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怎样把自主权还给自己的学生
每位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可以听话,懂事,但往往我们在满足于孩子这些品质时忽略了孩子内心的真实想法,他们是出于自愿的吗?他们有没有难言之隐呢?作为老师的我们是否命令太多,倾听太少呢?正如古人所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孩子需要的是通过自身的判断去认知世界,而作为老师的我们,应该在旁指导辅助,切莫“喧宾夺主”,占领孩子的思维领地。因势利导,让孩子自己“做主”,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好效果。
1. 为什么要把自主权还给孩子。
我也是一位孩子的妈妈,平时把太多时间给了在校的学生,回到家里,每晚只有1-2个小时和孩子独处的时间,所以家长和教师的双重身份让我认识到,必须把成长学习的自主权交给学生,相信他们,但绝不是放任自流。也有家长认为,很多问题是原则性的,由不得孩子自己去选择,因为他们的选择可能会对自身造成危害。诚然,很多情况下孩子选择未必都是正确的,但这不代表选择就应该被抛弃,从心理学角度来说,给予开放式的选择能够让孩子的思维更加活跃,责任感进一步加强。
2. 提供孩子喜欢的“食物”
纯的智力开发和盲目的知识灌输会造成的只是排异反映,应该遵循青少年身心发展的规律,了解孩子的特点,在愉悦的情境中帮助和引导孩子吸收知识和掌握技能。
3发挥学习小组的主体作用。
在课堂上,由于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情况不一样,学生的接受能力不同,基础不一样,因此教师在教学时要兼顾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的问题和题目,满足不同学生要求,而且老师的力量有限,充分发挥小组长的作用,学生教学生,会给教学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同时学生的主体性也得到的发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