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教研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学科教研 >> 语文教研 >> 课改信息 >> 正文
课改信息

高中语文自主阅读课教学模式的研究

2013年09月02日 20:50 语文 点击:[]

高中语文自主阅读课教学模式的研究

 

一、课题的提出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可持续学习的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已成为国内外教育理论研究及教学改革实践的共同趋势。当今的时代是知识经济的时代,信息的快速增长对传统的中学语文教学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创新思维能力、信息处理能力和其他语文实践能力,越来越成为紧迫的现实要求。教育部分别于2002年和2003年制定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和《语文课程标准》突出强调了加强语文阅读和自主学习的重要性。在阅读一节中要求教师发展独立阅读的能力;而《语文课程标准》则更为旗帜鲜明地提出了开设语文选修课程的要求,并且针对性地强调选修课的设计,必须以课程目标(注:即让学生在积累整合、感受鉴赏、思考领悟、应用拓展和发现创新等5个方面获得发展)为依据,充分考虑学生的需求和实际水平。不能把选修课上成必修课的补习课和应考的辅导课。这些向我们传达着一个信息——要有一种完全不同于课本教学并区别于课堂教学的内容和形式的语文阅读

      但毋庸讳言,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改革还存在着理论与实践的脱离、形式与内容的不统一、少数探索未能产生很好的引领效果等问题。因此,寻求出一条有效的语文阅读的改革和优化途径,是符合高中新课改精神,适应时代需求、切合学生实际需要的。

        我校在十五期间进行了学习型学校的理论与实验研究这一市级课题的研究,在十一五期间将进行学习型学校的行动研究,而高中语文阅读课教学模式的研究这一课题成为了它的子课题。拟以语文这一学科教学模式的改革,带动学校书香校园建设,整合学校图书资源,改变学生、教师的学习方式,促进学校和谐的学习氛围。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提出高中语文自主阅读教学模式的研究这一课题。试图通过研究有效的教学模式将自主学习方式与阅读教学有机地结合,为落实语文新课标,推进高中语文教学改革,培养学生的阅读素养,寻求出一条切实可操作的途径。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此课题的研究有利于更加深入、具体地落实《语文教学大纲》和《语文课程标准》对于语文阅读和自主学习的要求;有利于促进教师语文教育思想、观念、内容、方法的更新,培养教师、学生的阅读素养;有利于推动中学语文教学改革,为进一步的阅读教学研究提供实验依据。

(三)目前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近年来,关于语文阅读教学的研究已成为语文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无论在小学语文还是在中学语文中,这一研究都在不同层面展开,同时在不同角度取得了研究成果。

     200410月底,首届全国语文教育新思路暨阅读选修课研讨会在北京召开。会上,全国中语会理事长陈金明先生作了题为《应运而生的语文阅读教学》报告。此次会议强调了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性,指出了语文阅读教学研究的一些方向,如:新课标下的阅读和研究、学生课外读书的调查研究、学生阅读指数的变化研究等。上个世纪末,深圳育才中学严凌君老师率先在语文课堂上,开设了青春读书课,并自己编辑了《青春读书课》读本。北大中文系教授钱理群先生在《中国青年报》上撰文,称颂了严老师的实验成果,文章的题目便是《青春读书课——在阅读中构建精神家园》。文章中特别提到:严老师正是从构建学生精神家园这一大视野去思考与设置它的中学阅读教育的作用与方式的。他试图通过书籍这个秘密通道,打破时空的限制,穿梭古今,漫游于人类所创造的精神空间在与创造人类与民族精神财富的大师、巨人的对话中,重新经历他们在书中所描绘的生活,使学生达到一种前所未有的精神境界。严老师在编写中学生阅读书目上做出了重大突破,现正在全国推广。另外,还有很多教师在阅读教学上进行了探索。福建省福安市第七中学的王志强老师进行了在实行常规教学之外的补充阅读训练课,采取多方面、多层次地指导学生阅读的自主阅读课型;福州高级中学高一、高二年级在图书馆全面开设语文阅读课。四川省双流棠湖中学的曾宪雪老师积极研究新课标下怎样开展高中语文阅读课的实践活动收益颇丰;上海复旦附中黄玉峰老师进行了高中语文阅读名著的改革;江苏省海门师范学校的吕静教师在高中语文课外阅读教学策略研究中着手探求自主学习外储内化的阅读指导模式。

