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去年开始我市教育行政部门制定了《“学进去 讲出来教学方式”行动计划》(简称《学讲计划》),以雷厉风行的行政手段,在全市中小学课堂教学中全面实施“学进去 讲出来教学方式”(简称“学讲方式”),以便实现“改善课堂教学生态,使学生学习变得更加主动、有趣、活泼,使教学活动更有目的性、针对性、实效性,使老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习变得更有成效、更具教育和生活的意义,实现教育本质的回归。”的宏大目标。学讲计划实施整整一年,情况如何呢?
首先从教学形式看,从学讲计划实施开始,就要求统一模式,从座位安排到教学环节,甚至每个环节用时都有详细规定,然而执行情况如何?通过不断和不同学校(中学)的同行进行交流,情形相似,在行政命令下按“计划”又拉桌子又印讲学案,着实闹腾了一阵子,现在呢督学来查就围坐学讲,督学一走该咋讲咋讲,嘿嘿,颇有敌进我退,敌退我进的味道。最近学校要求中层必须按课表巡课,结果怎样,所有干部应该心照不宣。用形式去应对官僚!尽管媒体多方报道徐州的学讲计划如何有成效,身为一线教师的我们对此还是明了于心的。钟启泉教授在徐州推进“学讲计划”校长培训班上讲了这样一段话:一开始大家很欣赏崔校长(杜郎口)……但是现在他每搞一个改革,就见报,就大肆宣扬,越吹我越不信,其实浙江、上海、江苏的很多学校的改革是静悄悄的,不张扬。是啊,2014年3月才开始的学讲计划,8月份就开始宣传成绩,是不是太快了点?
其次从教学效果看,俗话说是骡子是马拉出来遛遛,平时实在没有遛遛的机会,四市联考的高三一质检终于比出了高低,虽然官方没有比对,可成绩在那放着,选修学科达B的分数在那摆着。心里如真有底气,还要借社会补课给家长增加负担为由,充分利用学校教育资源让学生寒假到学校接受所谓的“素质教育”?
学讲方式为什么会陷入如今这种局面(当然官方认为形势大好)我觉着一项改革首先要弄清楚真正的目标是什么?虽然文件里白纸黑字的印着学讲方式的第一目标是树立四个理念,回归教育规律。但制定的者的真实目标是什么?“从不管进度首先要有形式到不管什么形式都不能不要质量”终于让真实的目标浮出水面:分数、特别是高考上线人数才是真正的终极目标。 “学讲方式”是某些人心中扭转徐州高考升学率的灵丹妙药,仅此而已。灵不灵,历史会证明给大家看的。
第二,改革尤其是教育的改革是一个漫长的、艰难的过程,改变教学行为,改变课堂生态、提升教学质量哪里能一蹴而就?三年内 “人人达标” “校校过关”可以通过行政手段来实现,“教学效益明显提升”单单靠行政手段恐怕是不行的,当然可以继续充分利用学生和教师的寒暑假时间教学素质教育来实现。不过和学讲计划似乎相悖。
第三,“学讲方式”提出用尊重、理解学生学习方式来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一个自己得不到尊重、理解的老师会去尊重、理解学生吗?
总之一群教育专家对一线教师的课堂“居高临下,指指点点,说三道四”,老师是口服心不服,一线教师出身的行政领导和专家们何不率先垂范,找个普通班级学讲一年,让一线教师心悦诚服?这可能比一切研讨、培训更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