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为什么C4植物的维管束鞘细胞的叶绿体无基粒却是绿色的?
有这个问题是因为对叶绿体中色素存在的位置以及对基粒和类囊体的概念不清。叶绿体中的色素是存在于类囊体上的。类囊体是叶绿体基质中由许多单位膜封闭形成的扁平小囊,是叶绿体内部的结构单位。基粒是由10—100个呈圆盘状的类囊体垛叠在一起组成的,这种类囊体称为基粒类囊体;在叶绿体的基质和基粒之间,还有一种贯穿在两个或两个以上基粒之间没有发生垛叠的类囊体,称为基质类囊体。所以C4植物的维管束鞘细胞的叶绿体中虽然无基粒,但含有基质类囊体,其上面还有色素,所以是绿色的。
2、为什么C4植物的叶肉细胞有完整的叶绿体却无淀粉粒?
C4植物的叶肉细胞虽然含有正常的叶绿体,但它只进行C4途径,C4途径CO2同化固定后的第一个产物是四碳化合物(草酰乙酸),草酰乙酸的进一步反应产物可转运到C4植物的维管束鞘细胞中去释放出CO2,而释放出的CO2又可与二磷酸核酮糖结合进入C3途径,只有经过C3途径才能形成淀粉。所以,C4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时,只有维管束鞘细胞中形成淀粉,而叶肉细胞中不形成淀粉。
3、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关系不是拮抗作用吗?为什么胰岛素分泌增加会抑制胰高血糖素的分泌,而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却会促进胰岛素的分泌?
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拮抗作用是针对血糖浓度的调节作用而言的,而不是针对二者的彼此相互作用。二者相互作用时,胰岛素通过降低血糖的的作用抑制了胰高血糖素的分泌,而胰高血糖素却可以通过对胰岛B细胞的直接作用和升高血糖的间接作用刺激胰岛素的分泌,引起胰岛素分泌的增加。
4、动物细胞培养的培养液中的动物血清有什么用途
动物血清是细胞培养上一个极为重要的营养来源,动物细胞在单纯的基础培养基中不能存活,在特殊类型的细胞培养中必须提供某些痕量营养物质及生长因子才能使细胞得以生长并维持生长状态,动物血清可以为细胞的生长提供这些物质。血清的种类和品质对于细胞的生长会产生极大的影响。来自不同物种的血清, 在一些物质或分子的量或内容物上都有所不同,可起到不同的作用。如胎牛血清中富含有丝分裂因子,常选其作增殖细胞用的血清,也用于细胞系和原代培养;血清中含有的组分,如血清蛋白,可作为代谢毒物清除剂使用并能聚集于培养基中。
5、根瘤菌在土壤中单独存在时不能固氮,那么它怎样获得氮源呢?可不可以对根瘤菌进行离体培养
根瘤菌与豆科植物之间存在共生关系:豆科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为之提供碳源和能源;根瘤菌可以刺激豆科植物的根部,形成根瘤,在根瘤中进行固氮作用。.在土壤中单独存在时根瘤菌和非固氮生物一样可以从土壤中直接获得现成氮源。
根瘤菌也可以离体培养,但培养基中应该加入氮源。因为虽然某些慢生型根瘤菌可以进行自生固氮,但外源的氨会抑制固氮酶的合成,而且固氮作用本身就是一个消耗能量的过程,所以如果要对根瘤菌进行离体培养,培养基中应该加入氮源。
“ 点 ” 解 生 物 学 曲 线 题
徐州市第二中学 王 峰
内容摘要:
