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学讲计划 >> 学讲实践成果 >> 正文
学讲实践成果

学讲课堂实例 ——《晚游六桥待月记》教学反思

2015年07月18日 15:18 教科室 点击:[]

徐州二中  王莹 

    “学讲计划”在市基础教育领域得到了很大的反响,也改变着教师的授课方式,每位教师都在学校的组织下学习“学讲计划”的精神。“学讲计划”有其固定的课堂环节,由自主先学、小组讨论、交流展示、质疑拓展、检测反馈、小结反思几个基本环节组成,因此很多人认为贯彻“学讲”会导致教学重形式、轻实效。然任何形式都是为内容服务的,“学讲计划”所设定的教学基本环节正是为了提高教学实效,如何真正的利用好“学讲计划”,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值得我们思考。

    一、教学程序分析

    为了更好地贯彻与践行“学讲计划”,前不久我校开展了赛课活动,我讲的课文是袁宏道著的《晚游六桥待月记》。《晚游六桥待月记》是一篇较短的文言文,内容浅显,对高一学生而言难度不大。我设计了两个课时,第一课时疏通文本,第二课时解析内容,赛课时展示的是第一课时疏通文本部分。第一课时我是这样安排的:

    先以西湖十景与西湖六桥导入,然后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结合课前发的导学案检查学生预习情况。在齐读课文后,进入交流展示、质疑探究的环节,以小组合作的方式疏通文意。此环节为本节课的核心环节。小组长抽取本组负责的段落,讨论文言现象与翻译,并提出质疑。在展示过程中其他同学予以记录,对讲解有误的地方可指出,对展示组提出的疑问也可予以解答,展示结束后与,若其他组还有疑难问题,可以提出,请会的同学予以解答。我在备课过程中预设学生可能产生的疑问有:文言实词:歌吹、勒、开发、艳冶;虚词:为,借代的修辞手法:罗纨;特殊句式:判断句:“傅金吾园中梅,张功甫玉照堂故物也”;被动句:“余时为桃花所恋”;状语后置句:“罗纨之盛,多于堤畔之草”。在实际教学中,除了“歌吹”的含义和虚词“为”的用法之外,学生经过小组讨论均可以独立解决,我在学生未提及的情况下引申了借代的修辞手法。

    核心环节用时大约25分钟,接下来是拓展延伸环节,主要目的是理清“为”的用法与读音。先是学生通过小组讨论自己为文中出现的11个“为”字进行分类,然后我予以总结,概况“为”常见的用法,并特别提示在不同用法下的读音不同。在拓展延伸时,我特别注意选择学生学习的课文中的句子作为例句,以便于学生理解与记忆。当堂检测环节请学生翻译文中两个重要的句子。

 

    二、本节课存在的问题

    我市语文教研组的孙峰臣老师听了我的这堂课,并且用“学讲计划”的理念对我这堂课作了全面深刻的评价,结合试讲时我的师傅孙亦涛老师给我的意见,重新审视这堂课,我认为本节课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第一,教学设计上有待完善。其一,让学生每组准备一个内容,其他内容就缺少思考,效果不好。其二,本文篇幅较短,内容浅显易懂,并不需要将文章分为两个课时。原本设计第二课时主要是分析课文内容。第二课时主要探究两个主问题,一是主旨思想:从本文哪些地方,可看出作者与一般人不同的审美情趣?二是写作手法:本文题为《晚游六桥待月记》,但对待月描写不多,只在文末几句点出,这种写法,有何特色?两个问题的探讨用时较短,仅需十几分钟。可见,在日后的教学中,需要更加精心的设计教学程序。

    第二,小组合作方式有待改进。其一,小组人数过多导致讨论效果不佳。在讨论过程中,我发现有的学生一言不发,明显在发呆,已经游离于课堂之外。因为是开公开课,学生没有讲闲话的状况,但是在常规课堂中,有的学生会趁机利用讨论时间聊天说笑,一组六个同学中能认真讨论的仅有两三位。人多与环境嘈杂也导致同学发言时,同组坐的较远的同学听不清楚。其二,学生缺少看书与独立思考的时间,一开始就陷入了嘈杂的讨论环节,这样导致有些同学在未明确自己有哪些疑难问题的前提下,就陷入了盲目的“热闹”的讨论大潮中去。

