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教研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学科教研 >> 历史教研 >> 课题在线 >> 正文
课题在线

夯基固本、合作提升、有效训练,创设高效课堂

2012年04月06日 17:39 佚名 点击:[]

夯基固本、合作提升、有效训练,创设高效课堂

           ——青州二中历史“BCA”教学模式之学案的设计与使用

随着教育改革的推进,素质教育的春风已经吹遍了齐鲁大地,课改势在必行。在规范办学行为以后,学生自主支配的时间增加,讲课时间相对减少,特别是高三学生进行全面复习,时间短,任务重,如何指导高三学生科学安排自主学习时间,将课堂学习与自主支配时间有机结合起来,有效的提高学习效益,成为如何搞好高三教学的突出问题。针对这一问题,我们在潍坊教科院建设“345”优质高校课堂科学理念的指引下和市教研室的帮助下,我们经过不断探索和实践,最终形成了高三“BCA”教学模式,以求达到开发学生的智力,训练学生的思维方法,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的目的。现将我们的具体做法向大家汇报如下,以求抛砖引玉。

【教学流程】

一轮复习课是依托“课程标准”,对已学内容进行复习的课堂教学形式,在复习课中,要根据“课程标准”所规定的课程目标,对前面学过的知识进行总体复习,巩固基础,提升能力。在一轮复习课中,主要流程可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C案探究

订正检查,落实B

自主学习,形成观点

展示目标,明确方向

合作探究,展示交流

变式训练,迁移运用

当堂检测,反思完善

精讲点拨,拓展提高

课堂小结,构建体系

展示交流,完善自我

组际互补,统一认识

组内交流,质疑辩明

当好导演,点拨引导

B案延伸

抓住重点,精编学案

复习巩固,夯实基础

目标解读,准确定位

自主练习,查缺补漏

A案提升

延伸训练,巩固提高

材料收集、知识拓展

 

 

 


                                                                                           

 

 

 

 

 

 

 

 

 

 

 

 

【流程解读】

 

B案】课前延伸

一、教师延伸备课

1.目标解读,准确定位,起到导航的作用。对课标明确要求的内容务必形成文字,使学生精确、全面、熟练地掌握,并预见到可能出现的错误;教师根据新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整合不同版本教材的具体体现,准确把握相关联的知识点,与此同时全面了解学情(学习基础的差异、知识储备情况、学习能力等),从而确立复习目标(分解、细化为具体问题),以有利于学生明确复习的目标。

2.抓住重点,精编学案。

根据确立的复习目标编制BCA复习学案,以便增强自主复习过程中的针对性。B案设计可以对教材的基本内容可设计成问题或者知识框架式等多种方式,让学生带着问题自主复习。B案的设计要体现知识的系统性和内在联系性。

二、学生自主学习

1.复习巩固,夯实基础。

在上课前的一至两天下发下B案,让学生利用自主学习时间,根据学案,依托问题,通过自主梳理,进一步巩固基础知识,思考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完善知识结构,形成合理的知识体系。

2.自主练习,查缺补漏,以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设计相关的定量训练题(重基础、少而精),要求在规定时间内完成。题目要注意基础,让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自测,发现自主复习过程中存在的薄弱点,从而明确上课听讲的重点。

三、收集信息,完善教学个案。

学生自主复习完成后,进行总结反思,在自主复习中存在的问题,用双色笔标记、质疑。教师通过学情反馈表和批阅学生的B案,搜集学生在复习中存在的问题和自主检测中的错题。针对这些问题和错题,重新设计、完善教学重难点及易错点、易混点,以增强课堂教学的针对性。

C】课内探究

一、展示目标,明确方向12分钟)

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本节课的【复习目标】,并进行简要解读,让学生对本节课复习的内容有明确的方向。

二、订正B案的内容和讲解自主检测中的问题,对于学生学案中存在的问题和错题,进行点拨,以求达到形成共识。(4分钟左右)

三、多措检查,落实B4分钟左右),这环节地设置主要是以检查驱动学生在自主复习中要认真对待,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真正达到“夯基固本”的目的。

我们可以利用学生自查、互查、教师抽查(可以根据B案反馈和检查的情况,设计几个问题)等多种方式检查落实学生B案复习的效果。本环节要求对检查的题目注重基础性,不能过难。

