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门主页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部门主页 >> 团委 >> 社团活动 >> 正文
社团活动

中学生社团:为素质教育再辟蹊径

2013年03月02日 08:37 佚名 点击:[]

当今,课业负担重、升学压力大的中学,如何在素质教育中有所作为,寻找新的抓手呢?通过不断地学习与探索,以中学生社团建设为阵地,实施社团活动计划,拓展学生的整体素质,成为了我校为素质教育再辟的一条蹊径。

一、 中学生社团的界定。中学生社团是中学生根据自身兴趣、爱好、信仰、个性等,申报学校批准,按照一定的章程自发组织的具有固定成员和特定活动范围的学生组织机构。
  二、中学生社团的类型。目前主要社团类型有四种,第一种是“艺术型”,如合唱团、舞蹈队、足球俱乐部、篮球协会、集邮协会、乒乓球协会等,这是最为学生喜闻乐见,参加的人数也最多。第二种是“创造型”,以学生从事学科竞赛、小发明、小创造、小制作为特征,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为目的,如:剪纸协会、电脑爱好者协会、发明创造协会等。第三种是“服务型”社团,组织学生参加公益性服务活动,奉献爱心,如爱心社、学生自我管理委员会、绿色环保行动、敬老服务队等。第四种是“学习型”,以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为主要内容,如文学社、英语角、广播台等。从上学期以来,我校先后成立了文学社、大成棋院、德馨社、B&G音乐社、Mr囧囧动漫社、苔痕青青环保社、A.C.E.魅影舞社等社团,其中规模最大,是我校的文学社,在2012年度徐州市首届模范文学社团评选中荣获“四星模范文学社”。

三、学生社团的功能与重要性。
  学生社团的功能。学生社团作为一种由志趣爱好相同的学生自愿组织起来,以丰富课余生活,增长知识,陶冶情操为目的的团体,是以学生的自我组织、自我实施和自主管理为主要方式开展活动。它充分发挥了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主体作用,社团成为素质教育中的一个新亮点,是在课堂教学之外能让学生发挥特长,有兴趣地进行探索、学习的第二课堂,它对第一课堂作了有益的补充。

学生社团的重要性。学生社团为中学生提供了与外界交流和身心发展的平台。上个世纪90年代以后,青少年在家庭教育方面,由于被溺爱而阻隔了与社会的沟通与交流;在学校教育方面,由于高考指挥棒的作用,限制了中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

四、 中学生社团建设的困境与挑战。

中学生社团的本质是求索知识、互帮互助、提高素质、拓展视野。理应得到扶持和发展。但目前,我国中学生社团的发展却面临着困境和挑战,困境主要表现在:制度不健全、管理松散、经费匮乏、校园活动空间有限、活动质量下降等等。其挑战主要表现在:课业负担、升学压力与社团建设之间的矛盾;社团活动内容单调;很多中学生对社团建设的意义认识不够全面和深入;学校任其发展,甚至不予支持;容易出现以个体或小团体为主,活动时间、安全保证难以控制等等。可以说,中学生社团建设步履维艰,尤其农村中学面临着更多的困境与挑战。

五、中学生社团管理与建设的对策。

通过提高认识,加强领导、提供支撑和条件、规范管理、强化指导等措施,来主动超越困境,推动学生社团的可持续发展;健全社团的组织建设,从人员招聘、负责人选举到日常管理,做到有章可循,依法治团,规范行为;建立社团考核奖惩制度。社团制定明确工作目标,每学年进行注册考核,每个社团选配1-2名指导教师,指导教师由各社团自行聘请,学校备案。目前,我校的社团活动坚持“四有三定一反馈”原则,即有组织、有章程、有管理、有考勤,定时间、定内容、定方式,及时向学校反馈社团活动记录。体现了教师的指导性、引领性和学生的创造性、参与性、自主性。

希望通过我们的共同努力,不久的将来社团文化将成为校园中一道靓丽的风景线。让以兴趣爱好为纽带的社团活动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跨越班级、年级甚至校际间的宽松、开放的学习和交友环境,给予同学们全方位的锻炼,为素质教育打造优质平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