坐标曲线题是高考的重要题型。只要找出解题的关键点,大部分曲线题即可迎刃而解。对于单一曲线题,关键在于弄清曲线的起点、终点、最高点、最低点、平衡点、与坐标轴的交点的生物学意义。复合曲线,解题时要先判断每条曲线变化所包含的信息,和各关键点的生物学意义,再分析不同曲线关键点之间的前后关系、因果关系,要特别关注曲线的交点。善于抓住关键点进行综合分析,对于解生物曲线题是大有裨益的。
关键词:关键点 单一曲线 复合曲线
坐标曲线题是近年来高考中的重要题型。题目中的曲线可以定性﹑定量﹑直观地表达一些信息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必须经过严密地分析推敲,了解曲线中包含的生物学意义,才能解决问题。此种题型体现了《考试说明》中“能理解生物学中常用图表、表格等各种表达形式的意义,会用多种表达形式准确描述一些生物学现象”的要求。
坐标曲线题可以分为两种类型:①单一曲线题:即坐标中只有一条曲线。②复合曲线题:即坐标中有两条或两条以上相互关联的曲线。不管是哪一种曲线,解题时只要在弄清横坐标、纵坐标含义以及所描述的生物学现象后,从曲线的起点、终点、最高点、最低点、平衡点、与坐标轴的交点、以及不同曲线的交点入手,找出解题的关键点,大部分曲线题即可迎刃而解。
对于单一曲线题,关键在于弄清曲线的起点、终点、最高点、最低点、平衡点、与坐标轴的交点的生物学意义,然后根据题目要求进行答题。
例1(2004上海高考题)下图中正确表示水稻呼吸强度与K+吸收量的关系是:
A B C D
(解析)本题考察的知识点是:矿质离子的吸收是主动运输,在一定范围内K+的吸收量随呼吸作用强度的增强而增加。超过一定限度后,由于受到载体数量的限制,K+的吸收量达到平衡。因此AB项被排除。C、D项的区别在于曲线的起始点不同,这是解题的关键,起始点的横坐标为零,即呼吸强度为零,此时无能量供应,主动运输无法进行,所以纵坐标也应为零,正确答案为C项。若此题曲线横坐标改为氧气浓度,答案就应选D。因为无氧呼吸也可以为主动运输提供能量。
例2(上海高考题)下图表示大气中氧的浓度对植物组织内CO2产生的影响,试据图回答:
⑴A点表示植物组织释放的CO2比较多,这些CO2是 的产物。
⑵由A到B,CO2的释放量急剧减少,其原因是 。
③由B到C,CO2的释放量又不断增加,其主要原因是 。
④为了有利于贮藏蔬菜和水果,贮藏室内的氧气应调节到图中哪一点对应的浓度?采取这一措施的理由是 。
(解析)此题横坐标为氧气含量,纵坐标为二氧化碳的释放量,这条曲线体现了氧气含量与呼吸作用的关系,二氧化碳的释放量越多,有机物的消耗越多。曲线与纵坐标的交点是在无氧条件下,植物无氧呼吸大量消耗有机物,释放的二氧化碳,此后随着氧气的逐渐增加,无氧呼吸逐渐减弱,有氧呼吸逐渐加强。因此A点为低氧条件下的呼吸作用,此时以无氧呼吸为主。B点为曲线最低点,此时二氧化碳释放最少,有机物消耗最少,也是植物从以无氧呼吸为主向以有氧呼吸为主的转折点,最适于贮存蔬菜水果。C点为平衡点,此时有氧呼吸达到最大。
例3(山西理综)植物的新陈代谢手外部环境因子(光、温度)和内部因子(激素)的影响,研究内外因子对植物生命活动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⑴下图表示野外松树(阳生植物)光合作用强度与光照强度的关系。其中的纵坐标表示松树整体表现出的吸收二氧化碳和释放二氧化碳的状况。请分析回答:
①光照强度为b时,光合作用强度 。
②光照强度为a时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的量等于呼吸作用放出二氧化碳的量。如果白天较长时间为a,植物不能正常生长,为什么?
③如将该曲线改绘为人参(阴生植物)光合作用强度与关系的曲线。b点的位置应该如何移动?为什么?
