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门主页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部门主页 >> 教科室 >> 教研动态 >> 正文
教研动态

翻转课堂

2013年09月29日 16:04 佚名 点击:[]

翻转课堂

翻转课堂,又翻译为反转课堂2011年在美国各地兴起的翻转课堂(反转课堂),很快就吸引了多方的关注。这种新型的教育教学形式,颠覆了传统意义上的课堂教学模式,也让处于课程教学改革焦灼状态的人们看到了课堂改革的新希望。

1“翻转课堂”为何受关注?

翻转课堂最早的探索者应该是孟加拉裔美国人萨尔曼·汗,在为侄女和侄儿辅导数学功课的过程中,想到了制作教学视频,让更多学习有困难的孩子享受这一辅导资源。200611月,他制作的第一个教学视频传到了YouTube网站上,并很快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后来,萨尔曼·汗将这个副业逐渐变成了自己的主业,目前已经在网站上放置了2300多段免费视频课程、有5400万学生通过网络参与他的课程学习。

如果说萨尔曼·汗主要还是对学生进行学习辅导的话,科罗拉多州林地公园高中的化学教师乔纳森·伯尔曼和亚伦·萨姆斯则进行了颠覆传统课堂的尝试。从2007年春开始,他们把结合实时讲解和PPT演示的视频上传到网络,让学生在家中或课外观看视频中教师的讲解,把课堂的时间节省出来进行面对面的讨论和作业的辅导。

翻转课堂的这一尝试,取得了多方面的效益。首先,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学习习惯来安排学习的进度,学习的自我管理意识大大增强;其次,通过网络及时的反馈,教师可以了解到学习困难学生的困难所在,能够做出更有针对性的辅导;其三,课堂上互动交流的时间大大增加,同伴之间的相互帮助和提醒大大提高了学习的效率;其四,学生的学习成绩有了明显的提升……

两位老师所做的翻转课堂的探索,引起了美国不同类型学校教师的关注,他们纷纷在自己的学校里进行实践,也都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于是,越来越多的学校和教师加入到了翻转课堂的实践中来、

2“翻转课堂”的几大特点

利用视频来实施教学,在多年以前人们就进行过探索。在上世纪的50年代,世界上很多国家所进行的广播电视教育就是明证。为什么当年所做的探索没有对传统的教学模式带来多大的影响,而翻转课堂却倍受关注呢?这是因为翻转课堂有如下几个鲜明的特点:

第一,教学视频短小精悍

不论是萨尔曼·汗的数学辅导视频,还是乔纳森·伯尔曼和亚伦·萨姆斯所做的化学学科教学视频,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短小精悍。大多数的视频都只有几分钟的时间,比较长的视频也只有十几分钟。每一个视频都针对一个特定的问题,有较强的针对性,查找起来也比较方便;视频的长度控制在在学生注意力能比较集中的时间范围内,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特征;通过网络发布的视频,具有暂停、回放等多种功能,可以自我控制,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

第二,教学信息清晰明确

萨尔曼·汗的教学视频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在视频中唯一能够看到的就是他的手,不断地书写一些数学的符号,并缓慢地填满整个屏幕。除此之外,就是配合书写进行讲解的画外音。用萨尔曼·汗自己的话语来说:这种方式。它似乎并不像我站在讲台上为你讲课,它让人感到贴心,就像我们同坐在一张桌子面前,一起学习,并把内容写在一张纸上。这是翻转课堂的教学视频与传统的教学录像作为不同之处。视频中的出现的教师的头像、以及教室里的各种物品摆设,都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特别是在学生自主学习的情况下。

第三,重新建构学习流程

通常情况下,学生的学习过程由两个阶段组成:第一阶段是信息传递,是通过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互动来实现的;第二个阶段是吸收内化,是在课后由学生自己来完成的。由于缺少教师的支持和同伴的帮助,吸收内化阶段常常会让学生感到挫败,丧失学习的动机和成就感。翻转课堂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了重构。信息传递是学生在课前进行的,老师不仅提供了视频,还可以提供在线的辅导;吸收内化是在课堂上通过互动来完成的,教师能够提前了解学生的学习困难,在课堂上给予有效的辅导,同学之间的相互交流更有助于促进学生知识的吸收内化过程。

第四,复习检测方便快捷

学生观看了教学视频之后,是否理解了学习的内容,视频后面紧跟着的四到五个小问题,可以帮助学生及时进行检测,并对自己的学习情况作出判断。如果发现几个问题回答的不好,学生可以回过头来再看一遍,仔细思考哪些方面出了问题。学生的对问题的回答情况,能够及时地通过云平台进行汇总处理,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教学视频另外一个优点,就是便于学生一段时间学习之后的复习和巩固。评价技术的跟进,使得学生学习的相关环节能够得到实证性的资料,有利于教师真正了解学生。

3“翻转课堂”的本土实践

翻转课堂要在中国的教育热土上开花结果,要促进我国的课程教学改革向纵深的方向发展,需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准备。