国际学生评价项目PISA中关于阅读的评价中包含了阅读情境、阅读任务、文本类型的三位一体的阅读评价体系体现了大阅读观,为我们的阅读教学模式的改革指出了一种方向。

      我校两年的自主阅读课的开设为课题的研究提供了基础。自200410月始,在高中三个年级范围内开设语文自主阅读课。从国家规定的语文标准课时中每周拿出一节课在校图书阅览室上阅读课。在开设此课之前,我们对高中生的课外阅读情况进行了广泛的调查,调查内容包括阅读的兴趣、阅读的方法、阅读的习惯、阅读的时间等。从调查的结果中我们看到自主阅读课的开设赢得了广大学生极大的热情和支持,同时,语文教学也面临着不小的挑战和压力。

综上所述,目前国内外对阅读教学的研究极为重视,中学生阅读的书目、语文阅读课的模式、阅读的评价等方面做出了不同层面和深度的研究。阅读是一个非常宽泛的概念,从以往的研究中可以看出,无论在内容上还是在方法上都是多种多样的。有些研究很直接地限定在某一方面进行,比如从内容上限定:名著的阅读;从方法上限定:阅读方法的研究指导;从阅读评价上限定等等。但都缺乏整合,即实施什么样的策略将内容、方式、评价整合在一起,究竟怎样把阅读的内容、阅读的方式、阅读的评价有机有效地进行整合,实现教师、学生、文本三者之间的对话,是非常值得进一步探究的问题。

(四)关于高中语文自主阅读课教学模式的概念界定

     高中语文自主阅读课教学模式是指在高中阶段,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形成以学生为主体,以自主学习为主要学习方式的教学模式。包含三个要点:以学生自主阅读为中心;教师对学生进行自主阅读的适当干预策略;学生自主阅读的有效评价。

二、课题的主要理论支持

(一)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的学习观强调学习是一个主动的过程。教师应该作出更多的努力使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主动地参加到学习中去、并且从个人方面体验到有能力来对待他的外部世界。建构主义者强调学习的主动性、社会性和情境性;教学应在教师指导下以学习者为中心,当然强调学习者的主体作用,也不能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的作用从传统的传递知识的权威转变为学生学习的辅导者,成为学生学习的高级伙伴或合作者。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提供者和灌输者。学生是学习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建构的主动者,而不是知识的被动接收者和被灌输的对象。简言之,教师是教学的引导者,并将监控学习和探索的责任也由教师为主转向学生为主,最终要使学生达到独立学习的程度。

(二)自主式学习方式理论
     是指在学习活动之前自己能够自主确定学习目标、制订学习计划、作好具体的学习准备;在学习活动中能够对学习进展、学习方法作出自我监控、自我反馈和自我调节;在学习活动后能够对学习结果进行自我检查、自我总结、自我评价和自我补救的一种学习方式。自主学习具有能动性、反馈性、调节性、迁移性、有效性等特征。具有自主学习的意识及能力,学生可顺利地进行学习并明显提高学习效率,同时还可减轻教师的教学负担。教师有利的指导措施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是相辅相成的。自主学习既具有普遍性和一般性,也具有个性化、本土化特征。

(三)阅读教学中的对话理论

     新语文课程标准告诉我们: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这一观点是对话阅读理论的体现。现代对话理论认为,作者与读者的关系,就其本质而言,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精神联系。阅读行为也就意味着人与人之间确立了一种对话和交流的关系,这种对话是双向的,互动的,互为依存条件的,阅读因此成为思维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它强调文本与阅读对话,教师是课堂阅读活动的组织者,学生阅读的促进者,也是阅读中对话者之一。在现代阅读教育中,存在着多重对话关系,如学生与作者(文本),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教师与作者的对话。这些都为学生的个性阅读提供了良好的环境与条件,对话的中心是每个学生个人,文本意义是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自行发现,自行构建起来的。现代对话理论要求建立的对话是无固定模式的对话、平等互动的对话、是能够让学生充分自由的发挥对话。现代对话理论重视学生对作品的感悟,体会,想象,鼓励各抒己见,肯定奇思异想。教师和学生处于同等的读的地位,教师只是文本中众多读者中的一员,对文本的见解并不具有绝对权威。

