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是能思想的苇草》
【法】帕斯卡尔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语句,把握文章内容。
2、品味鉴赏哲学家深邃的思想。
教学重点:
捕捉关键信息和对文中深邃思想的理解。
教学难点:
捕捉关键信息和对文中深邃思想的理解。
课时安排:
1课时
布置预习:
1、 诵读课文。
2、 查阅有关作者及写作背景的资料。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1662年的夏天,病魔夺走了一个年轻的生命,年仅39岁的帕斯卡尔带着深邃的思考和满腹的才华离开了他热爱的世界。正如他所说,人像一根苇草,生命是如此脆弱!但这一根苇草却因为他留给后人的精神财富闪光了几个世纪,无情的病魔可以夺去他的躯体,却不能磨灭他的思想。这就是人的伟大,所以,人是能思想的苇草!
【板书课题:人是能思想的苇草】
【推进新课】
一、品思题目:
本文选自法国思想家帕斯卡尔《思想录》的第六编“哲学家”。“苇草”即芦苇,文中将人的生命比作大自然中脆弱的芦苇,是为了表明生命存在于广大的宇宙中是渺小和软弱的。但人又是有思想的,文题告诉我们:人,从生命、形体的角度说,是最脆弱的,像一根苇草;从思想的角度说,他却可以超越宇宙。因此,是思想成就了人的伟大。
二、走近作者
●作者简介
帕斯卡尔(1623-1662),法国17世纪最具天才的数学家、物理学家、哲学家,他在理论科学和实验科学两方面都作出了巨大贡献。几何学上的帕斯卡尔六边形定理、帕斯卡尔三角形,物理学上的帕斯卡尔定理等均是他的贡献。他还创制了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制作了水银气压计,同时他还是概率论的创立人之一。1670《帕斯卡尔思想录》一书在法国首版。该书以其论战的锋芒、思想的深邃以及文笔的流畅而成为世界思想文化史上的经典著作,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被誉为法国古典散文的之作,与蒙田的《随笔集》《培根人生论》一起,被人们誉为欧洲近代哲理散文三大经典。
●作家背影
一次改变人生的经历
1654年11月23日这一天,帕斯卡尔白天乘马车遇险,两匹马均坠死于巴黎赛纳河中,而他却奇迹般地幸免于难。晚上,帕斯卡尔独自在卧室阅读《新约全书》耶稣被捕就刑前的一段祈祷,当他反复读着这些话时,逐渐陷入一种燃烧的、彻底的心醉神迷状态,在他心中突然神秘地充满了什么东西,他似乎瞥见了他一直向往的上帝,他的内心一下透亮,知道了他必须做什么和必将成为什么。这时,他就近抓起手边一张纸,开始飞快地、热烈地写下飞涌到他头脑中的句子。这件事他没有告诉过任何人,甚至他最亲密的妹妹。在他死后八年,他写下的这张纸和一个羊皮纸抄本被发现缝在他的上衣的衬里中,后人习惯把这个夜晚叫做“火之夜”,他记下的这个东西叫做“追思”。
这一个晚上的神秘体验对他的生活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一个多月以后,他住到了波·罗雅尔乡间修道院,他并非出家做修士,但实际上是过着一种苦修的生活,自己料理日常生活中的一切,取消了所有无用和多余的东西。
三、背景介绍
写作《思想录》的最初直接动机似乎是微不足道的:帕斯卡尔的小外甥女接触了据说是耶稣荆冠上的遗物,眼疾立即痊愈了。这促使他开始研究奇迹的问题,并进而决定写一部为基督的宗教辩护的著作。《思想录》原是一部未完成的手稿,部分已大致成章,有些则仅有题目或提纲。书中并没有严密的思想体系,属于一种人生哲学。它集中了帕斯卡尔对于人生和宗教等问题的沉思与感悟,以思想的深邃以及文笔的流畅隽永成为思想文化史上的经典著作。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