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教研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学科教研 >> 语文教研 >> 典型教案 >> 正文
典型教案

项 脊 轩 志

2012年11月29日 17:21 语文 点击:[]

       课时                              授课时间:

 

项 脊 轩 志

【教学目标 】

知识目标:
1
.学习作者选取生活琐事、平常景物表现人的音容笑貌,以朴素简洁的语言寄托自己深情的写作风格。
2
.准确理解当、洞、胜、凡、兹、过、竟、比、殆”9个实词,并归纳积累顾、稍、置、归、去”5个实词的义项。

能力目标:

1.在熟读的基础上理清思路,把握脉络,体味作者思路清晰、语言流畅的特点。
2
.根据上下文辨析实词和活用词的义项,做到熟练翻译课文,提高文言阅读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会作者在日常琐事的记叙中所蕴含的浓浓深情,感受亲情。
【教学重点】

 
1
.理解作者对家道衰落的伤感和对故居亲人的眷恋深情。
 2
.体味多可喜亦多可悲的内涵。

【教学难点 】
   
通过细节描写感悟作者在叙事中营造出来的抒情氛围。
【课时安排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语设计:

古今的中国文人常喜欢给自己的书房取一个雅致的或富有深意的名字来表现自己的志趣追求,比如蒲松龄的聊斋,张溥的七录斋,姚鼐的惜抱轩,梁启超的饮冰室,周作人的苦雨斋等。还有明代作家归有光的项脊轩,那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项脊轩志》这篇文章,了解项脊轩的特点以及和项脊轩有关的一些人和事,深入领会作者寄寓其中的深厚感情。

 

二、作者题解:

板书课题:项脊轩志 归有光  (要求学生看注解,教师补充:)

1、题解

《项脊轩志》是散文家归有光的代表作。项脊轩,书斋名。是作者家中的一个只有一丈见方的斗室。为什么给书斋取这样一个名字呢?据说有双重意思:一是说它窄小,如在颈脊之间,故名;一是因作者远祖归道隆曾在江苏太仓县的项脊泾住过,有追念祖先的意思。轩,这里指小屋,即书斋。志,记。作者借一阁以睹三代的遗迹,睹物怀人,笔墨极清淡而感情极浓挚,是归有光散文的代表作。

归有光,明代散文家,字熙甫,号项脊生。江苏昆山人。从小勤学,爱读司马迁的《史记》,相传他曾用五种颜色的笔圈点《史记》。九岁能属文,以同邑人魏校为师,通经史,善古文。嘉靖十九年(154)中举人。其后二十余年,八次会试不第。后移居嘉定(今上海市嘉定县)安亭江上,读书讲学达二十余年之久,生徒常达数十百人,被称为震川先生,著有《震川文集》。是当时唐宋派中成就最高的作家。(和王慎中、茅坤、唐顺之合称唐宋派。)

他反对王世贞等人文必秦汉的复古派,自称好古文辞,然不与世之为古文者合,反对拾人之涕唾,要求独出于胸臆,强调真实的感情。他的作品价值最高影响最大的是那些叙事抒情散文,善于以朴素流畅的文笔记叙生活琐事,抒发真挚动人的感情,风韵悠远。他的散文的特点是:①即事抒情,真切感人;②注重细节,刻画生动;③篇幅短小,言简意赅;④结构精巧,波折多变。代表作品有《项脊轩志》、《思子亭记》、《寒花葬志》。其散文源出于《史记》,被誉为“明文第一”(黄宗羲《明文综序》),当时人称他为“今之欧阳修”。

三、整体感知课文
1、学生自读,注意字音、断句,读出语气。
2
编写结构提纲

3、思考:贯穿本文的情感线索是什么?用原文中的一句话回答。

明确: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 ――承上启下

 

四、研习文本

 ㈠析可喜

⒈作者写了哪些可喜之事?

明确:         变化之可喜(焕然一新)

喜〈  独处之可喜(悠然寂静)

景色之可喜(姗姗可爱)

作者是怎样描写项脊轩前后变化的?