三、课题的研究目标

     本课题致力于把高中语文阅读课的教学模式的研究与适应当前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相结合,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语文阅读素养为根本目的,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开发学生的智慧潜能,从而形成学生的健康个性和良好的阅读素养。阅读素养指人在阅读过程中形成的一种修养,它包括阅读兴趣、阅读能力、阅读习惯等方面。

本课题的研究对象是全体高中学生(1200人)和全体高中语文教师(14人);

研究目标包括三个方面:

1.提升教师自主阅读指导水平的研究

     在阅读教学中,学生进行自主的学习,教师实施怎样的干预策略能提升学生的阅读效果呢?其中包括在阅读前如何帮助学生制定阅读目标、计划;在阅读过程中,如何对学生的自主阅读内容、方法等进行指导;如何及时了解学生的阅读效果。

2.提高学生自主阅读水平的研

     包括自主阅读的学习框架研究;自主阅读中,学生自我管理阅读过程的研究;学生自我反馈评价阅读效果的研究。

3.自主阅读效果评价方案的研究

     借鉴PISA中的阅读评价,开发出对高中生语文阅读素养的评价方案。

四、课题的研究方法

1.调查问卷法: 为课题研究提供第一手资料,为研究寻找突破口,增强研究的针对性及实用性。

2.个案研究法:选取典型,分析其中的共性和个性特点,揭示带有普遍性的规律。

3.总结法:重视资料积累,边研究边总结,注意出阶段性的研究结果。

4. 行动研究法:在重视理论指导的基础上,进行实践探索,边学习,边实践。

五、课题的研究结果

      200612月,《高中语文自主阅读课教学模式的研究》作为崇文区重点课题正式立项开题,三年多来,我们依据开提报告中的指导思想有条不紊地推进课题的研究工作。

      最初,我们对高中语文自主阅读课教学模式的概念界定是指在高中阶段,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形成以学生为主体,以自主学习为主要学习方式的教学模式。包含三个要点:以学生自主阅读为中心;教师对学生进行自主阅读的适当干预策略;学生自主阅读的有效评价。根据概念的核心,我们确定了三个研究目标即:提升教师自主阅读指导水平的研究;提高学生自主阅读水平的研究;自主阅读效果评价方案的研究。在目标的引领下,我们采取了以下策略来分解研究目标。

()分层、分阶段进行调查问卷,及时掌握学生阅读动态

      分层调查问卷针对高一、高二、高三学生的不同阅读情况分别设计问卷内容,分阶段是指在一学年内针对某些内容进行问卷调查,以便及时掌握学生的阅读情况。调查问卷的内容包括阅读背景、阅读兴趣、阅读习惯、阅读方法、阅读效果等,还针对自主阅读课的教学模式和效果等的调查。

      2006年年底、即开题后所作的调查中,我们加入了对学生阅读背景调查的新元素,以便了解和关注学生的阅读成长经历,更好地指导学生今天的阅读。200711月,我们对参与第一轮新课改的高一年级的学生进行了单独调查,为的是使我们的阅读课的模式与新课改的精神尽量同步。值得注意的是,这一调查的时间是在新高一学生接触这种全新的教学模式仅仅一个多月后,不过,从对这种全新模式的认可程度上看,却是令人欣慰的——89.6%的学生表示接受。如此问卷调查,无疑会增强我们搞好课题的信心和提高我们努力追求其实效性客观依据。

()设计使用《阅读手册》,规范课堂自主阅读,提高阅读效率

      我们为阅读手册命名为《书香伴我成长》,旨在告诉学生读书与成长关系密切,也提示给学生阅读是伴随人生的一段温馨的旅程。手册的内容为三部分:阅读阶段计划和阅读收效表格、每节阅读课阅读与思考记录表格和读书感悟。为了规范自主阅读,我们在学期开始的时候发给学生书目,让学生制订符合自己实际的阅读计划,并分阶段让学生进行总结,让学生养成做事有计划和自查的好习惯。在设计阅读与思考记录表格的时候,我们在阅读内容、阅读方法、知识积累和读书反思几点上对学生的阅读进行提示和规范。

