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教研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学科教研 >> 语文教研 >> 论文赏析 >> 正文
论文赏析

高中作文教学改革中值得关注的几个问题

2013年01月16日 12:41 语文 点击:[]

 

高中作文教学改革中值得关注的几个问题

作者:南京十二中 靳贺良

新一轮高中语文课程改革的推行已届四个年头。可以说,从教师的教育思想教学理念的更新,到课程的设置、教学资源的开发、教材的编写,教学方式方法的改变以及评价考试的改革,方方面面均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进展,但失误也在所难免。当我们冷静地反思高中语文课改的得失之时,我们会发现,作为高中语文教学半壁江山的作文教学改革依然存在着不少问题,有些教学现状竟令人堪忧。现列举一二,希望得到课改专家及一线教师的关注。

一、作文教学改革的推进相对滞后。

在课程开发和必修教材的编写方面,作文教学始终处于后续甚至次要的地位。以苏教版语文必修教材为例,2004年开始使用的必修一至必修五的五本教材中,以文本演习问题探讨活动体验等学习方式呈现给我们的全是阅读文本,而写作指导与训练则处于空白状态。一年以后,教材编写者顺应课改的发展,应作文教学之急需,对必修教材进行了认真的修订。除了微调专题板块、增删部分课文以外,最大的亮点是在五个模块的二十个专题之后,增加了以写作指导写作实践为体例的写作教学内容。无疑,它填补了高一至高二两个学期半的时间里作文教学在教材方面的空白,总算使一线教师有了些抓手。这十九个专题依次是:(1激活我们的诗情”(关于诗歌创作情感的萌发——笔者注,下同)、(2鲜明的观点是议论文的灵魂(关于议论文的立论)、(3夹叙夹议枝繁叶茂(关于夹叙夹议的表达方式)、(4写难状之景如在眼前(如何写景状物)、(5用墨如泼与惜墨如金(关于材料的详略)、(6恰当选用叙述的角度(关于叙述的人称)、(7准确及时与便捷(关于消息的写作)、(8看好处说门道(关于文学鉴赏评论)、(9生成诗歌的意象(如何确立诗的意象)、(10写出人物鲜明的个性、(11为观点提供有利的支撑(如何选用论据)、(12让说理更另人信服(关于论证方法)、(13要有描写意识(如何生动形象地描写)、(14文学短评的写作、(15演讲稿写给听众、(16说明要说得清楚明白(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17写出你的真情实感、(18学会分析(议论文的论证方法)、(19让你的认识更加深刻(写议论文深化认识的方法)。然而,尽管每一写作专题力图配合相对应的阅读文本专题,但由于受阅读文本编写体例(以人文内涵为专题)的制约,使用起来仍存在一些缺憾。一是写作训练点与一些阅读文本的分离。如《六国论》、《阿房宫赋》、《念奴娇烦啾诨彻拧贰队烙隼址京口北固亭怀古》等课文后面配的写作专题是消息的写作,《蜀道难》、《登高》等古诗词后面配的是文学短评的写作。再者,这十九个专题有的介绍某一文体的写作要点,有的介绍某一表达方式,有的介绍某一写作技巧,显然,其编排缺乏序列化、系统性;即使同一文体的几个训练点之间也无渐进式的训练关系。另者,在写作实践中出示的三至四个作文训练题与写作指导的内容还出现了不配套的现象。如在准确及时与便捷(关于消息的写作)这一写作指导后,提供的训练题是请写一篇咏史的诗歌或散文写一篇读史随笔等;在看好处说门道(关于文学鉴赏评论)这一写作指导后,提供的作文题是请以美的瞬间为题写两个一两百字的片段请以老师美为题写一组片段等。这些缺憾直接影响到必修课教学阶段作文教学序列化的有效训练。建议老师们在教学中适当调整,灵活使用,最好将苏教版的选修教材《写作》的相关内容前移至高一年级,配套使用。

从作文教学改革的研究和实践方面看,它也明显地落后于阅读教学的改革。作文教学领域里存在的四少现象不容忽视,即课程开发特别是作文教学的校本课程开发少;各级教育科研部门立项的有关作文教学研究的课题少;各级教育学会和教研室举办的课堂教学大赛中,参赛的作文教学课少;各级教学研究部门和学校组织的常规教研活动中,作文教学的观摩课、实验课少。阅读教学在引导学生学习方式上实施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以及教法上实施的问题教学法互动式教学法体验型教学法等方面,均取得了可喜的成果,阅读教学中的一些误区逐渐被公认,不断被排除。而作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品质,如何张扬学生的写作个性,如何建立科学化序列化的课堂训练机制,如何实施教师作文教学的个性化等问题依然不同程度地摆在我们面前,亟待我们从实践的层面上去卓有成效地探索。

二、高考作文命题及评分带来的负面效应。

作为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考作文命题和阅卷评分肩负着高中作文教学的终端评价和导向的双重任务,可以说,它是作文教学的风向标。1999年高考作文命题开始兴起的话题作文的命题形式,曾以其实行三自政策、降低审题难度、立意选材宽泛等特点风靡全国(2001年至2004年全国及分省作文命题几乎全部采用话题作文的形式),而今虽渐行渐衰(200717家高考作文命题,仅有三家是话题作文),但话题作文带给一些学生作文的宽泛症依然存在。特别是那些大而空的命题,往往正是因其大气、空旷,才无限地放大了立意选材的空间。高考作文命题给考生提供多向思维的张力场,提供较为广泛的选材空间,是应该提倡的。但凡事总有个度,如果无限放大,无所不容,那就适得其反了。它将会引出一些大而无当、表面浮华、,甚至克隆套作的文章;反而会使一些本来能够贴近现实生活、有真知灼见的好文章失去依托的平台。那么,以、乱贴标签,大而无当的文风不能不给作文教学带来一些负面效应。