明确:

      狭小                    明亮

         破旧-前修葺-后-幽雅

     阴暗                    安静

本节既然是写可喜之事,为什么要写项脊轩的呢?

  明确:渲染衰败、阴冷的凄清氛围,为写可喜作反衬,说明作者对它怀有深挚的眷恋之情。

这一节的景色描写极富诗情画意,请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这幅画面,并体会:作者为什么这样渲染项脊轩的清幽境界?

明确:兰竹相映,月白风清,桂影斑驳,小鸟时鸣;

      ②表现了作者的幽静、恬适和鄙弃世俗、甘于清贫自守的情操;也抒写了作者对百年老屋的特殊感情。

齐读、小结

本节课我们主要是整体感知,诵读全文,重点研习第一自然段,了解作者对旧南阁子的深情,以及作者亲手修缮、身处其中的自得其乐之情,使读者也随之陶醉于清静幽雅、鸟语花香的可喜之境中。但作者着意处并不在此,写是为了映带下文,更好的写


第二课时

一、研习文本

㈡析可悲

⒈作者写了哪些可悲之事?主要运用什么写法?

明确:            诸父异爨

                    母亲早逝

悲〈 祖母厚望     〉细节(白描)

妻逝无聊

⒉明·王锡爵在《归公墓志铭》中评归有光的文章:所为抒写怀抱之文,温润典丽,如清庙之瑟,一唱三叹。无意于感人,而欢愉惨恻之思,溢于言语之外。含而不露,以情动人,用生动的细节描写来感动读者,正是这篇文章的最主要的特色。请结合课文说一说自己对哪些细节描写体会最深。

明确:

 

人物

细节描写

人物特点

作者感情

诸父

东犬西吠

鸡栖与庭

兄弟隔膜

天伦不再

家道败落

无限感慨

母亲

叩门扉曰

关怀爱抚

母爱难忘

余泣

祖母

阖门持笏

关怀怜

爱期待

遗教难忘

长号不自禁

妻子

问古事学书

快乐真挚

恩爱难忘

室坏不修”∕“亭亭如盖

名家评价:

   震川之述老妪语,至琐细,至无关紧要,然自幼失母之儿读之,匪不流涕矣。  ――林纾

 

自由朗读,体会作者欢愉惨恻的情感。

 

小结

作者围绕项脊轩,通过日常生活小事来追念母亲祖母妻子,表达人亡物在、三世变迁的感慨。清·梅曾亮评:借一阁以寄三世之遗迹。

 

二、问题探讨

1、本文的结尾,不言悲而悲不可禁,说说这样的结尾妙在何处。

2、有人说《项脊轩志》的主题是写亲子和夫妇之情,有人说是表达对昔日家庭生活的怀念,也有人说是对家道中落的身世的哀鸣和对个人遭际的不幸的凭吊,请谈谈你的看法。

 

三、赏析本文的艺术特色   
1
.学生各抒己见,谈自己的见解。
2
.教师点拨:

可以从文章分散的材料组织方面、抒情技法方面、细节描写等方面去分析。

3
.明确特色。

(1)
难言的伤痛,不老的亲情——情线不断,形散神聚。

这一点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

幼年归有光的伤痛

  
归有光对于幼年的事情并非记得,是用乳汁喂养了归家两代人的老妪帮助他忆先母的。归有光对于母亲的音容笑貌没有印象,对于一个日渐长大的孩子来说,想象和怀念母亲的感情一天比一天深厚,乃至于成为一种阴影笼罩在心头,这是第一点不易言明的伤痛。

少年归有光的形象

借书满架……人至不去,这一段描写给我们刻画了一个好静、安详、勤奋和深思的少年形象。

少年归有光的内心世界
     a
.幼年早慧却遭遇科举不利的现实。

     b
.幼年没有感受到母爱,更增加了内心的悲凉。

     c
.归有光的家庭给他内心造成了很大压力。一方面,这个家庭是官宦之家;另一方,归家已衰败和离析。这样一个家庭,当然渴望有一个能够支撑门户、重振家声的人物出现,所以,归有光肩上的期望之负是很重的。然而,科场不利,这怎不令他伤心呢
?
成年归有光的内心世界

   
人亡物在,再加上亲人一个个离他而去,家道日衰,而深情难忘,这又怎能不叫归有光无限伤心呢
?
   