    第三,应该安排什么样程度的学生进行展示有待思考。在本节课的学生展示环节,每组代表均讲的如行云流水一般,基本没有错误。如果都会了,不展示也可以。在展示时,站起来的基本都是成绩好的学生,成绩中等及以下的学生在讨论时一言不发或闲谈,展示时又是一副事不关己的样子,长此以往,这些学生的成绩令人担忧。而教师听到程度好的学生展示时一点差错都没有,就想当然的认为所有的同学都会了,想当然的认为自己的教学效果达到了。

 

     三、提高语文课堂教学实效性的策略

    第一,教师需要认真备课,精心设计教学程序。本文篇幅较短,难度不高,在小组讨论时不需要让每组讨论一部分,可以让每一组都讨论全文,讲的时候分组讲。另外,可将原本两课时压缩为一课时,使教学环节更加紧凑。

    第二,改进小组合作的方式。其一,针对小组人数过多导致讨论效果不佳的问题,我认为解决方法是可以将六人组改为四人组,或者把成绩悬殊的同学安排在对面座位,先两人讨论,然后将共同的难点整组讨论。其二,针对学生缺少看书与独立思考的时间的问题,建议要求学生在自主先学时,就将自己的疑难问题写出来,明确讨论的目的,带着问题学习。

    第三,应该安排什么样程度的学生进行展示?我认为,教师应该选择程度中等及以下的学生进行发言,如果他们提出的问题能够得到解决,那么程度好的学生肯定更没问题了,这样才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当然,除了以上三点之外,教师还应该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体现自己的个性,针对不同课型、不同学生,完善二次备课。另外,让学生讲,不代表教师在课堂上闭上嘴巴,我们既要加强对学生自主能力的培养,又不能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

     总之,实施“学讲计划”的目的是为了促进教学,我们需要在“学讲计划”规定的形式基础上,切实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使其真正为教学服务。“学讲计划”的实施对我市每一位教师来说都是一次考验,一次挑战,更是一次机遇。它启发了我的思维,唤醒了我沉睡的教学思想和意识,带我走进了一个全新的教改天地,它将带领我市教师队伍走进一个新的里程碑! 

 

  

《晚游六桥待月记》教案(第一课时)

袁宏道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朗读课文、读准字音;

2)疏通文意,掌握文言知识,包括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判断句、状语后置句等特殊句式,重点掌握“为”的用法。

2、过程与方法

朗读法、小组合作探究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会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独以山水为乐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

     重点掌握“为”的用法

三、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独以山水为乐的情感

四、课时安排

     2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2分钟)

    大家都知道西湖,西湖最著名的地方是西湖十景(苏堤春晓、曲院风荷、平湖秋月、断桥残雪、柳浪闻莺、花港观鱼、雷峰夕照、双峰插云、南屏晚钟以及三潭印月,展示PPT 1-2)。但是又有几人知道“西湖六桥”的呢?(播放PPT 3)。“六桥”是西湖十景之首苏堤上的六座桥,由南向北依次名为映波、锁澜、望山、压堤、东浦、跨虹。袁宏道不拘俗套,书写西湖六桥,今天,我们来学习他的文章《晚游六桥待月记》(播放PPT 4)

   (二)明确本节课学习目标(播放PPT 5 学习目标) (1分钟)

1、朗读课文、读准字音;

2、疏通文意,掌握文言知识,包括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判断句、状语后置句,重点掌握“为”的用法。

   (三)检查预习(播放PPT 6-7  1分钟)

      请每组三号同学予以抢答。

1、袁宏道。字  中郎     、号   石公     、湖广公安(今属湖北)人,        代文学家。与兄 袁宗道    、弟   袁中道   并称“三袁”,是“公安派”的创始者和领袖人物。

2、 “公安派”主张文学创作要   独抒性灵、不拘格套     

      答对为所在组+1 (顺手加,不因形式耽误时间)

    (四)齐读全文(播放PPT 8(2分钟)

要求:读准字音,声音洪亮,断句准确

       朝(zhāo)烟                      夕岚(lán

       勒(                          石篑(kuì

       罗纨(wán                       堤()畔

艳冶(yĕ                        夕舂(chōng  

(五)小组合作、疏通文意(25分钟)

将文本分为六部分,每小组负责一部分。

要求:

1、小组讨论(播放PPT 18

小组长到讲台前抽取本组负责的段落。小组合作讨论所抽取的内容,讨论内容包含:

1)文言现象(实词、虚词、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特殊句式)

