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课题的目的、意义及应用价值
本课题旨在调查当前中学师生关系的现状,透析把握中学师生关系的特点,构建教师自主调控策略,营造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发挥教学相长的整体效应,为更好实现教育目标具有现实意义。
随着素质教育改革的深入,教师主导地位悄然淡化,学生的主体地位逐步增强,个性化倾向突现。师生关系,受到严峻考验,为此,构建和谐师生关系需要一个契合期,需要教师主动迎合学生,采取一定的调控策略来实现师生关系的和谐,这个问题摆在我们面前,势在必行。
当前,教师体罚,学生对抗,时有发生,师生矛盾冲突频生,“书难教,生难管”已成共识,师生思想盲然,行为走向极端,这种师生关系的错位,也导致师生内耗严重,教学效应低下,事关基础教育目标的实现,为缓解师生关系紧张局势,本课题研究也迫在眉睫。
二、国内外本课题研究的现状及发展趋向:
同类课题研究中,国内外在理论上都卓有建树,注重弱化教师主导作用,倡导关注协作学习;注重强化学生主体地位,关注个性化发展。由于师生地位的变化,师生关系发生转移,为构建和谐,为实现学生个性化,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以教师主动调控的可行性操作的策略尚有缺憾。随着中学师生关系理论上的丰富,实践中探讨,理论和实际相结合,为和谐师生关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可行性调控策略将层出不穷,它的现实应用价值前景可观。
三、开展课题研究的指导思想:
本课题研究以《素质教育发展纲要》为指导,以“十二五”科研规划为指南,以教育教学实践迫切需要为出发,以营造和谐中学师生关系为目标,探究教师有效调控策略,让学生品德上迫求高尚,理想上迫求卓越,情感上追求关心,意志上追求坚强,个性上追求完美,让和谐带动学生智能、态度、体能、人格等全面提高。
四、课题的总体目标及分阶段目标:
课题的总体目标是“和谐师生关系,教师积极调控,共促师生双盈”。和谐师生关系是目标,教师积极调控的策略是重点,把握学生个性倾向,因材施“调”是难点,师生双盈是归宿。
其阶段目标是:
第一阶段,问卷调查,全面了解中学师生关系现状。
第二阶段,搜集个案,有中学师生关系和谐的典型和师生关系冲突的典型案例,结合问卷,分析影响师生关系中来自师生双方各自的因素,尤其是学生个性化倾向,为探索应对调控策略奠定基础。
第三阶段,探究教师运用调控策略,反复总结与尝试,丰富与完善,论证酌定实验主因素。
第四阶段,全面分析、论证、总结尝试、撰写科研论文。
五、主要研究内容、进度及研究实验步骤和规模:
第一阶段(2013.10—2014.2)中学师生关系现奖调查,设计调查问卷,确定实验对象:选取全校三个年级,每个班级不低于1/3人数,优中劣生均等,确保调查样本的代表性,设计问卷内容,确保内容密切关联师生关系中的主因素,信度高。
第二阶段(2014.2—2014.12)搜集个案,透析影响师生关系的因素,召开各层面学生座谈会,倾听学生的看法,开展对同行教师的访谈活动,交流同事的解析观点,课题组成员展开多轮研讨会,综合分析,得出初步结论。
第三阶段(2014.9—2014.12)探究教师调控策略,并付诸于实验,尝试论证,设置实验组和对照组,控制好实验因子,实验与理论紧密结合,在理论指导下实验,在尝试中丰富,反复实验论证,不辞辛劳。
第四阶段(2014.12—2015.6)全面论证,撰写论文——和谐师生关系,教师积极调控,共促师生双盈。搜集汇总各成员论证材料,反复讨论、论证,边撰写边完善,申报成果。
六、准备工作情况及目前具备的条件:
课题是经各级领导审批后,我组积极准备,现已条件成熟。
实验对象样本具有多样性,可信度高,学校设备齐全,有Ⅰ类级图书室,现代化电脑办公设备——电脑文印室,有远程教育网络资源,有因特网微机室。
课题负责人:马咏,大学本科学历,中学高级教师,长期从事基础教育管理和教学一线工作,具有丰富的教育教学理论和教育教学实践经验。在教育教学理论和实践研究上卓有建树,曾多次参加各级学术交流活动,主持并参与各级课题研究。多篇论文在国家、省、地、市级发表和获奖。完全能胜任本课题研究主持工作,同时能确保课题按步进行,按期结题。
课题组成员多,老、中、青结合,本科学历,,从事教学一线工作,教科研皆有成果。期中高级教师1名,中学一级教师10名,荆门市教育科研学术带头人1人,荆门市骨干老师3名,荆门市学科带头人1名,在理论与实践上,均有一定的优势,有利于课题的深入开展。
课题组人员分工:
课题组顾问,指导课题工作;
负责课题具体研究工作;
负责课题指导协调工作;
等负责组织协调、整理资料、撰写阶段总结;
负责收集材料;
同志负责实验研究、资料收集、落实课堂教学、撰写笔记、交流汇报。
预计研究成果的形式:
阶段性成果:实验总结、科研论文、课堂教学;
终结性成果:研究报告、科研论文、教案论文集、课堂教学精彩片段集、课堂教学。
七、经费概算及概算依据:
经费预算8000元,学校公用经费支出。
支付预算:资料费1600元,调研旅差费2300元,评审费1000元,电脑文印费800元,其它:600元。
八、方案论证:
1、方案的先进性,可行性和合理性。
该课题研究方案采用实地研究方法,坚持定性研究和定量分析相结合;采用问卷调查与多面观察相结合;确保样本的代表性;采用对比研究与个案分析相结合,区辨特殊性与普遍性,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不断丰富和发展,具有先进性。
方案展开多采用:搜集资料、调查问卷、访谈、讨论、对比实验,查阅资料等方法,皆为常规手段,完全具有可行性。
课题从实验研究活动开始,分析论证,再尝试验证,皆由实践到理论,又以理论到实践,螺旋上升,不断丰富发展,符合人的认知规律,具有合理性。
2、该实验的原理。
课题研究中遵循智力发展理论、学习理论、动机理论、课程管理理论等理论研究成果。
智力发展理论,认为人的能力有高低之分,智力存在个别差异,除遗传因素外,也有环境熏陶,教育训练的功能,智力是向前发展变化的,是可塑的智力发展观点。
学习理论:强调人的和谐发展,注重在学习过程中智力因素与情感因素的相互渗透,塑造学生完美个性。
动机理论:动机激发论,教师可以多方面激发学生动机:①学生的自然兴趣,指学生内在的满足。②教师激发的动机,指外在的奖赏。③学习任务的成功,满足与奖赏的统一。“内在动机伤害比形成更容易”。
课堂管理研究论:课堂管理是保证教育得以顺利进行的条件,对课堂进程必须实行调节控制,同时激发师生的学习动机的热情。必须对“突出事件”进行有效的控制和处理。
3、关键问题及解决途径。
本课题的关键是学生的角色地位的准确把握,学生个性化倾向的透彻了解,它是探究调控策略的前提基础。解决途径是以教育教学理论为指导,研究教育学中学生个性化倾向的特征和规律,把握普遍性和特殊性,同时紧密结合学生实际,选取多个样本进行研究,全面了解学生现实状况,通过理论和实际两方面结合,达到对学生地位的准确定位和对学生个性倾向的客观了解,为探究奠定科学而坚实的基础。
4、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