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篮球学习课课练的安排
于斌(江苏徐州二中,221005)
课课练是对基础的,且又很重要的教学内容的重点安排,它是对主干教学内容的辅助与补充,安排的得当与否将关系到后续教学的质量,因此马虎不得。下面谈谈我在篮球选项教学中是如何安排课课练内容的。
我通常会在课的开始部分安排两个模块的课课练内容,一个是移动技术,另一个是运球技术。目的有两个,一是可以达到热身,做准备活动的目的,二是可以重点强化一下移动和运球的相关技术,一举两得。
一、移动模块的课课练。
移动模块我安排了七个练习,都是在篮球技术中使用频率比较高的一些练习。
练习一:跳急停练习。
练习方法:如图(一),采用“之”形运动,在“之”形转折处
做跳急停练习,直至对侧端线。
练习要求:1、做跳急停时两脚要同时着地,重心降低,两手模
仿持球于胸前,做急停时身体总是要正对篮筐。
2、前一个同学出发过三分线弧顶切线,下一个再出
发,注意前后距离,避免相互干扰。
图(一)
练习二:跨急停练习。
练习方法:如图(一),在“之”形转折处做跨急停练习,直至对侧端线。
练习要求:1、向右跑时做右脚先落地的两拍急停,向左跑时做左脚先落地的两拍急停。
2、速度可适当快些,两拍急停时,第一步要适当大些,脚尖外摆屈膝降重心,
第二步迅速跟进用脚内侧抵地继续降速,重心落于两脚之间,注意身体的
平衡,并两手模仿持球于胸前。
3、前一个同学出发过三分线弧顶切线,下一个再出发,注意前后距离,避免
相互干扰。
练习三:侧身跑接后退跑。见图(二)
练习方法:练习队形不变,两人一组各向中场边端采用侧身
跑技术,过中线后采用后退跑技术。
练习要求:1、侧身跑时脚尖朝向跑进方向,上体稍侧转双手
自然收于胸前。
2、后退跑时,身体略前倾用脚前掌推地面,并积
极后伸小腿,注意保持好身体重心,避免摔倒。
3、前一个同学出发过中线,下一个再出发,注意
前后距离,避免相互干扰。
图(二)
练习四:变向摆脱。
练习方法:如图(一),在“之”形转折处做急停摆脱练习,直至对侧端线。
练习要求:1、向右跑时做左脚先落地的两拍急停后迅速蹬转变向加速,向左跑时做右脚
先落地的两拍急停迅速蹬转变向加速。
2、注意动作节奏的变化,要先慢跑后变向快。
3、前一个同学出发过三分线弧顶切线,下一个再出发,注意前后距离,避免
相互干扰。
练习五:急停—虚晃—不变向加速摆脱。
练习方法:在“之”形线路的中间做两拍急停后虚晃然后不变向加速摆脱。
练习要求:1、急停与虚晃衔接要紧密,要用头肩动作加强虚晃效果,加速摆脱要快。
2、注意练习秩序,前后拉开些间距,不要相互干扰。
练习六:“V”形摆脱。见图(三)
练习方法:1、步法要点:向右跑时至“之”形顶角处先做左脚先
落地的两拍急停,然后迅速回身,做以左脚为轴的
前转身此时迈出右脚第一步,接着再迈左脚第二步
右脚第三步,以及一个以右脚蹬离地面的返身跳急
停。向左跑时动作相同方向相反。
2、采用进二退一的移动策略。
练习要求:1、“进二”时要慢一些,“退一”时要快一些,注意节
奏的变化。
2、急停转身后的步法要清晰明确,要用四拍节奏。
3、前一个同学出发过中线,下一个再出发,注意前后
距离,避免相互干扰。
练习七:“V”形摆脱接反跑。
练习方法:在“V”形摆脱后做一个后转身反跑。 图(三)
步法要点:向右跑时至“之”形顶角处先做左脚先落地的两拍急停,然后迅速回身,做以
左脚为轴的前转身此时迈出右脚第一步,接着再迈左脚第二步,右脚第三步,
以及一个以右脚蹬离地面的返身跳急停,脚落地后紧接着撑开两臂,同时做以
右脚为轴的后转身并扬右手要球,此时左脚落为第一步,右脚迈第二步,左脚
再迈第三步,最后左脚蹬离地面做一个跳急停。向左跑时动作相同方向相反。
练习要求:1、这个练习步法较多,注意节奏、注意转体的方向。
2、练习时注意采用进二退一,从哪来回哪去的移动策略。
3、注意间距,避免相互干扰。
二、运球模块的课课练。
练习一:折线运球。
练习方法:见图(四),运球在“之“形顶点处换手变方向运球,
每个球场站四队,用四个球进行练习。
