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教研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立德树人的要求,准确把握全面深化课程改革的总体要求,充分发挥学科教学在中华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方面的独特优势,强化育人功能;遵循教育教学规律,以落实推进《学讲计划》为主题,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搞好学科研究、指导与服务,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努力提高我市思想政治学科教育教学质量。
二、主要任务
本学期学科教研的主要任务是围绕提高教学质量这一中心工作,促进课堂教学改革的深入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1.进一步推进《学讲计划》在学科教学中的落实
(1)总结经验,深入领会“学讲方式”的教育内涵
学期初,召开县市区教研员会和市区教研组长和备课组长会,交流“学讲方式”在各地、各学校的落实情况,发现实施“学讲方式”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转变观念,深入领会“学讲方式”的教育内涵,将“问题及问题解决”作为本学期学科教研活动的主题,推动“学讲方式”在课堂教学中的深入落实。
(2)加强研究,制定并实施学科“学讲方式”评价标准
组织学科专家和骨干教师,在深入领会《学讲计划》的基础上,根据学科特点,积极探索,研究制定“学讲方式”的课堂教学评价标准。深入实践,不断完善评价指标体系,增强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充分发挥评价促进教学实践的功能。
(3)开展活动,推广“学讲方式”的经验和做法
通过常态性的教学视导工作,检查“学讲方式”的落实情况,提供必要的方法指导。通过研讨会、教学沙龙、讲座培训等活动,对“学讲方式”中导学案编制、小组合作、展示交流、质疑拓展、训练测评等环节进行专题研讨,交流并推广实践中的成功经验和创新做法。通过公开课、示范课、赛课等活动,展示对“学讲方式”的理解水平、操作方法和要领。加强“学讲方式”课例研究,发现并及时解决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优化“学讲方式”课堂教学。
(4)树立典型,充分发挥名特优教师的带动作用
鼓励学科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在实践中积极探索和实践“学讲方式”,发现并树立落实“学讲方式”积极有效的典型教师;充分发挥名特优教师在推进“学讲方式”中的指导和带动作用;努力克服“学讲方式”实践中单纯注重形式、应付检查的做法,增强研究气氛,使“学讲方式”逐渐成为广大学科教师教学实践中的自觉行动。
(5)拓展平台,健全“学讲方式”交流研究机制
充分利用教育信息化手段,通过完善“高中政治”学科教研网、“高中政治网络研讨”博客、“徐州政治教师”QQ群(334998704),为《学讲计划》的推进和日常教学提供方便、快捷的交流平台。利用这些平台,开设专门的栏目、定期组织专题研讨。同时利用好教研室研究课题、论文评比、评优课等活动,不断健全“学讲方式”的交流研究机制。
2.整合和利用学科优质教育教学资源
充分发挥学科基地、学科中心组、学科名特优教师和骨干教师的辐射、指导、示范、带动作用,整合和利用学科优质教育教学资源,促进优质资源与学科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
(1)健全学科网络教研平台
调整充实学科教研网栏目,丰富学科教研网内容,使之成为本区域内学科优质教学资源的共享平台;继续通过教育博客开设研讨专题,引导学科教师通过跟帖的方式更多参与网络教研活动,使之成为学科教育教学的研讨平台;邀请更多教师加入学科QQ群,努力使之成为学科教学的即时交流互动平台。
(2)完善网络集体备课方式
指导和督促学科教师积极参与网络集体备课,优化网络集体备课方案,加强集体备课的过程性指导,发现并研究、解决集体备课中出现的共性问题,提高网络集体备课质量和共享率、使用率,增强集体备课的实效性。
(3)做好网络教学资源的开发
完善学科“微课”计划,开发一批满足学生学科学习需要的特色微课,进一步提高微课的使用途径和使用效果。启动学科题库建设,为日常学生自主学习和质量检测评估提供必要的帮助;利用“名师讲堂”,开发学科“精品公开课”,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和录制质量。围绕“学讲方式”的推进,通过网络直播课、录像课等方式,扩大参与面、受益面,引导教学方式转变不断走向深入。
(4)加强教师的网络研修
组织参与、收看省教研室“教学新时空”中的全省“优质教研活动”、“特色教研活动”和“名校课程”、“名师课堂”等高层次、优质化研修活动,共享省内优质学科教学资源,促进不同区域学科教师的一体化专业成长,提高教研活动效益和质量。
3.加强对各年级教学的过程性监控
关注高考评价制度改革的进程,加强对考试说明和高考试题的研究;对各类学校分别提出不同层次的高三复习目标要求,组织高三教师参加市级教学研讨活动,交流信息,研讨复习教学策略,努力提高复习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做好高三检测的试题命制、数据分析与结果反馈工作,分析学生的学习状况,及时发现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发挥检测对学生复习的反馈、校正作用。组织高二年级教师研讨江苏省学业水平(必修)测试的考试说明和复习策略,研究、梳理近年省考命题的特点和思路。通过日常的教学视导、听课、巡课,发现并及时解决教学过程中存在的普遍性问题,做好各年级期末考试的命题、分析、反馈工作。
4.加强学习与培训,优化指导与服务
组织思想政治课教师认真学习党和国家在现阶段的重大方针政策,引导教师关注社会发展的实际,准确把握时代发展的脉搏,充分发挥思想政治课的鱼人功能。组织各年级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加强业务学习,认真研读《课程标准》、《教学要求》《考试说明》和高考试卷,不断拓展专业知识,增强专业素养,强化教学反思,努力促进教学贴近生活、贴近学生、贴近实际,促进各年级教学协调发展。
按照市教育局、教研室的总体部署和安排,结合本学科教学的特点,依托学科中心组成员,搞好对基层学校的教学视导工作,优化视导方式,及时反馈视导意见,增强教学视导的实效。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并为他们的成长提供更加广阔的舞台。
三、进度安排
本学期各年级至学期末教学进度安排如下:
高一年级:完成《经济生活》教学。
高二年级:必修班:11月底完成《生活与哲学》教学,开始必修学业水平测试复习。
选修班:完成《生活与哲学》和《文化生活》一、二、三单元的教学。
高三年级:按照《经济生活》、《政治生活》、《生活与哲学》、《文化生活》、《国家和国际组织常识》的顺序,第一次质量检测前完成一轮复习。
四、主要工作
2014年9月份
(1)召开县(市、区)政治教研员、学科中心组和市区政治教研组长、备课组长会议,研究、布置新学期工作。
(2)网络主题研讨活动:导学案的编写及使用
(3)筹备省评优课,落实参赛人员,听课、研讨。
10月份
(4)参与市区高中综合督导和“学讲方式”校校行、县县行工作。
(5)网络主题研讨活动:2014年高考试题的特点及启示
(6)组织、参加、观摩省评优课。
11月份
(7)市区高一、高二年级集体备课活动。
(8)网络主题研讨活动:学科题库的知识结构
(9)“学讲方式”课例交流、研讨活动
12月份
(10)高二年级集体备课,学习研究必修学业水平测试《考试说明》。
(11)召开高三复习研讨会,研讨高三复习工作。
(12)网络主题研讨活动:必修、选修《考试说明》新变化
2015年1月份
(13)网络主题研讨活动:2014年重大时政分析
(14)组织各年级学期学习情况检测命题工作。
(15)高三年级质量检测命题、阅卷、分析。
徐州市中小学教育教学研究室高中政治组
2014年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