四、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精讲点拨、有效训练(25分钟左右)。

在这一环节中,坚持能力立意,强调探究性,培养学生:(1)获取信息和解读信息的能力(2)正确理解历史概念的能力(3)比较分析历史事物的能力(4)正确理解历史发展线索和阶段特征的能力(5)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设计问题时,注重材料和问题收集的广泛性和典型性,多角度的解读历史,开拓学生的思路;注重历史观(文明史观、全球史观、现代化史观等)的运用和基本原理的运用;关注时代性;紧贴课标要求的重难点;难易程度适中。

1.独立思考,形成观点。(防止学生出现有不参与问题的思考的情况)

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对课堂探究学案上设计的问题先自主思考、独立完成。对于自己解决不了的或拿不准的问题,做好标记,以备探究。

2.合作探究,交流展示。在合作中争鸣,实现共赢,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

“合作探究”的过程,根据实际情况灵活掌握,紧紧围绕学生的复习效益而展开。

1)组内交流,质疑辩明。

要求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小组成员就学案中设计的问题进行交流,发表各自的观点,相互质疑、讨论,对于自己解决不了的或拿不准的问题可在小组之间小范围地探讨交流,使问题越辩越明,达成共识。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再进行归纳、概括,形成本小组最完整的答案要点,并做好展示准备。

2)展示交流,完善自我。

教师有选择地安排小组展示C案中部分讨论的问题,以检查反馈学生讨论的结果和发现存在的问题。展示的方式可以根据题目的特点口述、板演或多媒体展示,要求以小组为单位推出的中心发言人进行展示。

3)组际互补,统一认识。

各小组或个人给予其他小组的答案以质疑或点评,然后给以补充,达成统一认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和论证问题的能力。也能达到集中学生注意力的目的。

4)当好导演,点拨引导。

在这个环节中,老师要当好导演,推进合作探究的进程,并积极参与学生小组合作交流学习,巡回解疑指导,了解学生合作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适时地进行学法指导和点拨,发现真问题,为针对性讲解奠定基础。

3、评鉴。对各小组的课堂表现给予简要评鉴,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4.精讲点拨,落实重难点。

依据学生合作学习、交流展示中暴露出来的问题,结合重点、难点以及易错点、易混点进行重点讲解点拨,提升学生对知识和问题的理解深度,落实重难点,达到教学目的。帮助学生理清解决问题的思路,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规律,进一步帮助学生提高能力(如答题的能力、知识迁移的能力、概括归纳能力和创新的能力等)。

5.变式训练,迁移运用。

教师围绕探究问题设计一些有针对性的变式训练,以求对知识的深化理解。

五、巩固检测,反映课堂效果。(5分钟)

结合复习重点,围绕可能出现的重点、难点、疑点,精心设计典型题目,供巩固检测之用。这一环节中可设计【体验高考】这一环节,主要是让学生感受高考,把握高考题目考察的能力和方向,有利于学生在复习中明确方向。检测时,限时完成。此环节是形成解题能力、落实课堂教学实效性的必备环节。然后与学生一起进行精要剖析,重点解析答题的方法,探寻解题的规律,逐渐培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出错情况,对共性的问题进行统一讲解点拨,并适时进行拓展延伸,提升学生的能力。

六、课堂小结,体系共建。(4分钟)

教师根据课前出示的【复习目标】进行简单总结,重申有关重点知识和要求。自我构建,形成知识体系(注意模块内知识的联系)理清时段,把握历史发展的线索和阶段特征,便于学生形成整体的历史。之后老师展示自己的知识构建,完善内容,达成共识。

七、布置A案的任务。

总结完毕,利用1分钟时间对A案的任务进行布置。

A】课后提升

一、材料收集、知识拓展,对于一些历史知识问题的形成,在课堂上由于时间的限制,无法拓展的,利用A案给予补充,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达到多角度了解和理解历史。以适应高考中新情景、新材料运用的要求。

二、延伸训练,巩固提高

针对本课时的复习目标,设计课后作业,搞好延伸训练。作业要具有巩固性、适量性、针对性、可操作性。教师对学生的课后作业应及时批阅,对完成情况要作出评价,对存在的问题应进行反馈矫正。

                                                             山东省第二中学 高三历史组

                                                                 2010912

 

 

一轮复习交流材料

 

 

 

 

 

 

 

 

 

 


夯基固本  合作提升

 有效训练 创设高效课堂

          

 

 

 

 

历史“BCA”教学模式之学案的设计与使用

 

 

 

 

 

青州二中高三历史组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