2)翻译

2、交流展示、质疑拓展(播放PPT 19

1)讨论结束后,小组派两位代表到台前展示。展示内容包含: ①文言现象②翻译③讨论后未能解决的疑问(若无疑问,可省去此条)。

2)展示过程中,其他同学用笔在书本上予以记录,对讲解有误的地方可指出,指出1处为所在组加1分。答对展示组提出的疑问为所在组加1分。

3)展示结束后,其他组若还有疑难问题,可提出,会的同学予以解答,答对为所在组加1分。

 

附全文翻译

西湖最盛,为春为月。一日之盛,为朝烟(雾气),为夕(山间的雾气)。

译文:西湖最美的风光,是春天,是月夜。白天最美的风光,是烟雾弥漫的早晨,是山岚缭绕的傍晚。

今岁春雪甚盛,梅花为寒所(约束),与杏桃相次开发,尤为奇观。

译文:今年春雪很盛,梅花被寒雪抑制住,后来才和桃花、杏花次第开放,这尤其是难得一见的奇观。

石篑数为余言:傅金吾园中梅,张功甫玉照堂故物也,急往观之。余时为桃花所恋,竟不忍去(离开)湖上。

译文:我的朋友陶望龄多次对我说:“傅金吾园中的梅花,是宋代张功甫玉照堂中的旧东西,应该要赶紧去欣赏欣赏啊!”我当时被桃花迷恋住了,竟然舍不得离开湖上。

由断桥至苏堤一带,绿烟红雾,弥漫二十余里。歌吹(歌唱奏乐)为风,粉汗为雨,罗纨(wán)之盛,多于堤畔之草,艳冶极矣。

译文:从断桥到苏堤这一带,绿柳如烟、红桃似雾,弥漫有二十多里呢!歌唱奏乐的声音恍若微风阵阵吹来,仕女的粉汗有似纷纷的细雨飘落,穿罗衫、着纨裤的游客之多,比堤畔的小草还多。真是艳丽极了!

然杭人游湖,止午未申三时;其实湖光染翠之工,山岚设色之妙,皆在朝日始出,夕舂(夕阳)未下,始极其浓媚。

译文:然而杭州人游览西湖,却仅仅在午、未、申三个时辰(上午十一时至下午五时);其实湖光着上翠绿的美,山岚染上颜色的妙,都在朝日初升、夕阳未下的时候才最浓丽!

月景尤不可言,花态柳情,山容水意,别是一种趣味。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享用),(怎么)可为俗士(说)哉!

译文:有月的夜景,其美更是难以形容。那花的姿态、柳的柔情,山的容颜、水的心意,更是别有一番情趣韵味。这种乐趣,只能留给山中的僧人和识趣的游客享用,怎么能够对凡夫俗子说呢!

(六)拓展延伸——“为”的用法

1.学生展示:本文共出现了11个“为”,请大家分类概括。(小组讨论,请两组代表展示)(5分钟)

1)判断词,“是”

   为春为月        为朝烟,为夕岚       尤为奇观

2)成为

    歌吹为风 ,粉汗为雨

 3)对,向

   石篑数为余言        安可为俗士道哉

 4)和“所”结合,表被动。

    梅花为寒所勒        余时为桃花所恋

2.教师归纳:我们联系以前学过的课文,归纳总结“为”的用法与读音。(3分钟)

(一)动词 (wéi

  1. 变成,成为 。

       例: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劝学》)   

                 朝歌夜弦,为秦宫人。(《阿房宫赋》)       

  2.判断词,是。

       例: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核舟记》)

       3 .治理。

       例: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六国论》)

(二)语气助词 (wéi

  ……为” 、“何……焉为”表疑问语气

    例:夫子何命焉为?

           (先生有什么指教呢?)《墨子﹒公输》

(三)介词 (除表被动外,均读wèi

 1.表被动,有时跟结合,构成为所为……所,译为“被”。  

    例:身死国灭,为天下笑(《过秦论》)

             为国者无使为积 威之所劫哉!(《六国论》)

  2. 为了

    例: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史记》)

3.表原因,因为。

    例:何为其然也?(《赤壁赋》)

4.替,给

    例:谁为大王为此计者?(《鸿门宴》)

5.对,向。

    例: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  

(七)当堂检测(4分钟)

要求:不看书本,两位同学上黑板,其他同学写在本子上

翻译

1)石篑数为余言:傅金吾园中梅,张功甫玉照堂故物也,急往观之。

2)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安可为俗士道哉!

      (八)课后作业

      完成课后自主复习案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