练习要求:1、向右跑右手运,向左跑左手运。
2、运球时要降低重心,尽量不要看球。
3、注意练习秩序,抬头查看避免碰撞。
图(四)
练习二:迎面运球,相遇变向换手运球。
练习方法:见图(五),两人正面直对运球相遇后,迅速变向换手加速
运球至对侧交与下一个同伴,练习继续。
练习要求:1、统一先用右手运球,相遇变左手,两趟后换左手先运
相遇变右手。
2、运球不要高,接近对方时要降速、降重心、突然变向。
图(五)
练习三:急停急起。
练习方法:见图(六),运球至罚球线附近做一次急停,然后迅速加速
运球至中线处再做一次急停,再加速至对侧罚球线处再做
一次急停急起,运至端线将球交与对侧同伴。先练右手后
练左手。
练习要求:1、急停急起要有速度和重心高低的变化。
2、急停动作要规范,要屈膝降重心,抬头前视,非运球
手屈肘横臂于体前保护球。
3、急起时,蹬地推放球要迅捷。
图(六)
练习四:急停胯下换手。
练习方法:练习形式如图(六),运球至罚球线附近做一次急停,然后迅速将球从胯下交于另
一只手,加速运球至中线处再做一次急停,再将球从胯下换手,加速至对侧罚球线
处再做一次急停胯下变向换手,急起运至端线将球交与对侧同伴。先练右手后练左
手。
练习五:滑步式运球。
练习方法:练习形式如图(四),采用侧背对前进方向,一边滑步一边运球的方法,在“之”
形顶点处在体前换手继续做滑步运球直至对侧端线将球交与下一人。
练习要求:1、滑步要流畅、重心要平稳,不能一耸一耸的。
2、练习强度较大,要有决心。
三、后记。
在课堂中安排这两个模块的课课练练习,具有相当好的实用价值,对于提高学生的篮球基本功和提高后续篮球技战术的学习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值得大家尝试。
剖析实习生易犯的错误
徐州二中 于斌
教育实习对师范生来讲非常重要,在实习期间他们会出现一些有共性的错误,笔者在这里加以剖析,希望能对年轻的朋友们提供一些帮助,使他们能少走弯路,尽快地成长为一名合格的体育教师。
一、 信心不强,准备不充分。
实习生在初次面对学生时会有一些手足无措的紧张表现,我认为要想避免出现尴尬,就应提早做好授课和角色转换的心理准备。包括用心揣摩指导教师的示范课,留心观察即将面对的学生,利用课余时间主动和学生接触,消除对学生的生涩感。同时要下功夫去研究教材,主动将自己的教学思路向指导教师汇报,虚心听取意见和建议,并加以利用,还要将预定的授课过程反反复复在脑海中回放,加以熟识。只有在各方面的准备工作都做扎实了,恐惧不安、手足无措的情绪才会挥之而去,才能有信心面对即将到来的教学工作。但光有勇气和信心还是不够的,在随后的实习过程中还会存在诸多问题,让我们看如何来解决。
二、基本功的欠缺延缓了实习生的角色转换,制约了实习生成长的速度。
实习生不能快速透彻地进行角色转换,反映到课堂上就是自说自话,不能清晰地表达教学意图,甚至有时还会受学生言行左右,偏离教学轨道。语言表述不清,口令下达绵软无力,队伍调动杂乱无章,讲解声音小等问题也会影响教学效果。教学基本功要早着手准备,要在实习前掌握包括口令指挥、队伍调度,语言表达,准确示范等诸般技能。同时还要锻炼、培养体育教师的气质:如声音宏亮、自信果断、指挥有度,干净利索等。有了扎实的基本功实习时角色转变才会顺畅自然。我建议同学在学业上不能得过且过,落得个“书到用时方恨少”处处显得被动,以致实习时力不从心前景不妙。
三、 实习生最易在组织、实施教学这个环节上犯错误。
