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教研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学科教研 >> 语文教研 >> 论文赏析 >> 正文
论文赏析

语文导学案设计的体会

2014年09月01日 10:01 语文 点击:[]

语文导学案设计的体会

      徐州二中  王芳

导学案是以学案为载体,导学为方法,教师的指导为主导,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体,师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模式。“学讲计划”是以自主学为主要的学习方式,以合作学为主要的教学组织形式,所以为了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导学案”成了师生共建数学有效课堂教学的重要途径。 

在设计语文导学案的过程中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导学案的基本结构

1)学习目标及重难点。学习目标的设定不要机械的按照三维目标设计,按照本课的具体需求,某课的学习目标不应太多,1-2条即可。

2)学习准备。内容包括: 基础知识落实、学习方法指导、课文写作背景、课文内容自主阅读理解。

3)自主学习。主要是一些比较简单的问题,答案基本上在课文中能够找到,通过学生对课文的阅读,能够帮助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4)合作探究,与课文有关的一些比较难一点核心的问题。要注重知其然和知其所以然。这类问题一定要让学生有话可说。

5)巩固拓展,能够巩固提高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并且注重题型和提问的方式变化多样,或找与课文有关或有密切关系的美文来扩大学生的阅读量。

二、问题或习题选择原则

 1、按照课程标准要求。不超出课程标准。

 2、选择高中学生通过阅读能够理解、掌握、运用,由易到难。不出繁、怪、偏的题目。

 3、以学生学习方便为准。指明看书的页码和段落,每课尽量有方法和思路的总结的问题。

 4、把握准确。作者在编写之前,必须翻阅课程标准,精读全课教材;准确具体制定学习目标,用词上突出知识技能掌握,目标叙述具体可操作;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选用问题或习题作者必须试做一篇,以估计其难度系数。

三、导学案的意义

通过尝试,我对导学案模式逐渐熟悉起来了,慢慢发现了它的诸多优点:

1、由于导学案课前就发到学生手中,学生可以按照上面的步骤进行预习,或自主学习,这样教师讲授起来学生掌握的情况要比以前好。

2、导学案的设计站在学生的角度,注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成了学习的主人,从而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3、导学案中的拓展延伸环节打开了学生的视野,培养了学生的思维拓展能力。

4、导学案还是学生学习成长的记录、师生与生生交流的平台、复习的重要资料。

以上是我对导学案的一些肤浅认识,导学案还需要我们不断地研究,挖掘它的潜力,从而促进我们教学的不断发展。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