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教研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学科教研 >> 语文教研 >> 论文赏析 >> 正文
论文赏析

编演课本剧,让高中语文教学焕发出青春的魅力

2010年11月01日 11:10 admin 点击:[]

转载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4cdc47d5010009pu.html

 

编演课本剧,让高中语文教学焕发出青春的魅力
摘 要高中语文教学怎样才能使学生主动学习?怎样才能进一步提高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水平,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结合高中学生的身心特点,笔者认为,编演课本剧是高中语文教学的有效途径。对此,笔者进行了可行性研究,并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一点体会。

关键词 编演课本剧 高中 语文教学有效途径

 

1 编演课本剧是高中语文教学的有效途径

 

高中学生不喜欢上高中语文课,极不重视高中语文教学,把语文视作副课中的主课,极端者甚至提出取消高中语文课设置。本人以为,造成高中学生不喜欢语文课有三大原因:

一. 人文性缺失。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但当前的语文教学,只注重工具性而忽视语文学习丰富的人文内涵,课堂教学没有把学生当做有巨大能动性、创造性的活生生的人来看待;

二. 过多注重文字技巧的训练,缺乏情感交流。把学生视为知识的容器,而不是接受教育熏陶、情感浸染、文化陶冶的人。

三.教学形式单一,教学内容枯燥。把生动活泼的充满人性的语文课堂搞成千人一面,把活生生的人性教育蜕变为机械。

高中语文教学怎样才能使学生主动学习?怎样才能进一步提高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水平,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

《高中语文教学大纲》指出:“要重视学生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主动学习、探究。……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造性地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

什么形式?怎样与生活实践相结合?

笔者认为,结合高中学生的特点,编演课本剧是其中一种有效的方式。因为高中生正当青春,他们风华正茂,充满生机和活力。

 

2 高中语文教学开展课本剧编演的可行性研究

 

2.1 编演课本剧是激发兴趣的重要途径

  1、 形式新,学生学课文有兴趣。

  改编剧本?选哪一篇?怎样编?你来演什么角色?能不能演好?一系列的问题都需要学生去思考,需要学生认真阅读课文后才能解决问题。要编演课本剧,戏剧的有关知识可是基础中的基础,过去学生对戏剧常识不愿学习,现在他们可就主动去学习了,并且把几篇戏剧体裁的课文也认认真真的读下来。

  2、 内容新,学生学语基有兴趣。

  在编演过程中,对学生的语文知识的要求是多方面的。首先要有扎实的语文基础知识。把记叙性文章改编为戏剧,剧本里有简单的舞台说明,大部分是对话。对话语言要规范,就要求用词要准确,句子要完整。表演时读音要准确,对话要与人物性格相符合。这些要求的落实都需要学生有较扎实的语文基础知识,编演过程是学生主动学习语基的过程,也是训练得到提高的过程。

  3、表现新,学生对提高能力有兴趣

  改编课文为剧本,要把很多叙述性语言转化为对话,对话语言强调性格化,学生就需要对人物性格进行把握并注意对话语言表达的技巧。表演中的动作也如此。

  4、思维新,学生对创造性活动有兴趣。

编演课本剧同时又是一种创造性活动。改编是一种创造,表演更是一种创造。“一千个观众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每个学生在课文的阅读理解中都有自己独特的体会。改编后进入表演,个人的创造性发挥达到巅峰,围绕剧情的推进和人物性格的表现,动作、表情、对话都达到高度的个性化。汇演时,观看的学生把台上形象与自己创造的形象进行对照,把别人对形象塑造表现的技巧与自己的努力结果相对照,不断调整充实,使形象更为丰富,台上台下,交流创新成果,共同提高语文素质水平。

2.2 编演课本剧是新课标的要求

新课标在“课程性质与地位”中明确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这就是说,学语文的目的是为了“用”,达到表达思想、交流情感、传承文化的目的。

本新闻共5页,当前在第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