老师该怎样教?学生应该怎么学?要采用什么样的组织教法才最合适?这些问题往往会让实习生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实习生最容易将课上成这样:先讲解示范,然后叫学生照老师的样子做练习,依葫芦画瓢,千篇一律采用囫囵吞枣式教学方法,好像学生一看就懂,一学就会似的,完全没有老师引领学生一步一步学习的过程。所谓教法,就是你要用什么样的手段让学生能掌握教材,建议用结构分析的方法来思考教法。所谓组织,就是要考虑和教法配套的练习队形是怎样的,练习是如何持续进行的、学生是如何轮转的,练习与练习之间如何进行切换。另外,还得考虑器材使用情况等等。我欣赏的原则是:学生练习最大化,器材使用合理化,队伍调动最小化。在此基础上,组织教学还要通盘考虑,决不能孤立割裂。当然,教学水平的提高不是一蹴而就的,从这几年指导实习生的情况来看,不对整堂课进行通盘考虑,不研究教法,不细化课堂组织,是实习生易犯的主要错误。当然,这些错误和不足大部分不是实习生主观的意愿,是自身基本功不扎实,专业知识技能积淀不够,视野不开阔等诸多客观因素造成的,但这已经制约了其教学水平的发挥。当然,这其中好些东西不是能在这短短几个星期的实习期间就能根本改变的,是需要付出艰苦努力的。针对实习生诸多的错误与不足,我想.提一些建议:1、要重视教学基本功的训练。2、要重视专业知识的学习。3、要珍惜一切锻炼自身能力的机会,决不偷懒、躲滑,牢记“天道酬勤”这句话。4、要重视观摩学习机会,做个有心人,要注重积累。5、要热爱自己从事的事业,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态度决定高度。
四、 在教案书写方面的诸多不足。
在指导实习生书写教案时也发现有这么一些不足:
1、 在教学目标一栏里对认知目标、技能目标、情感目标混淆,往往张冠李戴。
2、 对教师活动与学生活动不能一一对应书写,东一榔头西一棒槌。
3、 对实习期间的详案理解偏差,大肆抄写技术要领堆砌文字,避重就轻。
把本应重点书写的组织教法轻轻一笔带过,甚至压根不写。这个错误其实还是对组织教学缺乏认知造成的,我认为不是他们不想写而是真地不知道该怎样写。我想等他们学会分析教材能独立设计思考组织教法了,这个错误也就迎刃而解了。
4、不能简明扼要阐述问题,罗哩罗嗦,教案显得臃肿不堪。
教案的错误比较容易解决,我们要让实习生知道,教案不是用来抄写动
作要领的,教案是要表达授课思路及流程的,是要能传递教学思想,反映你如何组织实施教学的。好的教案传递的信息要清楚、准确,并要有很高的可执行度,应该是优秀组织教法的书面体现,它应该条理清楚,符合教学的规律和原则。
教育实习对师范生来讲无比重要,这期间实习生所学、所用知识往往比较多,在这里罗列了一些实习期间实习生易犯的错误,以及大部分实习生都存在的一些不足。希望能通过我的分析来帮助实习生找到自己的短板,从而加快进步步伐,争取早日成长为一名优秀的体育教育工作者。
我爱这个圈子 我爱这个窝
徐州二中 于斌
自从加入到学体博客圈以来,心底总是莫名感到些许激动、感到几多充实、感到总有一种相见的渴望,竟像恋爱的当年,一日不见如隔三秋的牵肠挂肚。每天总想着到圈子里溜达溜达,像是一个初得玩具的孩童,满含着热切的眼光,一刻不停地注视着自己的宝贝。又像一个初为人父的爸爸,手捧着自己的娃娃,满心欢喜、小心翼翼地注视着她有什么变化。更像一个尽职的园丁,每天浇水、施肥,虔诚的等待枝繁叶茂、果压枝头、清香满天下。
我的生活从入圈后发生了大变化。浑浑噩噩、懒懒散散、不思进取,被圈子里的勤恳用功、钻研业务的精神所感化。一群头脑清晰、言语犀利、专业扎实、理论深厚、经验老到的体育人扎根在这里,他们相互帮扶、相互勉励、共同研究、共同学习,传承着体育人骨子里的豪气,传递着体育人不同凡响的才气与能力。我喜欢这里,这里没有世俗的闲言碎语、没有令人窒息的气息,风言风语被和风细雨代替,冷嘲热讽被热情鼓励摒弃,坐井观天、夜郎自大被信息的涌递击得各奔东西。这里有前辈、专家手把手的帮扶传递、这里有一线教师的自强不息、这里有初生牛犊的劲猛、也有老同志的老骥伏枥,这里更是体育教学研讨的前沿阵地。你有困难吗!请来这里,这里有好心人为你排忧解难,献上锦囊妙计!你有经验教训、心得体会吗!请来这里,这里有倾听、这里有鼓励!你有成果、业绩吗!请来这里,这里有心底发出的最诚挚的祝愿和渴望向你的学习!情、义、真、智、朴、善轻笼在这里,这里是有理想、有作为、有干劲、有学识的体育人的聚居地。这里是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的——中国学校体育博客圈,来吧!我们都会欢迎你!