(解析)此题只需弄清曲线与横坐标交点(a点)、与纵坐标交点、平衡点的生物学意义,所有问题即可迎刃而解。a点表示在此光强下,光合作用吸收的二氧化碳等于呼吸作用产生的二氧化碳量,即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等于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机物,有机物的积累量为零。长期在此光照条件下,植物无法生长。b点对应曲线上的点为曲线的平衡点,表明在此光强下,光合作用达到最大,有机物的净生产量最大。阴生植物在较低光强下达到平衡点,所以b点应向左移。曲线与纵坐标的交点表示无光照时,植物呼吸作用释放的二氧化碳量,即有机物的净消耗量,无论光强怎样改变,只要温度不变,其呼吸强度不变。
对于由多条坐标曲线组成的复合曲线,解题时要先判断每条曲线变化所包含的信息,和各关键点的生物学意义,再分析不同曲线关键点之间的前后关系、因果关系,要特别关注曲线的交点。
例4(上海高考)下图表示植物不同器官对生长素的反应,请观察后据图回答:
⑴促进芽生长的生长素最适浓度是 mol·L—1,生长素的这一浓度对根生长的效应是 。
⑵A点所对应的生长素浓度对茎生长的效应是 ,对芽生长的效应
是 。
⑶B点所对应的生长素浓度对茎生长的效应是 。
(解析)此题考察的知识点是:生长素对植物生长的双重作用。曲线的横坐标为生长素浓度,纵坐标为器官生长效应。三条曲线分别代表不同生长素浓度下根、茎和芽的生长效应。解题时先看每条曲线最高点和与横坐标的交点,最高点对应的横坐标为该器官的最适生长素浓度,与横坐标的交点表示此点生长素浓度对器官生长既不促进也不抑制,低于此浓度促进该器官生长,高于此浓度抑制该器官生长。所以芽的最适浓度高于根生长效应曲线与横坐标的交点,因此对根是起抑制作用的。B点所对应的生长素浓度对茎生长的效应是既不促进也不抑制。A点所对应的生长素浓度低于茎生长效应曲线与横坐标交点,所以对茎生长的效应是促进。同样的原因对芽生长的效应也是促进。
例5(2005年高考题)下图曲线表示了某生态系统中三个不同种群的生长和繁殖情况,已知种群C为自养生物,请分析后回答:
⑴写出这个生态系统中的简单食物链。
⑵试分析种群B在第5~7年之间个体数大幅度下降的原因。
(解析)此题涉及三条曲线,解题的关键点为各曲线的起始点、最高点、最低点,以及它们之间的前后因果关系。三条曲线的起始点都在纵坐标轴上,从上往下依次为C、B、A,种群数量C>B>A。我们知道,正常情况下,生态系统中低营养级的种群数量总是大于高营养级的种群数量,且已知种群C为自养生物,,所以食物链为C→B→A。在5~7年间,C和B的最低点先后都出现在此区域,但C先于B,由于B以C为食,所以B的下降必定是由于食物C的短缺,致使种内斗争加剧造成的。此外,A的最高点也出现在此区域,A是B的天敌,A数量的增加必然导致B被大量捕食,这也是种群B数量下降的原因之一。
例6:下图表示某绿色植物的非绿色器官在不同氧浓度下CO2的释放量和O2吸收量的变化,请据图回答:
⑴在外界氧浓度为10%以下时,该器官的呼吸作用方式为 。
⑵实线与虚线相交于C点,对于B、C点,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A. C点时,植物既进行无氧呼吸又进行有氧呼吸
B. C点时,植物只进行有氧呼吸此时无氧呼吸完全被抑制
C. B点时,无氧呼吸最弱
D. B点时,植物呼吸作用最弱
(解析)此题考察的知识点为:有氧呼吸时CO2的释放量等于O2吸收量;无氧呼吸时只有CO2的释放,没有O2吸收;既有有氧呼吸又有无氧呼吸时,CO2的释放量大于O2吸收量。解题的关键点是C点,是两条曲线的交点。C点之前,CO2的释放量大于O2吸收量,呼吸方式为既有有氧呼吸又有无氧呼吸;C点之后,CO2的释放量等于O2吸收量,呼吸方式为只有有氧呼吸。B点为CO2的释放最少的点,此时呼吸作用最弱。
综上所述,在牢固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善于抓住关键点进行综合分析,对于解生物曲线题是大有裨益的。当然,“点”解法并不能解决所有曲线题,还需与其他方法结合,综合应用,才能从容应对高考。
学生会了,就可以不听讲了?
徐州第二中学 王峰
下午第一节课,我开始评讲试卷。由于普遍考得不是很理想,我打算逐题讲解。刚讲完两题,我发现成绩一向不错的刘伟同学还趴在桌子上,试卷扔在了一边。我清了清嗓子,严肃的说:“同学们,请集中注意力听讲,这次考得知识点比较重要,在以后的考试中还会碰到类似的题目。”大部分同学精神都有所提振,只有刘伟仍然趴在桌子上。本来对这次考试成绩有所不满的我顿时火冒三丈,厉声斥责道:“刘伟,你给我站起来听!”刘伟抬起头不慌不忙的说:“老师,你为什么让我站着。”“这还用问,提高你的听课效率。”我愤愤地说。“那就没必要了,前五题,我全会,可以不听,等讲到我错的不会的题目,我再认真听您讲。”他不紧不慢的反驳着我。“你……”我竟一时语塞,而教室里此时一片哗然。我努力使自己平静下来,讲评还要继续,不能耽误其他同学听讲。“好吧,既然你无法按照我的要求去做,又有这么多你的委屈和道理,去班主任那吧,下了课,我过去,咱们再评理。”看着刘伟走出教室的背影,我深深地感觉到自己处理的仓促和无奈。那么会了,就可以不听讲了吗?如果再遇到这类问题,作为老师,我将如何更好地处理,而不是像这次把学生请出教室呢?
