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老师、同学,大家好,我是高一(11)班的张梦。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文明起,陋习灭,》。
记得有人说过:“人,一撇一捺,写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我们要经常性地思考,我在做什么,我做得怎样,我要成为怎样的人。”做怎样的人,一百个人或许会有一百种答案,但在每一个答案的背后都有一个基点,那就是做人首先要做一个文明的人。文明是什么?文明是路上相遇时的微笑,是同学有难时的热情帮助,是平时与人相处时的亲切,是见到师长时的问早问好,是一不小心撞到对方时的一声“对不起”,是自觉将垃圾放入垃圾箱的举动……文明是一种品质,是一种修养,文明更是一种受人尊敬并被大家广泛推崇的行为。
德国著名文学家歌德曾经说过:“一个人的礼貌就是照出他肖像的镜子。”的确,人们总是根据你的言谈举止评价你。因为,礼仪是人们和谐相处的金钥匙,只有拥有它,才会幸福,快乐。
文明就是我们素质的前沿,拥有文明,那我们就可以拥有世界上最为宝贵的精神财富,好的文明礼仪习惯,可以影响我们的学习、生活甚至将来以生动将受益不尽,那我们何乐而不为呢?只有具有深厚的底蕴,优雅的谈吐,得体的举止,才称得上真的美,对国家的社会而言,它是一个窗口,是一种象征,它体现着一个国家的民族精神,预示着这个民族的发展前景。
我们不必埋怨这个社会的文明水平不高;不必怨艾自己的力量太小,对社会的影响不大。试想一下,面包里的酵母不是很少么?可是,仅仅是这一点酵母,就可以让面包膨胀数倍。所以,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做这个时代的酵母,让自己的酵素,在这个社会起到应有的作用。不可置否,我们的生活中还存在着许多陋习,例如随手乱扔垃圾,用词不雅,浪费资源等等。尽管一个人的力量难以改变些什么,但是我相信,只要我们大家都携起手来,任何陋习都可以解决。 文明是自身道德的体现,而公共文明又建立在个人文明礼仪之上。倘若每个人不注重自身的文明修养,那社会也不会有良好的公共文明。所以鲁迅先生曾经说:“中国欲存争于天下,其首在立人,人立而后凡事举。”“立人”的意思便是要完善人的思想和文明修养。正如古人所说的: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完善个人道德修养,便有了推进社会公共文明的基础。 那么,让我们从现在开始,告别陋习,走向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