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室后面放一个小箱子似的白匣子,或是腰上别一个烟盒大的黑色“手机”,头上戴上麦克风,再小的嗓门也能“扩大”好几倍。近日,记者采访发现,不少初中老师戴着扩音器上课。
上课时,教室里多了个“小喇叭”,师生对此也有不同的看法。
老师喜爱
“一天两三节课下来,嗓子确实受不了,有了扩音器,省力多了。”卓刀泉中学一名初二语文老师告诉记者,自己嗓门小,班上有60多名学生。上课时想让学生听得清楚,自己不得不用力“喊话”。一年前,他花两百多元买了一个可以别在腰间的便携式扩音器,再也不用担心分贝不够了。
不少老师表示,使用扩音器是为了保护嗓子。以卓刀泉中学为例,每个班的学生人数在60人左右,主课老师平均每天上三节课,历史、政治等副课老师,每天会上四五节课。由于长年用嗓过度,不少教师都患有咽炎。故而该校约四成老师上课选择了“小喇叭”。
有利有弊
虽然当初是为了保护嗓子才使用扩音器,但是老师们发现,“小喇叭”还另有妙用。
翠微中学九年级班主任许老师告诉记者,声音被扩音器放大后,很能“镇得住”学生。有一次上课时,坐在教室后排的学生打瞌睡,该老师稍微提高了一下音量,学生当即一个激灵醒了过来,瞌睡被吓得无影无踪。
“有时用扩音器放放音乐,班上的气氛也变活跃了。”该校九年级英语老师赖芳芳说,跟录音机一样,扩音器也是上英语课的辅助工具之一。有一次上《音乐让我们想起什么》时,把MP3插在扩音器上,音乐立刻流淌出来,比录音机方便多了。
尽管上课省心不少,但“小喇叭”也给老师带来不便。扩音器需要充电,每次至少充电8至10个小时,而且只能使用两三天。白天上课要使用,只能晚上回家再充电。有的老师使用的是立式扩音器,每天拎着笨重的“大家伙”上下班挺麻烦。
校方鼓励
“老师的职业病基本上有两种,一种是脊椎病,一种是咽炎。”翠微中学教导主任罗华飞说,没有哪个老师没得过咽炎。为让老师们保护好嗓子,学校提倡上课用扩音器。
据介绍,2007年以前,翠微中学的老校区在归元寺旁,环境比较嘈杂。很多老师上课不得不扯着嗓子喊,学生才听得到。为此,学校统一为老师报销了购买扩音器的费用。市面上卖的扩音器,几十元到两百元不等。
现在,该校160名教师,超过100人使用扩音器上课。
学生有微词
对于老师用扩音器讲课,多数学生和家长表示不认可。一些学生在说起老师使用扩音器讲课的事时,直呼“受不了”,尤其是老师走到学生中间教学或指导时,那个“小喇叭”直接在学生耳边“炸响”,发出的声音简直是“震耳欲聋”,不少学生都趁老师不注意时捂上耳朵。“戴上扩音器,老师的声音都变调了。”翠微中学一名八年级男生表示,有的任课老师使用了扩音器,有的没有,不过自己更喜欢老师“原汁原味”的声音。被“小喇叭”放大后的声音总像是走了调,听着很别扭,跟老师的距离也拉远了。
“中小学的教室都不太大,老师不用扩音器讲课应该是没什么问题的,声音自然,不会伤害孩子们的耳朵。又不是大学的阶梯教室,为何非得弄个扩音器?”有家长说。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