总之,一根亲情线,无限的伤痛,贯穿文章始末。

(2)
平凡之景,琐屑之事,普通之物——借景言事抒情,托物寓情。

文中写景、叙事、描物都与一个字关联。

小屋环境——暗示家道的衰败。

修葺小屋——反映自己学业上的勤奋,暗示并反衬自己的不得志。

伯父分家——直接描写家道的衰落,抒发怀念母亲、追忆祖母的深情。

四次遭火——以往殆有神护,而今破败不保。反衬家庭现在的不幸。

妻至轩中——抒发对亡妻的思念之情。

   
作者借平凡之景抒情,叙琐屑之事抒情,托普通之物寄情,处处不明写情,却满纸抒情淋漓,使人感慨万千。状物而怀人而抒情,三者融为一体,正如王锡爵所说的无意于感人,而难愉惨怛之思溢于言表

(3)
毕肖的神情,感人的细节——如闻其声,如见其人。

   
母亲最感人的细节是一个动作,以指扣门扉,一句话儿寒乎?欲食乎?”老妪的转述,把母亲的关爱、呵护、问饥问寒的神情,形神毕肖地表现了出来。一个动作,一句话,使人如闻其声,如见其人。还有祖母的关怀疼爱、勉励期待,三言两语,感人至深,历久不忘。

 

归纳写作特色

选取生活琐事,撷取典型细节,以小见大,表现人物风貌,寄托内心感情。

 

四、全文总结

作者借平凡之景抒情,叙琐屑之事寄情,处处写轩,却处处意不在轩而在人,借轩写人,借轩抒情。明末清初·黄宗羲《张节母叶孺人墓志铭》评:予读震川文为女妇者,一往情深,每以一二细事见之,使人欲涕。盖古今事无巨细,唯此可歌可泣之精神,长留天壤。不事雕琢,自有风味的朴素清淡的语言风格更令人回味无穷,是我们今后写抒情散文的典范,很有借鉴意义。

五、布置作业
1
.熟读全文。
2
.写一篇300500字的文章,谈谈《项脊轩志》的抒情艺术。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练习课(见《新学案》)

课堂练习

1  层次结构

全文可划分为两个部分:

文章开头,具体地写项脊轩的小、旧、破漏而又阴暗:旧称“     ”,“                       见其小;           ”直接点明旧;“                见其破漏;“                             ”则见其阴暗。这样写,跟下面写修葺后的项脊轩形成鲜明的对照,表现出作者对它的喜爱。修葺后的项脊轩变得不漏、不暗了。作者在这样的环境里读书,怡然自得。

    这一段是课文的第一部分,写可喜事,记项脊轩内外的景物,着意写自己在轩中读书怡然自乐的情景。

后面四节是第二部分,写可悲事。作者写了“                               ”这三个典型的细节,写出封建大家庭中分家后所产生的颓败、衰落、混乱不堪的情状。这是可悲事之一。                 ,是可悲事之二。             ,是可悲事之三。十几年后作者又补记了最后两段,               ,是可悲事之四。

2、艺术特色

1)文气贯通,浑然一体

文章写于不同时期,思念的人有三代,但作者以          为线索,把人物、事件串联起来,又把自己的感情灌注其中,使得文章浑然天成,毫无松散凌乱的感觉。

2选取富有特征的生活细节,写出真情实感。

表现大家庭的破败衰落,作者选取了自己感受最深的细节,不言感慨而感慨自见;写祖母,也只是平平常常的几句话和“        ”“           ”两个动作,就表现出责备、疼爱和喜悦交织的复杂情感。

 

 

【板书设计】

 

 

 

【教后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