博客是个自留地,种瓜、种豆、插花、栽柳全凭自己。写写心得体会、教学实录、经验做法与同行们切磋一下技艺,也可写写柴米油盐、喜怒哀乐、悲欢离合与圈友们分享一下心情,以及你的见地。更可以闲庭信步,游走江湖去挨家挨户做客访问,体会一下朋友多的好处、体味好朋友的善良心地。
“草根争鸣”是个严肃的去处,这里的话题比较正统,参与的人都会打起精神,全神贯注。我参加了两期,一改信口雌黄、胡说八道的作风,这里的学术氛围很浓,尽管我是滥竽充数,不过参加完后总是被感动。这么多人精心准备、这么多人踊跃发言、这么多人具有真知灼见,一语中的,这么多人后台默默支撑,肯做无名英雄,这么多热心人总结、编纂,想着将成果尽快公之于众,便于大家的学习。这是一个严肃认真的课堂、这是一方讨论、争鸣的热土,这更是一个让所有体育人腾飞的翅膀。
QQ群相对来讲要活泼了许多,走的是小快灵的风格。但群内高人出没,且人多力大,极善快刀斩乱麻解决问题。谁要是有难处,必群起而帮之,一定会体现人多力量大的好处。且群友遍布五湖四海、祖国的大江南北,对互通信息提高各地体育教育教学水平极其有利。群内还不定期开展一些讨论,引导大家就解决一些实际的、常见的,有关教学类、管理类的诸多问题谈谈看法讲讲做法,互通个有无,达到见多识广,相互学习的目的,我认为群的做法非常好。
一个诸如像我这样的,曾经对体育教育、教学的诸多大大小小的问题置若罔闻,从不肯花脑筋思考一分钟的懒人,现如今也开始尝试思考、尝试写作了,对于像您这样聪明的人来讲,更不是什么大问题了,怎么样?加入到我们这个圈子里来吧!这里会有很多优秀的朋友等着认识你,来吧!朋友!
“博客”、“QQ群”、“草根争鸣”、“中国学校体育博客圈”这些耳熟能详的名字,每念叨一次,感情就增进一分,于是我就张开双臂,大声呼喊“我爱这个圈子!我爱这个窝!”
学校运动会改革大家谈
于斌(徐州二中,221005)
孙鲁沂(徐州二中,221005)
一、项目设置要普及与拔尖并重、娱乐与竞技并举。
1、主流意见:在传统田径运动会的基础上,删减技术难度高,跑动距离长的项目,如铁饼、标枪、三级跳远、3000米等。保留能反映场面竞争激烈,能传递更高!更快!更强!体育精神的项目,如100米、200米、跳远、跳高等项目,以及能强化个人意志品质和集体荣誉感的800米和接力项目等。多增加一些趣味性项目、群体参与度好的大众项目,达到全员参与的目的。
2、不同意见:有少数老师认为,应该完全抛弃传统的田径运动会,不设置田径项目,改由大众参与性好的集体、趣味性项目替代,全盘否定传统的田径运动会。认为只有这样才能体现淡化竞技,淡化名次,体现全员参与、体现“我运动,我快乐”的思想。
3、笔者的意见是,改革不是否定一切,传统的不是都不好,不能全部抛弃。我们要发扬田径项目竞技性强的特点,促进竞争精神的传扬,可另设置一些大众化项目,争取全员参与,提高运动会辐射度。只有竞技与娱乐共存,磨炼与享受共现,出现共赢的局面才是运动会发展的正途。
二、运动会可以多元化开展,学生的身心健康立足第一。
共同的声音:单一的运动会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综合性、多元化的活动策划与实施,是现代学校体育活动开展的主流。
不同的声音:大家对上述声音是持认可态度的,意见不合的是田径运动会、体育节、体育文化节、趣味运动会、亲子运动会采用哪种形式最好的问题。
画外音:其实,不同的学校各自的实际情况不同,大可不必东施效颦,完全可以各取所需,甚至可以像一些学校那样每年变个花样,保持运动会的新鲜感、刺激性,这样才有利于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也可以极大地丰富校园文化生活。
笔者的建议:可以将传统的赛会集中制改为与阳光活动、课外活动相结合的长期一贯制。这样,既达到每天锻炼一小时的要求,又丰富了学生的业余生活,形式上可以参照上面的种类,各校因地制宜,灵活机动,择优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