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课中几种有效提问的做法
江苏省徐州市第二中学 (221000) 唐锋
提问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是化学课堂教学中经常用到的教学方法,也是化学课堂教学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在教学工作中,教师应根据教学需要从不同的角度、层次和要求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更好地理解学习内容。这样,就可以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提高思维的积极性、灵活性和创造性。以下我总结归纳了几种有效的提问方法:
一、“曲径通幽”式提问。有效提问就是要让问题来源于生活,植根于生活,这样的问题才有生命力。我们在讲解时,经常是同样一个问题,陈述相同的事实,从不同的层面切入,便能产生不同的效果。所以,在化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选择一条最佳的“曲径”,设法把化学过程情境化,把化学概念生活化。
例如,讲解化学速率时,如果直接给出定义,然后讲公式,做练习巩固。这样的教学,课堂死气沉沉,学生昏昏欲睡。因为这样教学只注重了讲解的效率,注重了解题效率,却弱化了情感效率,忽视了问题效率,有悖于新课改的理念。如果采用有效提问的策略,设计以下问题:
展示图片:春节燃放的美丽的焰火、煤的形成、锈蚀青铜大钟,这几幅图片所描述的化学反应进行的快慢如何?
生:美丽的焰火进行的非常快瞬间完成,而煤的形成却非常的慢需要上百万年,锈蚀青铜大钟的腐蚀也需要几百年的时间。
提问:你从比较上述变化得出什么结论,这与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很相似,你知道物理学使用什么物理量来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吗?
生:物理学上通常用速度(速率)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
这样我们便水到渠成的得出化学反应速率的定义: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浓度的减少量或生成物浓度的增加量。
提问:在该定义中存在几个物理量?你能根据定义找出三者的关系吗?
生:化学反应速率、时间、浓度的改变量。
化学反应速率等于浓度的改变量除以所用时间。
很显然,这样提问更有效,它将问题置于真实的生活情境中,让学生觉得化学就在自己的身边,这样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学习时易于理解和接受。
二、“剥洋葱”式提问。多层分切、环环相扣提出问题。给问题来个“外科手术”,把化学过程分切成多个情境片段,多层次提出问题。就像剥洋葱,层层剥开,梯度性提出几个连贯性的问题,前一个问题是后一个问题的基础,后一个问题是前一个问题的深化;就像攀登台阶一祥,步步升高,把学生的思维一步一个台阶引向求知的新天地。
例如:在学习盐类的水解知识后,要学生解释泡沫灭火器的原理。我们可以拆成以下几个问题:(1)硫酸铝属于哪种类型的盐?其溶液酸碱性如何?溶液中存在怎样的平衡?(2)碳酸氢钠属于哪种类型的盐?其溶液酸碱性如何?其溶液中存在怎样的平衡?(3)如果把两溶液混合原来的平衡是否受到影响?(4)原平衡相互影响的结果怎样?以上问题有一定的系统性和顺序性,形成了问题系列,便于学生讨论,使学生通过层层设置,循序渐进,恰到好处地激发了学生的思维潜能,培养学生的积极探索能力。在此基础上我们可以让学生自己思考解决为什么草木灰不能与铵态氮肥混合使用。
三、启发式提问。启发性的提问是指教师提出的问题,就像石头投入平静的水面,使之顿时注入活力,生起波澜,从而使学生的思泉随之喷涌,智慧之花灿烂开放。
例如:在NH3的喷泉演示实验中,首先应提示为什么会形成喷泉;花园中的喷泉原理又怎样?如果失败会是什么原因导致,液体形成红色的原因,即使效果较好,为什么水不能充满烧瓶等问题?HCl和水是否能形成喷泉,Cl2、SO2和NaOH 溶液能否形成喷泉?通过启发,强化了基础知识,拓展了学生思维,培养了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启发性的提问可以引发学生联想,沟通知识之间的联系,从而使学生产生顿悟,进而产生投石击水的效果。
四、情境式提问。设计情境式提问,可以激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众所周知,化学课的内容与日常生活联系非常密切。与日常生活有关的情境式的提问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他们急切企盼“探个究竟”,自觉或不自觉地启动自己的思维。而后层层递进,逐步阐述有关的知识点,使学生充分运用自己的思维去发现、去理解新的知识。如此反复,可使学生巩固、拓宽旧有知识,发现、掌握新的知识,同时使学生产生思考问题的兴趣,进而发展他们思维的积极性。
例如“铁和铁的化合物”问题情境的设计
教师:大家都有这样的生活经验,削皮后的苹果颜色就由青变成棕褐色,谁能知道其中的奥秘呢?
学生:思考、困惑(引起认知矛盾).
教师:Fe2+与Fe3+在溶液中各显何种颜色,有哪些化学性质?
(注:这一点拨,引出了思维之路,使学生得知:苹果中的二价铁离子被空气中的O2氧化成三价铁离子呈黄色。所以,市场上出售的苹果汁中常掺入维生素C等还原剂,以防止二价铁离子被氧化。)
教师:这些问题,就是本节课要探究的问题。
化学与生活联系紧密,生活中处处涉及化学,从化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入手来创设情境,既可以让学生体会到学习化学的重要性,又有助于学生利用所学的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引起学生极大的学习兴趣。
五、开放式提问。开放式提问是指思路较为广阔、深刻、答案不惟一的提问,这种策略特别适用于鉴别形式的问题时使用。开放性的问题,由于问题本身的不确定性、思维的发散性、答案的多样性等因素,既可以拓宽学生对基础知识间的纵横贯通,有利于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又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让学生产生尽可能多的新的独创想法。例如:“有两瓶白色固体,可能是碳酸钙和碳酸氢钙,请问可用什么方法区分?”这个问题具有很大的开放性,每个学生都能给出答案。学生利用所学的物理、化学知识,联系日常生活实际,结果总共想出了许多种方法。又比如说:学习二氧化硫化学性质时,可问(1)从物质分类的角度推测SO2可能是一种什么化合物,请提出假设并设计相应的实验证明你的推测。(2)从元素化合价的角度推测SO2可能具有的化学性质?请提出假设并设计相应的实验,证明你的推测?(3)作为一种新的化合物会不会还有自己独特的化学性质?通过这样的问题,不仅培养了学生多角度、多方法的思考问题,更激发了学习化学的兴趣。同时,使学生从平常的思维方式上升到创造性思维方式,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六、对比式提问。对比式提问是指运用类比来提问的。这种提问有利于学生认清事物间的区别和联系,相同点和不同点,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求同思维或求异思维能力,从而达到加深理解和掌握知识的效果。例如:在学习有机化学时,比较提问就用得很多。如学了甲烷、乙烯、苯等有机物后就会对各类烃的结构特点、空间结构、性质等方面比较提问;学习了乙醇、乙酸、乙醛等烃的衍生物后,对各类官能团的结构性质、相互间转化关系等进行比较提问,特别是对乙醇和苯酚具有相同官能团的物质性质进行对比提问更加有效,既能突出各自的性质又能掌握不同原子团之间的相互影响。通过这样的提问既能使学生加深对各类物质的理解,又能达到提高学习效率的目的。
总之化学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的必要手段之一,也是教师教学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恰如其分的提问不但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了解学生掌握知识情况,而且可以开启学生心灵,诱发学生思考,开发学生智能,调节学生思维节奏,与学生作情感的双向交流。通过提问,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回忆、对比、分析、综合和概括,达到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让教师的有效提问成为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真正让学生的智慧火焰在课堂中燃烧,成就有效课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