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课时
本课教学目标:
1、在了解《项羽本纪》全文主要内容的基础上,分析《史记》的人物刻画艺术。
2、把握项羽的性格特征。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纵观历史长河,徐州这片热土涌现出无数英雄,项羽无疑是最著名的一位,今天,我们就来深入了解这位西楚霸王。
二、自主先学
1、回忆刻画人物形象的艺术手法
正面描写:肖像、语言、行动、神态、动作、心理
侧面衬托:他人他事
2、本文是如何摹形传神刻画人物的?又刻画了项羽什么形象?找出最触动你的地方加以分析。
三、学生合作学习
四、交流展示
阅读文章,注意挖掘细节,分析本文是如何摹形传神刻画人物并概括人物的形象特点。
预设:
少年言志 (行为、语言描写)
一是少时学情。不想学书、学剑,想学万人敌的兵法,说明他的豪迈不群的性格特点;而“不肯竟学”,又暴露出性情粗疏的性格特点。二是观始皇游。不俗的言论昭示日后的不凡。直率粗犷,胸无城府。
巨鹿之战 (侧面衬托)
通过众人的胆怯畏惧侧面烘托了项羽神勇过人,一往无前的英雄形象。这是项羽功业的巅峰,展现了他的将帅神威。
霸王别姬(神态、语言、动作)
表现的是项羽面临绝境之时。地厚天高,却托身无所,一种愤怒,万种低回,是一种英雄穷途末路之哭。重情重义 儿女情长
东城快战(语言)
“天之亡我” 项羽此时反复狡辩,体现了他心死而未平,认输而不服气的心理特点。也体现出他至死都未能正确地认识自己,沉浸于英雄之梦破灭后的痛苦与失落。
瞠目:用了夸张手法。示项羽威猛如画。这与《三国演义》写张飞当阳桥喝退曹兵极为相似,展现了项羽神勇过人,一往无前的英雄形象。
乌江拒渡(神态、语言)
英雄末路,伤心,不甘、无奈、自负、惭愧。荣誉”“尊严”“血性”,他拒绝苟且偷生,他知耻知愧,就是死他也要死得光明磊落。 但他所想要保卫的只是他的盖世英名,他的英雄形象而已,他没有做到以大局为重,以事业为重。
五、小结
六、课堂写作
为项羽写 “感动历史”颁奖词或墓志铭。
要求:运用一定修辞手法,50字左右。
导航示例:
你神勇无敌,单枪匹马入敌营;你坦坦荡荡,赤心真诚对故友。你心无城府言壮志,你侠骨柔情泣虞姬。悠悠千载,你的英雄气概足以光耀古今,感天动地!
拓展迁移
题乌江亭 乌江亭
唐·杜牧 北宋·王安石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与君王卷土来?
绝 句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李清照 毛泽东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