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讲方式”下教师和学生角色转变
张 斌
“学讲方式”下的课堂教学对学生提出自主先学、交流展示的要求,如何引导学生积极进行交流、展示,如何获得交流展示的最大效果,值得我们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不断探索,不断思考。
从老师角度
一、教师要树立正确学生观,信任学生。我一直认为,我们对学生的信任度有几分,学生就能做到几分。学讲方式对老师讲授要求很少,对学生的要求比较多,一开始学生在讲的过程中肯定会不太适应,肯定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这时候我们就不能越俎代庖,学生讲不出来,肯定是因为自主学习不到位,合作交流不充分,需要在前两个环节上加强。
二、教师要有掌控全局的能力。由于有导学案作为学生自主先学的指导,学生自主先学的过程很多时候在课堂之外,学生自行学习的效果如何,老师不能直接看到,那么我们就得对学生的学案进行检查,对学生学习效果进行必要的分析,找出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难题,或者学生很容易解决,不需要进行交流展示的内容。在学生进行交流时,老师要对学生交流的形式、声音的大小进行掌控,形式要根据不同课型灵活选择运用,声音要适度,既不能大也不能小。此外,老师还需要对学生的交流过程进行巡视,对每个小组的交流内容要观察细致,做到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收集学生讨论过程中存在或新发现的问题,切忌走马观花式的巡视。
三、培养好的小组长和课代表。学习小组的进行合作学习、交流展示甚至拓展质疑过程中都有一个灵魂人物,那就是组长。组长的组织能力、表达能力、思辨能力决定了整个小组学习的效果和小组的发展。毕竟,交流过程需要小组长的主持,组织和协调,展示过程更加需要组长的引导,同时,组长在交流过程中还是小组纪律的维持者。因此,教师要想将学讲进行的如火如荼就必须培养合格的组长,以组长为灵魂组建学习小组。
从学生角度
一、明确小组成员具体分工。
每个小组成员在4-5人,除了组长的主持和协调作用外,组内其他人员必须有明确的职责,当然这种职责不是一成不变的,毕竟每个同学在不同学科或者不同课型的学习上优点各有不同,不能以偏概全的认为某个小组成员只适合某个角色,适度的角色变更反倒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他们更能发挥自己的特长,奉献自己的学习热情。
二、交流过程中要提前组织好展示时的语言。
合作交流的时间因具体题目而定,但这足够每个小组在讨论时合理组织好展示时语言,这些语言要精练,尽量减少废话,重复的话语出现,要以最为精练的语言将自己小组成员的集体智慧展现出来。时间最好控制在3分钟以内。
三、展示过程中要注意书写和要点的选择。
展示的内容,文字不可能很短,在黑板上全部书写出来肯定不太现实,既浪费时间也没有必要。学生完全可以根据自己在讨论过程中组织的语言,将要展示的内容要点写出来,再根据要点的提示作用用简洁的语言把这些要点串联起来,这样既有利于其他同学做笔记,也可以训练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和即兴演讲的能力。可谓一举两得。
四、鼓励学生大胆质疑。
交流展示的过程既是互相学习的过程又是学生思想碰撞的过程,在某个小组展示的同时,其他小组不能无所事事,把自己当做一个局外人。要对其他小组展示的学习效果进行细致思考、大胆质疑。发现问题就是新的学习产生的时候,在课堂中,我们要鼓励学生质疑,学生产生的疑问给以肯定,对能提出质疑的同学进行必要的鼓励和表扬,这样学生才能更加自信,学习的热情才能越来越高,学习能力才能不断得到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