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媛媛
如今,小组合作学习正被广泛推广,而我也在逐步适应过程中,据我所调查的资料,小组合作学习有以下好处:
一、增强学生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社交能力。
通过小组活动,学生与学生之间就可以展开的沟通与交流,过滤出精华,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和分析能力,让每一个同学都参与到学习中,让同学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养成互帮互助的习惯,才能营造和谐融洽的学习氛围。
二、培养团体精神,锻炼心理素质。
由小组合作学习突出了“集思广益”的教学思想,让学生体验合作学习的快乐,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对学习充满热情。建立互帮互学的师生关系,使课堂充满热情和快乐。每个人都有分工,有一个适合于探讨的问题,所有的学生都要参与进来,都要有独立思考的机会,合作学习真正能启发自己,帮助别人。
三、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感悟集体的伟大力量。
在不断的讨论交流中,学生不仅要为自己的学习负责,而且要为本小组的荣誉负责。因此每个同学都要尽自己的最大努力去学习,从而完成学习任务。小组合作学习是同学之间互教互学、彼此之间交流信息的过程,也是互爱互助、情感交流、心理沟通的过程。人际交往、交流就更具多维性和交互性。同学正处于自我意识形成和发展阶段,学生的自我意识主要通过他人对自己看法的内化和与他人进行比较、判断的过程而逐渐形成的。小组合作中的学习活动的任务分担与成果共享,相互交流与相互评价,使学生能体验到一种被他人接受、信任和认同的情感,这就为学生社会化程度的提高交际能力的培养、自我意识的发展提供了充分的条件。
总而言之,小组合作学习是提高成绩的捷径,今后将一如既往的发扬小组合作精神,从而更好的提高课堂学习积极性。
所以,我作为小组内的一名成员,会积极主动地配合。
但同时,我也了解到了小组学习弊端。
1.分组 合作学习者主张异质分组。其理由是,异质分组能创造多样化的学习环境。因为学习者的背景、思想、性别、民族特点各不相同。尽管这种观点表面上看起来合情合理,但有些研究表明,把有色人种的学生从其他有色人种中孤立出来,或者把女生从其他女生中独立出来,这对于个体获得学业成功不利[12]。因为他们在小组内感到孤独,微不足道,或者因为扮演模式化的角色,而活跃不起来。并且异质小组内交往的双方往往彼此间缺乏共同语言,难以互相开启心扉,敞开各自的信息库,形成信息互补、心心相印、和谐共振的氛围。
2.学习进度 学生学习同一材料的速度是不一致的。在小组合作学习中,一些能力差的学生要么跟不上小组的速度,要么生吞活剥学习内容,勉强赶上。如果小组因害怕差生掉队,而放慢甚至暂停小组学习,辅导差生。这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是不公平的。
3.小权威 异质小组内不可避免地出现能力强的学生控制小组的局面,这阻碍了全组成员平等参与小组活动。尤其对于内向、文静的和能力较差的学生不利。“小权威”往往独断专行,包办任务,以自己的见解代替全组的想法。那些内向的学生不敢或不愿表达思想,作出自己的解答,最后沦为“复制”“小权威”思维成果的听众。不仅如此,“小权威”的出现还会为懒惰的学生营造“避风港”。懒惰的学生在小组内不出力,却享受小组共同的成果。
4.组内冲突 由于小组内成员的个性、背景等各不相同,小组内容易出现争吵、不愿合作的情况,影响正常的教学秩序。
5.奖励 合作学习中,教师采取一些模式来鼓励学生。例如在小组的每一个人完成了一个工作单元或一次好的测验时,将其总分进行汇总,按小组的成绩(即分数)决定是否给予奖励;另一种模式是按小组的得分进行平均,把平均分数作为小组成员的个人成绩,以平均分作为是否给予奖励的依据;第三种是一个小组完成一项集体任务得一分,在一段时间内所得到的分数作为这个小组每个成员的得分。这三种模式对小组中某些成员是不公平的。
6.小组人数 合作小组规模究竟多大为宜,合作学习研究者没能达成一致。有的主张小组人数应该尽可能的少,以便保证小组内人人有责任,每个人有充分的时间参与活动。另外一些人则认为小组人多有利于形成丰富多样的学习环境,这造成实践中教师随意安排小组人数,导致合作学习寡效。
在清楚地知道这些弊端后,我会积极的跟组内的成员讨论,想出一个适合我们组的学习方法.
例如,在课上我们合理分工,积极讨论,指出对方的不足。在课下,我们相对的进行复习,一人出点题,可以是做过的,老师讲过的,也可以从各方面查找资料,不会的组内讨论,形成统一答案,然后再找老师。在此,我希望我们组可以共创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