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泓岑
从教二十年来,我越来越感到困惑:为什么我们的老师越来越辛苦,而我们的学生却越来越失去学习的兴趣?人从小就有好奇心、求知欲,人的本性是喜欢学习的,但是现在许多孩子甚至是优等生都厌恶学习,这不能不说是教育的悲哀。
人崇尚自由自立,孩子也一样,他们会讨厌甚至抗拒别人强迫自己去做某事,我们现在许多学校许多老师仍在采用的所谓填鸭式教育就是强迫学生学习,把知识灌注进孩子的头脑,所以,不论家长和老师的出发点是多么好,要求是多么合理,其效果必定是不理想的。
那么,怎样才能使孩子自觉成为学习的主人呢?
一是学习空间。作为父母,不应单纯为了提高分数而给孩子报各种学习加强班,而应根据孩子的爱好,自由地选择一些学习材料,补充学校教学知识的不足;作为教师,要明确“教”是为了“不教”,好的教师一定是会培养学生自学的高明者。在授课中,如果教师只是将自己所得的结论,眉飞色舞地告诉学生,势必弱化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我们主张执教者要根据自己的求知过程,按照认识发展自然规律引导学生,给学生足够的空间去体验、学习、思考,并最终感受到获得知识的喜悦。
二是社会实践。现在的孩子太可怜了,生活太单调了。从小学开始就忙于上课、写作业,玩的时间很少,接触社会也很少,书本上的那点东西也因教师反复要求背、抄、默而使他们逐渐丧失了兴趣和热情。很多学生怕写作文,感觉没有东西可写。即使高中学生认识问题也很肤浅。如何解决这个问题,让学生重新找回学习的兴趣,重新燃起学习的热情呢?我以为,作为家长应更多地和孩子一起去逛超市;和孩子一起去游览城市建设;和孩子一起去参加一些社会集会活动等。作为学校,也要为孩子多提供接触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的机会。在宽松自由的环境中,不仅能开拓孩子的视野,也能激发起孩子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
学习,是满足求知的一种快乐的行为,让我们的孩子都能体验到这种快乐,让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和释放出来,这样,学生才算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家长和学校才能真正实现我们的教育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