主管,各职能处室负责人为主要成员的档案审核工作领导小组,并按局组织处的统一要求制订了分阶段的具体工作时间表,还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制订了详细的分工表。校领导在行政办公会、全体教职工会上先后作了专门的传达部署,共召集八次协调会,听取工作进展情况汇报,及时帮助解决人手少、整档用品不足等实际问题。在本学年第一学期学校工作计划中,档案审核整理工作被列为一项重点工作来抓。
鉴于学校没有专职档案员与整档人手少的现状,学校专门安排李益群主任先期参加局组织的相关业务培训与校级干部人事档案审核整理工作,积累了丰富的业务知识、技能与经验。回校后,依据局组织处统一印发的《干部人事档案整理步骤》《档案材料的分类》《模拟目录参考》等有关业务指导材料,再集中培训指导政治素质高、责任心强的8名党员教师,并要求他们在审核整理的实践中,了解、熟悉并掌握相关规定或标准。在遇到“三龄一历”的认定、个别材料的取舍、分类排序等方面的疑难问题时要求及时提出,统一商定并依据有关说明来处理或由办公室直接向局组织处请示并加以解决。
在档案管理制度建设方面,办公室等有关工作人员能认真贯彻执行《干部档案工作条例》,反复学习领会《中共徐州市委组织部干部档案管理工作规章制度》(即“七种制度”),力求做到制度上墙,条文熟记在心,并进一步强化日常管理。建立健全了七种簿册,并努力使之在干部人事管理中发挥效能。在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方面,从无到有,干部人事档案信息现已全部建库。相关计算机管理得到加强,做到专机专用。数据库中的各项记录能及时更新维护,保持了数据与档案审核结果的一致。
三、审核、达标升级工作的体会、经验
这次干部人事档案审核工作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牵涉面广,工作量大,旷日持久。有关参与人员突出的感受是档案材料琐碎繁杂,整理过程属机械劳动,细枝末节多,稍不注意,就会出错,必须返工。一天干下来,头昏脑胀,视物模糊。但每每想到担负的责任重大——因为它确实关乎党和人民的事业,关乎每个人的切身利益——就都能够克服重重困难,坚持下来,保质保量地完成。回顾整个过程主要经验有:
(一)学校领导高度重视,办公室两位主任及参与整理人员非常敬业。制定出了详细的工作计划和科学的时间安排,使档案整理与教学工作两不误;
(二)将档案整理工作化整为零。将整体工作分为四个阶段:对档案初审、编目;对材料进行加工;补充材料;复审、打印目录、装订材料。并且分工到人,通过这样的分阶段与分工,每位老师责任明确,整理工作忙而有序,忙而有效;
(三)有奉献精神。凡是参与整理的老师,都非常认真,他们放弃了暑假、休息日,克服家庭困难,到学校加班加点,有时甚至到深夜。
四、遇到的困难与存在的问题
一是在投入精力和人手方面,虽然在此次档案整理过程中,我校投入了大量的人力进行突击性整理,但每位参与整理工作的人员都是任课教师,教学工作相当繁重,无论是时间上还是精力上都不能保证全身心的投入,这就造成了对档案的整理仍不够精细,有可能在个别人的档案中还存在问题;对档案中有缺失的教职工进行了专门通知,并让其尽量想办法补全,但无法时时紧盯,有的材料依然没有补全。
二是档案库房方面,档案整理期间正值我校校园改建,档案室的扩建也是其中重要项目。目前。我校的库房虽已实现档案、阅档与办公三室分开,但调整尚须一定过程,一部分硬件设备将陆续到位,这也给档案整理、管理工作带来了不便。
三是案卷方面,由于部分人员工作调动频繁,特别是从外校调入的老师材料缺失较多,工资表、职称评定材料、年度考核材料等有的不全。
档案管理工作是一个长期动态化的过程,不能一劳永逸,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对材料进行及时的收集、整理和加工,这需要专人管理,而目前我校尚不具备这样的条件。
2006年12月1日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