     在使用《阅读手册》之前,我们也曾采用过其他一些方式,比如阅读卡、学生阅读档案以及学生自备阅读笔记本等,然而,效果均不够理想,其主要问题在于缺乏统一性、规范性的管理模式。而《阅读手册》的建立,大大改善了学生阅读过程的环境,使其将读书、思考和表达在同一时空内较好地结合起来,形成一种较为完整的阅读体系;同时,也便于教师对学生的阅读状况实施较为的监管和指导。

     在我们对2010届高一新生的问卷调查中,针对《阅读手册》的使用,我们提出两个问题,即你觉得每次阅读课有必要用《阅读手册》吗?你觉得《阅读手册》上的教师评语对自己有意义吗?认为的人数分别占有41.8%73.9%,前者表明学生对手册的重要性还存有疑惑;后者说明学生确实希望得到一种指导和交流。近日对上述两个问题再次作了抽样调查,其结果为,选择有必要有意义的分别占据总数的69.56%67.39%,前者上升,后者下降。这表明,一方面,学生对手册的认可程度大大提高,而此种依赖性的强化,也正说明学生对我们改变过程模式、提高阅读实效尝试的一种肯定;另一方面,后者小幅下降的事实,既包含我们评语质量的因素,又可以理解为学生的主体性的进一步增强。

()在调查的基础上,阅读书目动态化

     目前的《北京第11中学语文自主阅读课主要阅览书目一览表》是20089月份最新修订的。与开题前的书目相比,一是种类由176种增至206种;二是突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品类,如儒家经典、古典文学、老北京文化等书目;而从本学年开始,在高一、高二两个年级阅读课上所增设的《大学》篇目的讲座和研讨内容,更是这种变化的推进以及对阅读模式的新的探索(关于这一情况,高一、高二的两位教师将一予以详解),而且,阅读书目随着时代的变化和学生主体的变化始终应是动态的。

()融进经典诵读,推进书香校园建设

    20079月,语文自主阅读课成为学校的校本课程,承载着学校文化建设的重任。书香校园是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目标。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从而形成优秀的人文修养是阅读课的重要目标。所以,我们在分析研究的基础上,在2008年的9月开始开设经典诵读的内容,先确定的是儒家经典《大学》的诵读。旨在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教会学生做人。

     阅读课的教学已经融入到了学校文化建设的大背景下,不仅仅局限于一节课,一个阅览室,已经拓展到学校文化活动的参与者与设计者。例如,学校的每年一届的读书节的活动设计与实施就是阅读课成果的拓展。毕业年级向母校赠书的活动也是阅读课的延伸,目前主题为与书籍牵手的赠书活动,已成为学校的传统特色活动。在赠书活动中包含着传递知识、传承文明、承接感悟的理念。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与此同时,我们还组织学生开展向阅读课推荐一本好书的活动,目的是使得这种校园阅读模式能够像校外拓展,让阅读活动逐步成为学生的自觉行为。

()开展专题阅读,深化巩固课堂讲授效果

     课改的亮点之一是综合性学习,其要求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交叉融合,重在学科内外的联系、重在学习过程,注重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能较好地整合知识和能力,尤其有利于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观察感受能力、综合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搜集信息能力、组织策划能力、互助合作的团队精神等等。在教学研究中,有意识地注重语文新课程中的综合性学习与自主阅读的整合让学生在自己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提高语文素养,更好地促进师生互动,让阅读更优质,更高效。

     新课程标准规定了课外阅读推荐书目,推荐了多部古今中外文学名著,意在课内外相结合,加强学生的语文素养。这一符合现代语文教学观的良好设想如何落到实处呢?我们紧紧抓住语文自主阅读这块阵地,在高一、高二分别开展了名著鉴赏的专题阅读,和课堂上所讲授的内容紧密结合,有效地深化了学生对一些名著和某一项专题的深入研读。

