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岳霖先生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欣赏文章中富有趣味性的写人记事的特点,品味本文平实而有韵味的语言风格。
2.过程与方法:学会分析人物形象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金岳霖先生待人真诚、坦荡、特立独行的品格。
重点与难点
掌握细节描写的方法,学会鉴赏细节描写。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由优秀文学作品中人物形象的刻画方法——细节描写导入,列举吝啬鬼形象的刻画,(〈儒林外史〉中吝啬鬼严监生临死之时举着两个手指头不能瞑目,他的小妾掐灭一根灯心之后,他才缓缓闭上双眼。〈欧也妮.葛郎台〉中的葛郎台看到女儿怀中的金匣子时,六十多岁的老头儿还像一只老虎一样一“扑”一“纵”扑向女儿;弥留之际看到牧师手中的金十字架时,伸手奋力一“抓”断送了自己的老命。)正是这些生动形象的细节描写,刻画出了吝啬鬼的灵魂,使这些人物形象经久不衰,在读者眼中越来越鲜活。下面让我们从细节描写的角度来认识一位现实生活中的人物——大学者金岳霖先生。
二、作者简介
汪曾祺(1920—1998),江苏高邮人,当代著名作家。代表作有小说《受戒》《大淖记事》等。所写内容大多是他对已经逝去的岁月的回忆。作者注重挖掘生活在旧时代的下层人民身上的善与美,把人引入历史文化境界,讨取往昔生活中的美趣。他的小说具有一种散文美,并不着意于小说的结构,而是以朴实自然的文笔,抒写生活的内在诗意。
三、整体把握
金岳霖是著名的国学大师,作者对老师充满敬爱的感情,本文即是这种感情真诚流露的见证。但是作者写作本文,采取了一种轻松活泼、幽默滑稽的笔法,让世人看到一个极其富于个性的活生生的金岳霖。
1.阅读全文,快速搜索:汪曾祺写金岳霖选用了哪些生活细节?(最好能用简洁的语句概括)
(1)奇特的外貌。(讲课时戴帽,帽檐压得很低;戴一副一白片一黑片的眼镜;穿一件其他教员很少穿的夹克。)
(2)奇特的行为举止。(患眼疾,微仰着头;走起路来深一脚浅一脚;在学生面前抓自己身上跳蚤;养一只大斗鸡,同一桌吃饭;搜罗大梨、大石榴,与小孩比赛。)
(3)独特的教学风格。(有时一上课就宣布穿红毛衣的女生回答问题,致使女生们紧张而兴奋;面对学生们提的各种问题,他都回答;开选修课,师生平等对话,上课时与王浩探讨问题,旁若无人。)
(4)对专业理论的独特理解。(学生觉得逻辑枯燥,但他觉得“很好玩”;沈从文给他出“小说和哲学”的讲题,他却得出结论说二者没有关系,可见他对专业理解的严格,又缺乏变通,不给学术沙龙东道主的面子。)
(5)对友情独特的珍惜。(对学生很爱护,林国达死了,他在课堂上表现出悲哀;林徽因死后,别人都忘记她了,可他还记得林的生日。)
(6)对生活独特的热爱。(喜欢与孩子相处,做孩子的游戏;老年时,坐在平板三轮上逛王府井大街,以示接触社会,观察生活。)
2.通过以上有关金岳霖先生行事的描写,表现了人物怎样的性格特点?
金岳霖具有特殊的性格、特殊的外貌、特殊的言行,他的性格较为复杂,在学术上聪明过人,但在现实生活中,不谙世故,头脑单纯;他待人真诚、坦荡,但学生觉得他很可笑。他一心只想学问之事,以致对社会人事的感受理解与众不同,于是从内心到外表都特立独行,没有想到要从众从俗,也正是这种孤独精神和单纯心理,才使他静心做学问,成就了他的学问品格。
3.概括细节鉴赏要领
学生自己选择文章中给人印象最深的细节,并分析体会细节描写的妙处明确鉴赏细节要领:抓住其中的关键词,深化对细节的认识;反复朗读,融入读者的感情体验,了解人物的性格。
总结细节的妙处:以小见大 生动传神
四、问题探究
1.作者为了使文章生动活泼,叙事写人时用了什么笔法?
作者对金岳霖的描写是漫画式的。漫画笔法,可以是讽刺的,也可以是亲切热情的。本文表现为后一种,我们看到的似乎是一幅夸张了的人物漫画,其实并不是作者想有意地或人为地夸张,而是人物本身就具有夸张性的特点,作者只要照直写来就自然生动活泼了。值得注意的是,作者似乎只写直观印象,并不像平时见到的写名人的文章那样郑重其事,非写出人物的深刻性、崇高性不可;作者写的是活生生的人物,印象、感性、趣味的特点非常突出。
2.如何看待文中出现的“闲笔”?
文章在描写金岳霖的穿着之后,展开联想,写到了闻一多和朱自清的穿着,以及闻一多大骂蒋介石的情景;再往后,写金岳霖的得意门生王浩,展开联想,写到王浩“现在成了洋人”,与作者仍有来往。这两处描写,都是由“本事”言及“他事”,与金岳霖不甚相关,但又成为文章的有机组成部分。如果按梁实秋的散文创作法则来说,这种“闲笔”是犯忌的,但汪曾祺写散文常有这种“闲笔”,并无人提出批评,倒是显示写作的个性,表现了老作家特有的文风。
3.从文章中可以看到当时西南联大怎样的校风、学风?
(1)宽容个性。教师们充分地保留了各自的个性,金岳霖只是“很多有趣的教授”当中的一个,他外貌、言行奇特,无人干预。
(2)思想自由。闻一多可以在公开场合大骂蒋介石。
(3)学术气氛很浓。当时正是抗日战争时期,尽管战事频仍,纷扰不断,但西南联大教学秩序井然,师生们致力于学问、学术,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后来许多联大毕业生学有成就,都应归功于联大的办学方针和校园学习风气。
五、拓展延伸
结合《亡人轶事》,体会细节描写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六、作业
选择生活中你熟悉的人物,进行一段细节描写,凸显人物的性格特征。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