第一,要树立教育变革的坚定信念。

观念决定行为。有什么样的教育观念,就会有什么样的教育行为。很多教师在分数至上的教育环境中,已经锤炼出了一整套的看家本领,形成了一种固定的教学范式和习惯。实施翻转课堂,必然要打破自己和教育环境之间的一种平衡态,让自己处于一个新的、自己内心没有确切把握的动荡状态之中。如果没有坚定的改革信念作为支撑,教师通常是不愿意自己的命的。

第二,要有较高的教育信息化素养。

今天的学生,本身就生活在信息时代,对信息时代的电子产品和各类软件有着天生的亲近感。但今天的教师不同,他们的青少年时代基本上都没接触过电脑,缺少了与信息技术的一份亲近感。大多数的教师平时使用电脑就是上上网、编写一些文本和数据表格、制作PPT等,其他的软件和技术很少涉猎。虽然视频平台可以聘请人来进行制作,但如果教师不具备与教学视频编制相关的系列技能的话,要推动翻转课堂改革是很困难的。

第三,要抓住翻转课堂的关键点。

为了实施翻转课堂,很多人将主要的精力都放在了视频的制作上,这其实也是一个误区。视频自然重要,但比视频更加重要的是如何支配课堂上多出来的这些时间。课堂的对话和讨论,需要教师做出精心的准备和细致的观察,真正做到因材施教。翻转课堂之所以成功,是因为课堂讨论所带来的学生吸收内化学习过程效益的提升。

4教育评价机制能促进翻转课堂的进步与发展

翻转课堂利用丰富的信息化资源,让学生逐渐成为学习的主角。因此评价机制的提升,可以促进翻转课堂更加普及。

翻转课堂推动,要打破现有的谁是教师,就由谁来评价学生的学习状况的传统做法,建立一种新型的评价机制。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观看自己的任课教师的视频来学习,也可以观看其他老师的视频来学习,只要能够顺利通过学习,都应该计算学分。有利于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对促进教育均衡发展也有很重要的意义。

 

 

 

 

 

 

 

 

翻转课堂与南橘北枳

来源:中国教育报   作者:黄鉴古(作者单位:湖北省监利县福田中学)

西风东渐。起源于美国的翻转课堂,作为全球教育界关注的教学新模式,一个筋斗过了太平洋,到了我国,在我国刮起了一股教改风。

  冷静思之,觉得翻转课堂在我国的,似乎有安全隐患——不是学生人身安全的隐患,而是教学安全的隐患,或者说,会不会跟淮南的橘树一样,生在淮南则为橘,生在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相同。

  在翻转课堂中,学生在家完成知识的学习。可是,在我国农村,留守儿童多,充当监护人的爷爷奶奶往往文化程度不高,不会电脑,不会辅导,孩子在家如何学习?更何况,在当今的农村,绝大部分家庭没有电脑。

  退一步讲,即使有电脑,又用什么来保证孩子坚持学习下去?中小学教材难度大,怪题多,孩子在家今天遇到了拦路虎,明天遇到了一堵墙,谁能保证他们热情不减,持续学习呢?久而久之,这些拦路虎、拦路墙会不会打击他们的学习热情?尝鲜过后,会不会形成惰性,形成依赖心理——反正老师还要辅导的,同学还要互相帮助的,干脆到学校依靠老师和同学们吧。

  即使有电脑,又用什么来保证孩子们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电脑上的诱惑五花八门,应有尽有,孩子们能坐电脑不乱?能拒诱惑永不沾?农村家长事情多,不能分分秒秒监控,孩子们堂而皇之地有了电脑,假如不入正门,入了邪门,甚至引发犯罪,谁之责?

  一个更为现实、也更为尴尬的问题是,因为升学率的压力,我国的中学普遍上晚自习,这就从根本上拆除了翻转课堂的时间平台,没了平台,如何翻转?

  在翻转课堂中,课堂变成了师生之间和学生之间互动的场所,包括答疑解惑、知识的运用等,从而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可是,安全翻转、有效互动的保障在哪儿?如前所述,如果学生在家不能持续有效地学习,预期学习目标无法达到,教师无奈,就会在课堂上讲解,这样一来,与传统课堂有何区别?另外,如果有个别教师打着翻转课堂的旗号,既不,也不,把互动课堂变成自习课堂,让学生空自翻转时间,翻转青春,蹉跎岁月,又怎么办?正可谓一种是新瓶装旧酒,一种是新瓶装旧水。

  部分农村学校,普遍现象是中老年教师多,领导班子战斗力不强,课改雷声大、雨点小。由此引申开来,我又想到当前各种各样的教学模式,诸如绿色课堂、生态课堂、绿色生态课堂、高效课堂,等等,令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它们到底是淡泊名利的教育者长期教育科研实践的结晶,还是急功近利的人沽名钓誉的工具?但不管哪种模式,它们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高效速成。可是,教育的本质是慢工细活,快不得、粗不得、假不得,人的成长是有其内在规律的,所谓的高效速成,是不是违背了教育的规律呢?

  在我看来,要成功移植翻转课堂,使之与我国的国情匹配,还需要走很长的路。

                                                                201309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