     我们开设过的专题阅读有《红楼梦》、《三国演义》的名著鉴赏,还有诗歌鉴赏的专题阅读,我们还正在进行人文思想主题的专题阅读,分为生命、感恩、责任、奋斗、自然、情感六个主题,并筹划出一本这六个主题的阅读文选。每个专题,学生在进阅览室研读之前,教师都进行导读和问题设置,并对同学进行分组研读,写出读书报告在课上进行交流分享。

()摸索阅读评价体系、试图突破评价难点

     对自主阅读的评价是课题研究的一个难点,我们为了使阅读更有效,做了一些尝试。

     2007年新学年伊始,我们对2010届高一学生进行过两次考查,时间分别在寒暑假前。而为了这种考查,我们首先特意从阅读课所规定的阅读书目中选择具有代表性的篇目,其次再编写出相应的考查题目。例如,选自《鲁迅杂文选》中的《秋夜》和《雪》;选自《朱自清散文精选》中的《匆匆》和《歌声》;选自《冰心散文集》中的《笑》等篇目,使这种考查方式与学生平日的阅读内容和形式尽量做到相互匹配。

     考查内容上的设计我们遵循学生的认知情况和学生平时的学习实际,试图从知识的积累、习惯的养成和思想的提高几点来设计考查内容。目前来看,由于时间上的原因和实践材料的有限,还未形成完整的评价体系。

六、结论及讨论

     经过近三年的实验和探究,我们发现通过语文自主阅读课,学生的读书兴趣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大部分同学能认真地做读书笔记,并积极将自己的思考结果和大家交流。主要效果如下:

1、通过自主阅读,激发了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

     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从课题研究所记载的内容来看,学生对自主阅读兴趣浓厚,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主动性明显增强,课堂气氛明显有了改善,学生思维敏捷,举手发言积极,能自主地观察,思考,实现了个性的自主发展。学生由消极的知识接受者转变为积极的知识探索者,语文教学中的难点迎刃而解。

自主阅读使学生的阅读经历更加广泛,充分调动了学生积极主动性,使他们从各个方面感知事物,体现了大语文观,使教学活动也从传统的一块黑板、一支粉笔打天下的单一教学模式向立体化的教学模式转变。

2、通过自主阅读,提高了学生文学素养,拓宽视野,促进了学生的思维发展,开发了学生的创造潜力

     每个学生都可以而且应该发展创造力,并在创造活动中体味到成功的喜悦。教师通过教育使学生创造性的学习、创造性的活动,这是教育成功的标志。如果我们培养的孩子要能在将来成为跨世纪的四有新人,现在一定要让孩子成为思维活跃敏捷、想象丰富、有创造性的一代新人。内容丰富而深入的阅读,活跃了学生的思维活动,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潜力的开发。从而焕发了孩子们的创造力,使他们领略到了一种最高层次的愉快——创造的愉快。学生在交流中进发了思维的火花,这种实时的交流方式使每个人都处在一种交流的过程中,使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活跃的状态。只有给了充分的思考时间,学生才能进行真的思考。在这样的读书环境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决定自己的阅读进程,充分思考问题。

3、促进了教师观念的转变和教学水平的提高

     教学是以学生学习活动为中心的认识活动,又是在教师组织指导下,学生获得全面、和谐、主动、积极发展的认识活动。学生的主体地位非常重要,教师在教学中的作用也不能低估。每位教师潜心研究学法、教法,使教与学有机地结合,同步改革,也促进了教师对教材,学法的研究。通过课题实验,我们的教育科研意识和能力都得到加强,新的课程观、质量观、教学观逐步形成。

     语文学科的实验过程,也是思想认识不断提高的过程。在教学中我们不断探索语文自主阅读课的教学模式,尽力使我们语文教师能够将丰富的图书信息资源较轻松地应用到语文教学中去。在实验中,我们课题组的成员能主动积极地去读书,并对学生的阅读进行指导。

七、研究存在的不足与今后的设想

     长期以来,学生的基本学习方式是接受性学习。这确实是一种很重要的学习方式,通过将教师传授的学科知识接受和内化,掌握系统的事实性知识、技能性知识及规律性知识。但是,这种学习方式对于学生学习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对于科学方法和学习策略的掌握却非常乏力和有限。而在自主研究性的阅读学习中,学生作为实践主体按自己的兴趣和需要从生活中选择并确定研究内容,自觉主动地获取知识、搜集资料、探索研究。这样,变被动地接受知识为主动地获取知识,变简单地死记硬背为灵活地运用和拓展,变学科封闭、与社会隔绝为综合开放地学习与实践。在整个过程中,学生处于自觉主动的地位,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有效发挥,从而使他们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得到发展,也充分发挥了阅读课的作用。

