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学案设计心得体会
徐州二中 刘春侠
现在,我校多数教师的课堂都是以学生学会学习为宗旨,以导学案为依托,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实现学生的自学能力、合作能力、创新能力和整体素质共同提高的学案教学模式。实行“学讲方式”后我们更需精心设计导学案,
我在设计导学案中的心得是:
1、“导学案”能实现学会和会学。
从学习内容上讲,导学案能使知识系统化,思路条理化;从学习方法讲,导学案重在指导学生如何学好,重在促使教师考虑如何教好,这就避免了授课的随意性,功夫下在了课前,课堂上有精力关注学习状态,随时进行点拨和指导。对学生来说,拿到学案后,对本节课要达到的目标很明确,学生依案自学,教师导学释疑,当堂达标为主要步骤,使知识落实与能力的培养于一体,起到了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能力、落实知识学习的作用。
2、要重视“导学案”的编写质量
没有高质量的导学案,就注定了事倍功半,而且会导致师生没有信心,所以在使用导学案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应该认真地设计导学案,这样才能提高教学质量。所以,编写一份好的导学案,需要每个备课组成员集思广益。
按 “学讲方式”要求,我们的导学案,经过反复试验论证,最终归纳为:
①课前自主学习
以知识链接形式提供学生关于作者、写作背景、文体知识等相关知识性知识,避免学生大量查阅不能甄别,造成时间精力浪费。
课前阅读要求:包括整体感知,梳理文脉,把握主旨情感,落实字词等等。
提出疑问。学生就阅读中的困惑质疑,便于带着疑问学习,提高实效。
这样让学生在自学过程中不再茫然,学生有了清晰的思路后,对知识点的形成和其中的重点、难点、目标,都能借助导学案来完成。因此我们将导学案提前一天发放。在上课前我们会将课前导学案来完成。学生的预习情况将学生在家预习中所暴露出的问题整理出来,教师便可以调整导学,有针对行的进行课堂教学,有的放矢。
②课中交流展示。
多以小组形式自主合作交流、汇报展示、共议探究、精讲解疑、梳理提升。
有导学案的帮助,在课堂上,老师力求做到三讲三不讲:讲重点难点、讲易错点、讲易混点;学生会了的不讲、自己能会的不讲、讲了还不会不讲。给学生展示的空间和机会,培养学生综合能力。教师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以前的教学,大多时间都是教师讲学生听,课堂上忽视了学生自主能力的培养。“导学案”的使用,使教师的教学观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课堂上小组内相互讨论,既促进了学生学习兴趣,又融洽了同学之间的关系。同时,教师更多的是授予学习方法,引导学生解决问题,归纳方法。课堂上,不再是老师提问题学生回答,而是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提出问题,教师和学生共同回答,教师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中来。既让学生学到了知识,又拉近了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距离。
③课堂延伸及达标检测,实践应用,回顾总结,收获反思。
实践证明,学案的使用的确可以消除大多数学生预习时的的茫然,增强学习兴趣、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一定会使学生的智力和能力得到较大的提高和发展,为他们今后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我们要重视导学案的设计编写,切实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