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门主页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部门主页 >> 教科室 >> 论文园地 >> 正文
论文园地

如何摘取“名著”这朵高考语文的奇葩

2012年11月19日 10:47 教科室 点击:[]

------------对江苏高考语文附加题中名著阅读题的一点思考

徐静

徐州市第二中学

【摘要】:2008年至今江苏高考语文试题附加题名著部分的设题日渐成熟,只是通过死记硬背“名著概要”与人物性格特点训练题就可以顺利过关的日子已经成为历史。以培养学生鉴赏文学名著为目标的课程,势在必行。当然要想考好对历年考题也要有深入研究。知己知彼方可百战不殆。
【关键词】
考察方向   解题心得    阅读现状   解决方法   鉴赏品味  

2004年江苏高考开始独立命题,2008年江苏省教育部颁发的考试说明新增了文学名著阅读这个部分,首次把《红楼梦》等10部长篇小说类文学名著列入考试范围。江苏高考语文文科附加题考察名著至今已有五年,我认为这种考试导向不仅凸现了试卷的文学性色彩,也更彰显了高中教学语文能力和素养培养的决心。从而让学生真正的认识到大语文的内涵,提高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贯彻落实这项要求对于学生学习语文大有裨益。但作为一名一线教师,总结五年来的名著阅读题的命题特点和学生名著阅读的现状,还是看到一些存在的问题,如何让名著阅读发挥奇妙的作用,我对此有一点自己的看法。

通过研究2008年至2012年江苏高考附加题的命题,我总结得出以下规律:
   
首先,考试大纲明文规定
名著阅读篇目为以下十部:《三国演义》、《红楼梦》、《呐喊》、《家》、《边城》、《欧也妮 ·葛朗台》、《老人与海》、《女神》、《雷雨》、《哈姆雷特》。考察方向为名著的主要内容、艺术特色,3题共计15分。考察方式为一道双项选择题,两道简答题。   

其次,双选题五个选项,各出自五本名著,简答题两题,各出自另两部名著,共涉及七本书,无从同一本书中重复命题的现象。并且两道简答题。一道必出自《三国演义》或是《红楼梦》;另一道出自其它八部作品,5年内除了《呐喊》作为小说集考过两次,目前尚未出过简答题的有《家》《哈姆雷特》《边城》《女神》。
  
第三, 《三国演义》《红楼梦》作为每年必考篇目尤其应该受到重视。五年来《红楼梦》考过四次简答题一次选择题;《三国演义》考过一次简答题四次选择题。一些同学认为这两部书内容太多,不去阅读,想靠看看简介,背背讲义就蒙混过关的念头最好趁早打消。2012年选择题第一题考的就是《三国演义》中许邵对于曹操的评价“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简答题第一题考的就是《红楼梦》中“若问渠侬多少恨,数完亭榭堕飘花”“一声你好香消散,边院笙箫月影斜”两句诗分别指那两件事,且前一件发生在大观园中何处。考查内容之细致多元,要求学生不仅要吃透两部名著精髓,而且通过研究命题我们发现对于两部名著考察的侧重点也有所不同。

   
以具体命题看来,《红楼梦》的考察首先注重总体、大纲类重要章节的考察,这种考察能敦促学生阅读时首先纲举目张整体把握,如08年的简答题“金玉良缘”“木石前盟”,09年的简答题“冷子兴演说荣国府” 都出现在《红楼梦》的前五回,对故事的缘由和人物出场的环境背景都做了交代,可以说是后一百一十五回故事的根源所在,因此对书中前五回涉及到的内容应仔细研读要了解透彻。其次,近3年来诗词处所等细节刻画也成为了命题设置的切入点,如今年“若问渠侬多少恨,数完亭榭堕飘花”“一声你好香消散,边院笙箫月影斜”就是通过诗词考察事件和处所;10年通过
《红楼梦》中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所见判词:子系中山狼,得志便猖狂。金闺花柳质,一载赴黄粱。对于对应人物迎春进行了考察;11年“妄自温柔和顺,空云似桂如兰,堪羡优伶有福,谁知公子无缘”也是通过判词考察“优伶”和“公子”是小说中的哪两个人物。而一些学生看书只看情节,不看细节,诗词看不懂不做深入研究,忽略跳过。显然这种做法不能使他们达到命题人要求的水准。如何帮助学生整体把握的基础上细读精读名著成为摆在老师桌面上的一个问题。

《三国演义》作为一部由历史战争为摹本的长篇小说,更侧重对重要战役的来龙去脉、重要情节、重要人物的关系的考察。大小战役一百多场,重要的官渡赤壁彝陵;出场人物一千多人,一路走来除了董卓吕布刘关张曹操孙仲谋每个人却又是自己战场上的英雄。但五年命题看下来,我却发现了一个有些奇怪的现象: 08年考了曹操哭郭嘉;09年考了吕布和马超二人追赶曹操是所显示的不同个性;10年考了从官渡之战许攸投奔曹操看曹操的性格特征的简答题;11年考了赤壁之战,曹操中了反间计杀掉蔡瑁张允;12年考察许邵对于曹操的评价“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命题者对曹操这个《三国演义》中的重量级人物可谓情有独钟。接下来他能否还会成为命题的重点前途未卜。但从命题我们还不难看出,《三国演义》过去考的简答题较少,选择题居多,所以除了掌握每次事件的来龙去脉,张冠李戴颠倒时序的错误也要避免,细节决定成败。
    
