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的温度
徐州二中 史蕊
在我讲这次书展体会之前,我想说说前几天在南京拉萨路上先锋书店的购书体会,书店很大,人也很多,却没有什么喧哗嘈杂之音,只是偶尔传来的收银台噼噼啪啪的货币交易声。书店的门就掩在一个防空洞里,冬暖夏凉的天然建筑结构,进门有淡淡的梅雨季节与书墨交织的味道,这味道是我喜欢的,它会让人回念旧事。想到原来的家中那些泛黄的旧页繁体的书,以及在它们陪伴下一个个梅雨季走过的阅读初体验。先锋书店里有一面很大的十字架,我想正是看到它,才会觉得读书其实就是一种信仰。先锋店主钱晓华先生曾经说“光的十字架”。这是书店的灵魂所在,故而让爱书人虔诚膜拜。
今天书徐州书展的最后一天了,从南京回来以后马不停蹄的赶去。据说很多单位都在以行政命令动员来书展,不仅仅前来捧场,还要有任务,孩子如此,成人竟然也不可避免。我一直觉得读书本身就是一个个体自发的行为活动,一旦官僚化、商业化,那所有的兴致都会变成在人群中的喧嚣与挣扎。一位同行的朋友感慨:“徐州人民越来越爱读书了”。这样的场面是会让人觉得人人像赶集一样热情洋溢,满载而归。而人头攒动的下面,有多少人是被迫而来,有多少人是悻悻而回?
大约在一个月前徐州各大媒体开始宣传打造书香徐州,把前所未有的盛大书展引入徐州,想让徐州市民尽享精神盛宴。徐州自古多帝王将相,少文人才子。谈书香,似乎历史上就少了这么一味,现在能够喊出来似乎是件好事。可是回到真正的书展,看到的更多的却是嘈杂和混乱,本来布置井然的展厅被人潮人海淹没了。让人恍惚是在庙会。女儿说:“妈妈这里真热闹”。可是书展用了热闹这个词,我真的不觉得是在赞叹。
也许是因为进入到了尾声,很多图书资源已经匮乏,学生进入书展很多书已经售罄,只得空手而归。我也只是陪着女儿在亲子阅读区买了一本被翻看成七成新的《我的第一本》。很多书命运就要坎坷悲苦的多了。有的躺在地上撒泼打滚,无人问津,有的衣不蔽体,熟视无睹,这种杂乱顿时没有了选购的欲望,只剩下焦灼与挣扎。更多的人穿梭于一个展厅又一个展厅,停不下来的脚步,匆忙迷茫的目光让我无心留恋,哪里还顾得上仔细挑选,书展下来,我带着女儿竟像是战败的士兵,卸甲而逃,一无所获。
有人说,书展或者肩负着各种并不轻松的文化内涵,但是当它落在每个最普通的读者身上,是让人发自内心的欢喜钟爱。日本知名学者池田大作也说过,书籍不是把外化的东西轻易交给读者,而是促使读者内化的东西喷涌而出。
不可否认,书展给我们这座城市带来了一次文化的繁荣,起码这段时间里,书展上购买的书籍是带有温度的,这样的温度我们不希望它冷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