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学期总第 课时 年 月 日
八声甘州
教学目标
1.能对诗歌中的佳妙的炼字进行鉴赏,体会词人别样离愁别绪之情。
2.了解北宋早期婉约的词以婉约风格为主流的艺术风貌。
教学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无论身处何地,我们对家乡的情是无法改变的,想想我们学过的诗歌,有哪些是抒发思乡之情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烟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断肠人在天涯”。透过诗行,我们可以看见游子的思念,母亲的呼唤,亲人的期盼,今天,我们走进柳永的《八声甘州》,看看又是一番怎样的思念。
二、介绍作者:
柳永,北宋词人,原名三变,字耆卿,排行老七,晚年作过屯田员外郎,所以当我们说到柳永、柳三变、柳耆卿、柳七、柳屯田时,都指一个人。他才华横溢,创造了慢词,扩大了词的功能和内容,他的词分三类:一是写都市生活的繁华,二是写男女爱情的苦痛,三是写羁旅行役的悲伤。
本词应该属于哪一类?我们读过才知道,大家推荐一位为我们读一下。
给同学时间自由读,思考:词中描绘了哪些景物,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三、分析词句:
分析1.“对萧萧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
1.描写了哪些意象? 暮雨、江天、秋
2.为我们交代了哪些内容? 时间、地点、天气、人物
3.这些意象的组合给我们一个什么样的感受(意境)呢? 凄冷
紧接着下句又是一番怎样的情景?分析2:“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
1.这种意境有没有发生变化?从哪个词可以看出? 更加凄冷。
2.李白的《忆秦娥》中也有类似意境的诗句“西风残照,汉家陵阕”,苏轼曾经把二者进行比较,认为柳词这句不减唐人高处,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提示:从意象 意境两方面分析)
明确:物像选取大尺度、大范围,广阔辽远,风既寒且急,行旅必少,只留下空寂的山河、渡口和楼头孤悬的残照,所用的描写词语更寒冷,肃杀落没。可以感到意境更凄冷。
远处景物这样的荒凉、凄冷,词人不忍再看,低头寻觅。
分析3:“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唯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1.红和翠指什么?
红:花,翠:叶。化用李商隐的“此荷此叶常相映,翠减红衰愁煞人。红率翠减,还是衰败的景象。
2.长江在词人眼中是什么样的?
无语:无声或无情,更加深了凄凉感。一般人眼中,长江是波澜壮阔的。如滚滚长江东逝水。
构想画面:诗歌的语言是高度凝练的。几十个字就把词人登高所见描写的淋漓尽致,那么在你的头脑中形成一副什么样的图画。
一阵骤雨过后,秋色更加凄冷,傍晚的江边,寒风渐起,远处山河苍茫辽阔,一抹夕阳依傍在天际,近处霜叶飘零,落英遍地,满眼残破景象。江风习习,吹起词人衣襟,偶有江鸟传来两声鸣叫,越发让人感到几分沉寂,只有秋江秋水逝者无声,空添几许伤感。
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那么词人想抒发一种什么样的情感? (思乡)我们齐读下片:
下片句句都在写思乡,哪句话最能体现词人的思乡之情?
“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
1.这本是谁在思念谁? 词人在思念佳人
2.而本句词却是从谁的角度来写思念的? 佳人。
3.哪些词能准确的描述佳人的情感变化? 怎样变化的?
“望、误、识”。由全神贯注盼望的焦急,到误认归舟的惊喜,再到清醒不是后的懊丧。
4.用自己的语言,描绘佳人行为的画面?
常待闺阁的佳人急切盼望丈夫返回家园,梳洗打扮,登楼望望,总以为那出现在地平线上的就是丈夫的归船,等到近头,方才知道误认了。如此再三再四,仍站楼头凝神观望,这是何等的深情啊!对一个在外漂泊之人来说又是多么值得珍惜啊!
5.这句词不但写我思人,而且想像人思我,这样写为什么更动人?
这是更深一层写法,由单向思念写为双向思念,情感更深沉,从表达手法上显得文笔更曲折,引人玩味。
6.同样是写词,柳永达到了“凡有井水引处,即能歌柳词”。那么这首思乡词能够引起我们巨大的共鸣,除了它本身的才情之外,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情景交融 层层铺垫 衬托
7.再读一遍本词,体会其中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