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们、同学们:
早上好!今天,我国旗下讲话的题目是《汶川,记与忘的一年》。
明天,2009年5月12日,是四川汶川大地震周年祭的日子。
一年前,一声撕心裂肺的巨响,一个地动山摇的震颤,一场摧肝断肠的灾难,降临在泱泱巴蜀。在生死一线的救灾现场,代表消防抗震救援人员的橙色,代表中国军队和武警部队的绿色,代表医护人员的白色,代表志愿者传递爱心的绿丝带……绘成照亮废墟的生命的颜色。
一年来,无数拳拳赤子之心一齐跳动,无限浓浓桑梓情怀汇聚成河,爱的潮水一浪胜过一浪地涌向巴蜀大地。国家的牵挂、社会的支持、同胞的援助,加速地改变着汶川,温暖着灾区人民的心。一年来,无论是在救援现场,还是在急救帐篷,无论是在临时过渡房,还是在震区孩子寄读的异地他乡,全球炎黄子孙以自己的方式,为中国人,为我们自己,举行了一次“成人礼”。
这一年,我们以“我们都是汶川人”的誓言和行动,对中华民族进行了集体身份确认;这一年,我们以“第一位是生命,第二位是生命,第三位还是生命”的行动纲领,把以人为本的理念和实践推向了一个历史的新高度;这一年,我们以任何困难都难不倒英雄的中国人民的姿态,展示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决心。
“一个民族在灾难中失去的,总会由进步来补偿。”一年来,面对特大地震所造成的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我们进行了新中国成立以来规模最大的灾后恢复重建工作。重建的规模、力度和速度,令世界惊叹。
与有形的物质重建相比,所有中国人无形的精神重建,更是一次浴火重生的凤凰涅槃。抗震救灾和灾后恢复重建,向世人昭示了中国共产党、中国的武装力量和全体中国人民,面对人民生命危险,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畏艰险、百折不挠,以人为本的人本情怀;运用现代手段,依法抗灾、统筹协调、临危不乱的法治精神和科学精神;不怕牺牲、不怕疲劳、连续作战,冲破一切艰难险阻去争取胜利的英雄主义精神;开诚布公,国民之间互相信任、互相理解、互相尊重的精神;守望相助、共克时艰的互助精神;勇于承担、无私奉献的公民精神。
一年后,崭新的住所、熙攘的游客、平静的生活,凝结成灾区里一道生机勃勃、充满希望的景观。
在汶川大地震发生一周年的日子里,让我们为六万多遇难同胞虔诚地献上一朵花,点燃一只烛,祈求一个福;让我们把地震中的故事记录下来,把地震中的瞬间留存下来,把温暖的爱心播撒开来,用不停息的爱之潮,鼓励灾区更多的伙伴坚强而乐观地面对未来。
一个人的成长需要历练,一个民族的成长更需要历练,正所谓百炼成钢。经受过各种大小磨练,一个民族才会迸发出强大的凝聚力,才会挺立起不屈的脊梁,才会更加自信、坚定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在这场大地震中,中华民族向世界展现出了“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畏艰险、百折不挠,以人为本、尊重科学”的伟大抗震救灾精神,这种精神将成为中华儿女的一笔珍贵的成长财富。
。
灾难的残酷,恰在于不通人情。以剥夺人的生命,作为其施展淫威的手段。而全国人民众志成城。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汇聚自己的绵薄力量,为灾区人民带去自己力所能及的一份关怀。我们的总理,不辞辛劳的走在抗震救灾的前线,我们的同胞自觉自发的凝聚在天安门广场,喊出“中国加油,中国万岁”,如潮水般的口号。这就是中国力量。也是被尘封多年的事不关己,在这次事件后得到了人性的回归。原来,曾经不起眼的外地人,也是我们的同胞兄妹手足。没有歧视,没有偏见,在死亡面前,中国人选择了一起面对。当全体中国人一起为死难者降半旗,鸣汽笛,默哀的时候,我们看到了中国的希望。我们应该庆幸生活在这个国家。
一年前,那场举世罕见的大地震,地动山摇,房倒屋塌,多少妈妈失去了爱子,多少孩子失去了妈妈,多少家庭泪水不绝,多少亲人追随而去。。。一年后,汶川地震离我们渐行渐远,也许在匆忙繁杂的工作生活中,时间冲淡了我们的悲伤,但直到今天,我们仍看到听到这一年来在痛失亲人中写下的那泣血的悲痛欲绝的文字,我们是否忽略了,还有千千万万个忍受着妻离子散家破人亡的痛苦煎熬的汶川同胞,有没有走出悲痛?还能支撑多久?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