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教研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学科教研 >> 语文教研 >> 课改信息 >> 正文
课改信息

打造课堂精彩点

2011年12月05日 09:12 admin 点击:[]

打造课堂精彩点

诗有诗眼,文有文眼,一节课也应有它的精彩点。这个精彩点就来源于对文本的细读,它是学生积极参与的引爆点,是学生深度体验的起始点。课堂上的精彩点越多,课堂的效率越高。这个精彩点是师生互动的成效,是生本对话的结晶。课堂上我们不仅要抓住学生的感悟,还要善于挖掘和充分调动学生“入境”体验,努力打造精彩点。

    一、课堂上的精彩因互动而产生
    “文本不是无情物”,它是作者思想、情感、审美、智慧的展示;教师不是传声筒,而是唤醒生命意识的引领者;学生不是接收器,而是一个完整的生命体,是学习的主人。课堂教学就是通过教师这个中介,把蕴含在字里行问的情感结合体验表达出来,从而启发学生的生命发展,为学生创造个性表达的舞台。新课程强调,课堂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教师只是课堂上“平等中的首席”,最终的精彩还是学生自己创造出来的!教师在课堂上要敏~于倾听,善于捕捉,勤于引导,机智点拨。
    在教《我的叔叔于勒》时,为了让课堂出彩,我设置了这样一个问题:“小说中的‘我’是怎样对待
于勒的”?首先我大胆地给学生提供充分体验、表达的空间,让学生反复朗读,仔细品味,合作交流,互相倾诉。在这个基础上,同学们很快找到了文本中的关键语句:“我心里默念到‘这是我的叔叔,父亲的弟弟,我的亲叔叔’。”然后我立即抓住了这一句,引导学生在揣摩感情的基础上模仿朗读,让学生触摸语言的世界,唤起情感的体验,并比较谁读得最有感情,谁把握人物的心灵最到位。我尊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并对学生的这种体验进行引导和强化,要求学生个人读、集体读这句话,以期达到普及、深化情感体验的目标。在反复的朗读体验后学生终于挖掘出“我”对于勒的态度:从字面的人物关系看,“我的叔叔”也就是“父亲的弟弟”,最后又加上“亲”来重复“我的叔叔”,看起来是哕唆重复,实则是“我”对真情和亲情的呼唤,是对叔叔深深的哀怜,也是对父母六亲不认的困惑、苦闷和不满的心理呈现。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深刻了,与作者的心灵沟通了,做到了角色换位,人本合一,何愁学生思维的火花不在课堂上到处闪现呢?
    二、课堂上的精彩因“节外生枝”的细节而产生    鲁迅先生给学生讲《红楼梦》时问学生:“你们爱不爱林黛玉?”许多学生随口乱答。一个学生反问:“周先生,你爱不爱?”鲁迅并不以为有失“师道尊严”,平静而爽快地回答:“我不爱。”学生又追问:“为什么”,他毫不迟疑地说:“我嫌她哭哭啼啼。”课堂上气氛和谐师生融洽。
    “节外生枝”打乱了教师的预设,超出了曾经的教学安排,聪明的教师是善于抓住这千载难逢的时机的。“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积极引导,巧妙点拨,充分发挥教师“组织者和引导者”的作用,组织学生讨论、交流、探究。引导学生明辨是非曲直,最终使学生从消极走向积极,使认识从模糊走向清晰,这是语文教师的责任。还要记住,我们所期待的创新思维的火花,不少是因为有了学生的“节外生枝”才被点燃的。
    《七根火柴》一文中,有这样一句“他的脸色舒展了”。有的同学提出,颜色有红黄蓝白黑或深浅的不同,没有紧凑和舒展的区别,所以这句话是错误的表达。
    正当教学流程如风行水上时,半路里杀出一个“程咬金”!一石激起千层浪,平静的教室立即躁动起来。
    有的同学说,词典上讲“脸色”有“表情”的意思,所以能“舒展”。我肯定了这种意见。但有的学生仍然不服,认为表情、气色、气氛等都是无形的,只能说紧张或舒缓,也不能说“舒展”,只有面容才能“舒展”。

本新闻共2页,当前在第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