高考作文评分可以说是一个支点,它具有平衡高校选拔学生和中学作文教学两方面的重要功能,而评分标准中确定的切入分可以说是个定盘星。满分为60分的作文往常切入分一般定在42分左右,而有的省份却把切入分一下子上调至48分,且规定,符合三基本(中心基本明确,结构基本完整,语言基本通顺)的文章即可从48分切入。说的是水涨船高,但由于距封顶分的空间变小,以及受阅卷者打保险分的心理支配,而绝大多数考生的作文得分都处在47分至50分之间;53分以上的作文,则因阅卷者的慎之又慎而致少之又少。这无疑缩小了优秀作文与一般作文的得分差距。一些优秀的作文仅比一般化的作文多得三四分,仅仅相当于做对了一个选择题的分数。阅卷归来,不少教师感言,作文教学不要再花大力气了,就靠三基本吧!这一负面影响的迅速波及,直接限制了教师作文教学的积极性。

近年来,高考作文的美文化倾向欲禁不止。一些美文,为文造情,堆砌华丽词语,编织工整句式,串连古诗文名句,排列庄子、屈原、司马迁、李白、苏轼、李清照等文化名人,但唯缺实质性内容。经过一些阅卷老师的夸饰性点评和满分秘诀之类书籍编写者的追捧,不断蔓延社会,流入课堂。有些教师也急功近利,随之总结出优秀作文的写作模式,不少同学则争相模仿,剪辑拼接,并以风花雪月、茶香酒趣等来虚化所谓浪漫超然的情调。此种倾向,直接冲击着作文教学改革的健康发展,可以说是贻害无穷。

三、作文常规教学的低投入。

反思我们的作文常规教学,我们大都熟悉以下几种现象。

远离现实生活的旧面孔。有的教师以为写作教学就是课堂上讲讲写写,读写结合就是仿读而写。有的仅把联系社会,感悟生活挂在口头,知其源而不去开其源:不积极开发写作教学的校本课程资源;不积极组织学生开展作文教学的综合实践活动;不积极采用录音、录像或自制电视教学片等多种形式,将大社会搬入小课堂;不积极借助新闻媒体,引发社会的热点,聚合争辩的焦点,激起学生为时而著为事而发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写作使命感;而是仰仗自己的老经验而心安理得地关门教学。这些远离社会,远离自然,远离生活的现象严重地堵塞了写作之源和写作教学之源。学生写记叙文,一个故事可以从小学写到初中再写到高中。作文材料陈,立意平,角度少,层面浅,无新意,无鲜活的画面,无真挚的情感,无深刻的哲理,当然是在所难免的了。

师生对立的两张皮。作文教学中不是师生互动,教学相长,而是师生对立,各守一方。目前,教师一人说了算的现象司空见惯。教师是作文的指令者,命题者,指导者,评判者;教师命题学生必须写,文章好不好任凭教师赏分,而教师则无须写。如此失却写作真切体验的指导评判,其信度效度乃至权威性,不能不令人怀疑了。这类教师高高在上、学生苦不堪言,教师划定圈子,学生不得不钻的师生分离的教学,将会抹杀学生的习作兴趣,制约了学生的创作个性,很难使作文走出低幼化、平俗化的误区。

课文教学的附件。有的教师认为语文教学就是教书,完成教学任务的标准就是按计划教完教科书。他们几乎把教课文作为语文教学的全部。于是读归读,写归写,读写油水分离,明显地割裂了密切联系相辅相成的读写教学关系。有的则重读轻写,以必修课文多、教学课时紧为由,把写作教学当作填补课文教学夹缝的附件。这明显地反映出一些人作文望天收的心理。

落实计划的产物。教学要有具体计划,语文教师的教学计划当然应包括作文教学计划。作文教学计划不仅包括写作训练的篇数、文体,更重要的是确立训练的目标、方法以及写评改一体等一系列循序渐进的措施。不少教师误以为作文计划就是定下写作训练的篇数,完成计划就是一学期写个十篇八篇。为了应付教学主管部门的检查,这写作教学就只好成为完成计划篇数的产物。更有甚者,作文教学无计划、指导讲评无备课、批阅检查无记录的三无现象,也并非仅属个别。

对付高考的催熟剂。为了应试,不少教师急功近利,不得不到考前才大作文训练。于是强行入轨强化训练成了作文教学的催熟剂。其一,猜题押题。研究近年来高考命题之规律,揣摩当年作文命题的形式,制定几种文体的作训方案。其二,全面开花。在作文训练题库中寻题,捞题,多讲题,多做题。其三,技法至上。以为有法就是宝,突击传授作文临场应试法选材用料法”……大量赶制议论文、记叙文、文化散文的快速成文模式等等。谁也不会全盘否定为文之法,但仅靠作文,往模式里装文字,作文就变成了逢场作戏,文章就成了一个模子里扣出的砖坯。

高中作文教学的改革方兴未艾。反思过去是为了发展未来,摆出问题是为了解决问题。《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写作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生活,体验人生,关注社会热点,激发写作欲望。引导学生表达真情实感,不说假话、空话、套话,避免为文造情。这里强调的生活人生社会热点,是作文的源头活水,是作文要表现的对象,是学生写作欲望的诱发点,是张扬学生写作个性、涵养真情实感的依托,是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提升其认识能力的平台,是实施作文科学化训练的鲜活教材。同样,也是作文教学改革的着力点。高中作文改革的健康发展、突破性发展,并非一朝一夕、一招一式所能奏效的,需要语文教学专家和我们一线教师长期不懈的共同努力。

(本文发表于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学语文教学》2007年第10)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