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门主页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部门主页 >> 党政办 >> 理论学习 >> 正文
理论学习

学习型社会:社会发展的新思路

2008年11月28日 09:18 admin 点击:[]
党的十六大、十七大报告都强调要建设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近日,胡锦涛总书记在同全国党校工作会议代表座谈时又指出,“要努力传授现代科学文化知识、我国优秀文化、人类文明有益成果,在促进学习型政党建设进而促进学习型社会建设方面发挥积极推动作用”。那么,当前突出强调学习型社会建设有什么必要性和迫切性?什么样的社会才能称之为学习型社会?建设学习型社会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又有什么内在联系呢?请看本文的分析——
  我们党为什么要提出学习型社会的建设目标
  党的十六大、十七大报告连续指出,我们要“建设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党的十七大报告还提出建设学习型政党的目标。那么,为什么要提出这些目标呢?我们的体会,原因之一就是,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致力于引进国外的一些先进理念、科学理念,推动国家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学习型社会理论便是我国借鉴世界优秀理论成果,引领国家发展方向与策略的重要内容之一。而研究探索符合中国特色的本土化学习型社会理论,便成为我国迎接新世纪全球竞争与挑战的必然需要。
  (一)在世界范围内,学习型社会理念是怎样被提出来的
  “学习型社会”这一新的概念最初是由美国教育学家赫钦斯提出的。他于1968年出版了名为《学习型社会》的著作,比较系统地论述了人类未来社会应该是所有成年男女以学习成长和人格构建为目的的社会。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所属的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发表了《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报告书,在国际范围内,把“学习型社会”作为未来社会形态的构想提了出来。
  1995年欧盟发表了《教与学:迈向学习化社会》白皮书,由此学习型社会作为一种全新的社会发展理念,在国际社会受到更为广泛的重视。1996年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的报告《教育——财富蕴藏其中》,从更广阔的国际经济、政治、文化背景中,深入思考未来教育面临的挑战和策略,认为“21世纪是人类迈向学习型社会的世纪”。《报告》指出“终身学习是打开21世纪光明之门的钥匙”,“终身教育”理念应根据现实需要加以扩大和重新界定。一方面,要继续重视终身教育使人适应工作和职业变化的作用;另一方面,还要重视终身教育在铸造人格、发展个性以及增强批评精神和行动能力方面的意义。
  在这个过程中,美国、日本和欧洲各国先后开始探索建设学习型社会,提出了具体的行动方案,积极致力于学习型社会的构建。
  (二)学习型社会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一条通向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进而达到和谐世界的人类进步之路
  为什么学习型社会这一概念引起各国和联合国高度重视,把它作为未来社会形态的重要特征和发展趋势?因为人类进入20世纪后期,社会发展呈现出四大方面的变化,决定了学习型社会必将到来。
  第一,以人为本的社会发展理念呼唤学习型社会的到来。
  以人为本的社会发展理念起源于人们对片面追求经济增长所带来的种种弊端的反思。以人为本的社会发展观不再把人和自然对立起来,摒弃了那种仅仅把自然资源开发看作是社会经济发展之关键,把GDP增长看作社会发展之主要目标的观念。它把人的全面发展作为社会发展的目的,把社会发展看作经济、政治、文化和人们的社会生活以及自然环境全面协调发展的过程。以人为本的社会发展观把人力资源和人的创造力提升到社会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决定性地位。“建设学习型社会”是实现以人为本的社会发展理念的必然选择;克服以物为本的社会发展理念,树立以人为本社会发展理念,也必然导致学习型社会的到来。
  第二,知识经济的发展使学习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力量源泉。
  知识经济是以知识资源的占有、配置、生产、使用为最重要生产因素的经济。它彻底打破了经济发展对物质资源消耗的绝对依赖,使科学技术、知识信息、创新变革成为经济发展的核心动力。“知识经济”归根结底是依靠“智慧”的经济,是“创新”的经济,而“智慧”和“创新”归根结底是人的智慧,要靠人来创新。所以,知识经济的关键是“人”,不是“物”。人力资本也因此在知识经济中具有突出的重要性,学习与教育则是提高人力资本的重要途径。芬兰自然资源匮乏,却屡次被世界经济论坛评为全球竞争力第一,2007年人均GDP 45020美元,位居全球第9位。芬兰经济的成功,正是取决于人力资源的开发和高质量的教育与学习系统。因此,学习与教育从没有像今天这样居于社会发展的核心地位,成为经济发展的动力源泉。

本新闻共6页,当前在第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