第四,其他8部作品,《呐喊》作为鲁迅先生唯二部小说集中的一部考过四次,应该说颇受重视,它除了再现五四时期的人物风貌和有着鲁迅特有的内蕴和讽刺,还有就是它是由《狂人日记》《孔乙己》《药》《明天》《一件小事》《头发的故事》《风波》《故乡》《阿Q正传》《端午节》《白光》《兔和猫》《鸭的喜剧》《社戏》和《自序》十五个短篇组成,各自成章又互为整体,易于设置考察点。故事短小易读,看书时应当注重篇幅和人物的对应,配合习题的训练会事半功倍;《欧也妮·葛朗台》考过四次,侧重对欧也妮和老葛朗台由故事情节到人物性格的考察;《边城》考过四次全为选择题,三次都提到了主要人物傩送,今年选择题第四题傩送又称“岳云”的考察在必修课本上就提到过,可以在必修课的教学中适当扩展其内容。《哈姆莱特》《雷雨》《老人与海》考过三次,这三部作品篇幅不长,故事性强,人物名称和人物关系是记忆的重点;《家》《女神》考了两次,这是两部有着明显的时代烙印的作品。

名著阅读试题设题模式和答题要领需要我们去摸索,但要想克敌制胜,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彼我们已经略知一二,己的问题也不容忽视。熟悉名著内容是顺利答题的基础,了解名著阅读试题设题模式,掌握答题要领是提高得分率的保障。

通过对本校高中学生的实际调查,我发现名著阅读存在如下现状:首先,大多数学生都是为了应付高考而读名著,只记下大致的故事情节和主人公,极少能够自觉因为兴趣爱好去阅读名著;大多数学生由于被动阅读,每周阅读名著的时间过少,极少数学生每周阅读五小时以上。而我认为只有反复阅读,给名著以咀嚼和消化的时间,才能达到高考说明中对于主要内容和艺术特色把握的基本要求。高三学生普遍认为,高三复习那么紧张,没有时间看透书,阅读一些评论性书籍应付考试却不读原著。一些文科生到了高三,《三国演义》一遍都没有看过,《红楼梦》也是只知道个大概的也不在少数。在不得已的情况下,只好硬着头皮机械性的背诵讲义,痛苦而无功。这种临时抱佛脚的办法并不能达到高考对于名著考察的要求,文学名著阅读的复习毕其功于一役行不通。唯有细水长流,在高一、高二学年甚至在初中学段,就应该对考试大纲推荐阅读的文学名著通览。以之为铺垫,在高三复习备考阶段,采取相对集中的办法做一些有针对性的专题阅读指导和适当的强化训练。持之以恒的阅读积淀才是正确的应对方式。

高考名著篇目相对固定,所以我们可以制定合理的阅读计划,分三年阅读。在我们的必修课本中编者其实已经有意穿插进了考察的名著。例如必修二“慢慢走,欣赏啊”这个版块就有曹雪芹《红楼梦》的节选《林黛玉进贾府》,沈从文的《边城》节选,必修四“一滴眼泪中的人性世界”版块选编了曹禺的《雷雨》。我想编者的目的就是把名篇名著的阅读渗透到高中的教学当中。使名著的养料经过三年的语文学习真正渗入到学生的思想当中。配合教学高一年级第一学期我们可以安排学生去读沈从文的《边城》、郭沫若的《女神》;高一年级第二学期读巴尔扎克的《欧也妮·葛朗台》、海明威的《老人与海》;高二年级第一学期读巴金的《家》、莎士比亚《哈姆雷特》;高二年级第二学期读罗贯中的《三国演义》、鲁迅的《呐喊》、曹禺的《雷雨》;在有一定阅读积淀的基础上,高三年级第一学期读曹雪芹的《红楼梦》高三年级第二学期根据江苏省当年《高考语文考试说明》要求,重新梳理一遍。

学生读完作品,只要有一些朦胧的感觉、若隐若现的人物身影,只要有说不清、道不明的情感的涌动,尽管也许不能对作品主题、结构、写作技巧等作明确分析,其实已经进入了文学的世界。在阅读教学中,老师可充分利用大容量的多媒体教具让学生了解名著的作家简介和故事背景等相关信息,老师还可以向学生展示拍成了影视作品的的名著,听相关音乐,使名著阅读不枯燥无味而是有趣生动。在激发兴趣的基础上,老师再进行有效指导,对有价值的焦点问题,在课堂上组织讨论、辩论。经过学生自己积极思考,相互探讨,在矛盾中展开积极的思维,引发学生对名著阅读的积极性的同时,把名著阅读引向深入。激发兴趣,养成习惯,优化方法、学会评价鉴赏,最后解决高考实际问题就会水到渠成。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了,总结归纳能力升华了,独立思考探究的能力得到培养,对整体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都会有很大帮助。

语文作为我们的母语,能力与生俱来,学习伴随一生。名著作为人类文明发展史的缩写,是各国文字表达经过时光淘洗的典范之作,其思想是传承谱系中的精华,。名著经典塑造了一个民族的文化底蕴,它们可以穿越时间的隧道和历史的长河,为人们所长久研读。名著阅读题的出现无疑给我们打开了一个新的思路。通过阅读名著,学生可以体味精彩的语言,了解更多的社会文化;将名著阅读引入课堂,对生人格的塑造与语感的形成都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作为一名高中语文教师,我们必须对高考附加题名著名篇阅读现状及其对策作认真地思考。把名著的精髓真正的转化文精神的养料,滋养学生和自我的心灵。

 

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二必修四 

必修二“慢慢走,欣赏啊”曹雪芹《红楼梦》的节选《林黛玉进贾府》

沈从文的《边城》节选,

必修四“一滴眼泪中的人性世界”曹禺的《雷雨》

江苏教育出版社 主编丁凡 杨九俊

2百度空间 2008-2012年高考江苏卷附加题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