课后,我反复思索着。问题的症结究竟在哪里?再遇到类似情况,我应该怎么做?
我认为,对于下次学生说:“我会了。”我应该感到高兴,给予鼓励和赞赏。而不是因为学生的其他话语而否定他所取得的成绩和进步,没有给自己和他人留下转寰的余地。也因此破坏了和谐的课堂氛围。对于“我会了”一方面,反映了学生对于老师所教授知识的一种掌握,另一方面也折射出学生课下所付出的辛劳努力。此时,适时地肯定与表扬会给他们传递强大的正能量,使学生的自信心得以空前提升,肯定他们自己的学习成果,将激励他们更好地投身今后的学习。同时,适时的肯定与表扬也能增进师生的情感,正所谓亲其师,重其道,以后的教与学将会更加的水到渠成。
其次,在课堂上,树立一个正面积极的典范,是不可或缺的。它对于其他同学无疑是一种巨大的鞭策,要知道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它强于任何的说教。那么会了,是不是就如学生所言不用继续听讲了呢?
答案在我看来是否定的。首先,“会了”并不能一劳永逸,巩固对已有知识点的理解基本条件就是复习。孔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足以可见知识的重新温故从古至今都是在大力提倡的。其次,集中注意力听讲,是一种长期养成的良好的学习习惯,是节省学习时间和提高学习效率的有效保障。此外,课堂上老师对于相同题目的不同处理方法和思路有时更胜于教授的知识点本身。正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只满足于简单的“会了”而不去全神贯注的听讲,认为重复已会知识的学习,是做无用功,或者是一种浪费时间,而错过了精彩的做题过程,是现代学生存在的普遍问题。要知道提高学习的效率,不浪费时间的关键往往就在于做题的思路和方法是否正确而不是简单地认知答案。
当然作为老师,我们不应不分青红皂白,一味强行要求全体学生简单机械地反复学习同一知识,挫伤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对于简单易懂的知识点老师应该减少重复出现的频率。对于让全体同学都自愿全神贯注的听讲这个问题,老师在课堂教学中除了要努力完成教学目标,同时又要照顾到不同层次的学生,保证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学有所得。课前老师应该进行有效的分层备课,在课堂教学中,遵守循序渐进,由易到难,由简到繁,逐步上升的规律,要求不宜过高,层次落差不宜太大。同时进行不同的提问和活动,让不同层次的同学进行有效地互动学习,要保证C层在听课时不等待,B层掌握并会运用,A层基本听懂,得到及时辅导,即A层“吃得了”,B层“吃得好”,C层“吃得饱”。针对他们的自身情况,在课后,给予不同的学习任务及作业,在学习结束后,进行分层次考核,设立有不同难度和深度的题目给这些不同层次的同学进行测试,考评。除此之外,老师还要安排好教学节奏,做到精讲多练,消除“满堂灌”,消除拖泥带水的成份,把节省下来的时间让学生多练。让每个同学在课上都能有所得。
最后,对于这堂课上对于刘伟的处理,我认为是不理智的;掌控不好课堂氛围,对于学生不全面的评价以及不留余地的简单处理带来的损失是不可估量的。它不仅影响了教学的进度,教与学的效果而且还会深深刺痛长久建立起来的师生情谊。所以在今后的教学中,老师除了传道授业解惑之外,还要加强和同学之间真诚﹑平等﹑有效的沟通和交流。凡事晓之以情,动之以理。正确的引导,努力打造和谐的师生关系和愉悦的课堂氛围。如果可以再重来一次,我会微笑地说:“刘伟同学,很高兴你会了,这一题并不容易去解,那么请你来给大家讲讲这一题你的解题过程和思路。”有时,放手让学生充分的参与课上的讲解和活动,不仅能够提升他们的积极性和听课状态,而且在讲解和活动中也能够让同学们提升自信心,获知自己的优势和不足。何乐而不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