但是自主阅读在实验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不足和问题,如:

1、如何处理自主和自由的关系问题
       强调学生发挥其主体性,把时间还给学生,把课堂还给学生,于是有的教师上课便让学生自己主动看书,教师没有学习的要求和指导,更没有检查和反馈,如阅读课上学生想读哪篇文章就读哪篇文章,喜欢怎样读就怎样读,想与谁交流就与谁交流,上课就是读一读、说一说、议一议等。自由化还有一种表现就是课堂热热闹闹,教师完全被学生牵着鼻子走的现象,致使教学内容常常被搁置一边。有时,教师在自主阅读课上处于摆设的位置,并不像一个课堂。无法对学生的阅读效果进行恰当的评价。

  2、阅读的讨论交流有时没有定论
       讨论是自主学习的一种形式。有时,老师把自主学习理解为自由讨论,学生各说各的,只要在思考就是自由学习。这实际上是一种重形式,缺乏实质性的自由。自主讨论应该是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互助性学习由以下要素构成:相互支持与配合;积极承担在完成共同任务中的个人责任;所有学生能进行沟通,小组成员间相互信任;对个人完成的任务进行加工;对活动成效进行评估等。在这里合作的动机和责任使合作学习不再是单纯的讨论,在这里学生在交流中不断完善自己的认识,学会理解他人、尊重他人、共享他人思维方式和思维成果,这才是具有实际意义的自主讨论。比如,安排同学在交流阅读感想时,由于阅读带有个性化色彩,往往就变成各说各话,老师也无从评价。
  3、课堂评价难于操作
       自主阅读作为一种学习方式,更多地是为了通过学生主动阅读和思考,更好地学习获得知识经验,从而在技能和思想境界上获得提升,但在自主阅读中,由于学生自主的选择,教师对其所选内容,和选书的兴趣很难把握,对其阅读目标的达成也很难评价。

基于以上的实验和思考,今后一定要在阅读中注意以下几点:
  1、处理好继承与创新的关系。
       自主学习方式在新的课程改革中受到特别的关注,广大学生也深受其益,但是它绝不是唯一的学习方式,我们在创新的同时也不能忽视传统中好的学习方式,如启发式尝试法发现法等,这些方法不仅没有过时,如果灵活利用或是借鉴,则会成为自主学习的基本方法。自主学习作为一种新的学习方式,还需要在实践中进一步检验和修正,甚至更新,关键是学习方式必须和教学环境相配,和学生的实际相联系。能让学生在学习中得到最大发展的学习方式,就是学生最好的学习方式,教师的责任就是促进其学习方式的转变。
  2、处理好学习主体与老师引导的关系。
       课堂热闹,学生活跃,只是师生互动的一种良好的表现,怎样做到活而不乱,既放得开,又收得拢,关键在还于教师的引导。教学中要设计好问题,自主阅读中需要教师设计好核心问题,合作学习中需要教师要提出有价值且学生认同的问题,研究学习中需要教师指导学生提炼出研究的问题,这样,在教学的动态中教师与学生互动,针对不同的意见和问题,引导学生展开讨论探究,抓住学生发言中的问题,适时点拔,最后达到共识,这样才能实现自主阅读的高效。
  3、处理好自主阅读探究与基础的关系。
        自主学习强调学生对所学知识技能的实际运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改革课堂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中同时成为学生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和发展离不开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学习过程,它是在学习其他知识的活动中获得的。可见学生的探究离不开对基础知识的把握,而自主学习又加深加宽了学生对知识的正确的全面的把握,这对提高学生的素质有很重要的意义。
         新的课程改革是一场持久、复杂的攻坚战,我们只有真正改变习以为常的教学方式,推行自主学习新模式,才能使语文新课标、新教材的教学有新的发展,有的新突破,让每一块金子都闪闪发光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