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g6在信息技术新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徐州二中 章炳翯
在信息技术新课程教学中,为了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笔者尝试使用新的教学模式来组织教学,通过收集资料和学习,选择了目前国际上比较流行的Big6网络主题探究模式,经过教学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 什么是Big6?
Big6网络主题探究模式是美国迈克·艾森堡(Mike Eisenberg,美国华盛顿大学信息学院院长)和鲍勃·伯克维茨(Bob Berkowitz)两位教育学者首先提出的,是一种已经得到普遍应用的网络主题探究模式,用来培养学生信息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Big6的全称是“Big6信息问题解决模式”(Big6 Model of Information Problem-Solving),属于“问题解决”式的研究学习。根据美国教育学者的说法,所谓Big6,确切地讲是取其6个步骤英文名称的一个字母,然后组合而成(B-I-G-S-I-X),如下面下划线字母所示:
1. Be sure you understand the problem. Task Definition
确切地了解探究的问题——任务定义
2. Identify sources of information. Information Seeking
确认信息资源——信息搜索策略
3. Gather relevant information. Location & Access
获取相关信息——定位和搜索
4. Select a solution. Use of Information
选择一个答案——运用信息
5. Integrate the ideas into a product. Synthesis
把观点整合到作品中——综合
6. eXamine the result. Evaluation
检查结果——评价
二、 目前国内外Big6现状
在世界各国的很多学校,从幼儿园到高中,甚至大学或成人学习,都在采用这种方法,运用网络资源来帮助解决问题或完成自己面对的任务。
在国内,很多省市的学校也开展了Big6教学,但由于种种原因,除台湾、香港和个别省市外,目前没有得到广泛运用。
三、 教学案例——“大家一起买电脑”
在信息技术新课程必修教材第二章中,学习内容是“信息的获取”,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通过因特网对信息的获取能力,笔者经过研究,决定在这一章教学结束时,运用Big6网络主题探究模式,举行一个名为“大家一起买电脑”的教学活动,以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检验学生学习效果和提高学生信息素养的目的。
为保证活动顺利开展,笔者提前一个星期给学生复习了计算机相关硬件组成和性能介绍,并针对办公用机和游戏有机的特点以及“性价比”进行了说明,并布置任务让学生回家自己通过多种媒体如报纸、杂志、网络等收集计算机配置的信息(注:没有透露活动安排),然后才按照步骤进行活动。
活动时间:活动准备2课时,活动2课时,共4课时。
活动步骤:
1、 任务定义
采用小组形式进行,按60人为例,分成5个大组,每组12人;每大组再分为3个小组,每小组4个人,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活动。
提供每小组4500元虚拟人民币,要求学生按照不同目的(办公用机和游戏用机)合作写出计算机装机单各一。
2、 确定信息搜索策略
通过因特网寻找计算机相关硬件的价格。
3、 定位和搜索
给每小组学生提供计算机装机单(空白)2份,要求学生通过特定网站(中关村在线,目的是为了统一评价标准),按照装机单上列出的硬件名并根据小组的装机策略寻找相关品牌硬件的价格。
4、 运用信息
学生将收集到的价格信息填入计算机装机单。
5、 综合
学生装机单填完后,统计价格,在符合要求(总价不超过4500元)的情况下,提交装机单。
6、 评价
评价标准是“物美价廉”,即追求“性价比”,学生先在大组内部进行评选,选出办公用机和游戏用机各一个最优装机配置作为大组参选配置,然后5大组再由教师进行评选,确定最优装机配置各一个,并进行点评和表扬。
活动顺利开展后,学生们反应良好,认为通过活动不但更牢固地掌握了利用因特网搜索信息的技巧,还掌握了按目的不同组装计算机的方法,纷纷要求开展更多这样的活动。笔者也对活动结果很满意,认为通过活动不但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检验了学生的学习情况,并且确实提高了学生的信息素养,圆满达到了活动目标。
四、总结和展望
经过教学实践,笔者认为Big6把重点放在对信息的搜索、阅读和理解上,通过6个主要步骤:任务定义—确定信息搜索策略—定位和搜索—运用信息—综合—评价(但也要注意步骤的顺序不是绝对的,有时根据需要也可以进行必要的调整),促使学生解决问题、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同时还可以帮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针对问题学会获得信息、使用并评价信息,高效地完成学习过程,从而获得信息素养的提高。下面笔者结合这个实例谈谈Big6的特点和一些心得:
1、Big6适合教授那些没有肯定答案,但是可以通过各种角度和途径解决的问题,这样就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他们深入探究并解决问题。例如本次活动要求学生根据指定的价位,在学习了计算机硬件组成和“性价比”概念的基础上完成计算机的配置,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对计算机配置的理解和水平不同,选择不同的硬件配置,达到“物美价廉”的效果。整个过程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能力,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2、Big6作为一种“问题解决”式的研究学习,通过因特网的应用,使教学从封闭走向开放。例如本次活动就要求学生通过因特网上特定网站搜索和获取信息。
3、Big6为学生提供了合作学习的空间。本次活动由于采用了以小组为单位的合作方式,因而学生们为了小组的荣誉,在合作中取长补短、互相帮助,使组中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发挥自己的潜能。
通过本次活动,笔者坚定了继续深入开展Big6教学的信心,笔者相信,在新课标的指引下,Big6网络主题探究模式必将获得更广泛的运用。
参考文献:
《BIG6 :一种新的网络主题探究模式》
《The Eisenberg/Berkowitz Big6 Model of Information Problem-Solving》
叶 平编译自:
http://www.kindred.k12.nd.us/CyLib/overview.html
http://www.dennett.mec.edu/library/big6.htm
MiniQuest教学模式在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徐州二中 章炳翯
MiniQuest是20世纪90年代在美国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是在教师整合互联网资源于常规课堂教学基础上发展起来微型探究性学习活动,它是在webquest基础上提出来的。MiniQuest一般由三个基本部分构成:情境、任务和成果,有时还可以加上过程、资源、评估等部分。这种教学模式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发现问题,不断自主解决问题,使学生的自主性得以充分发挥,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也得到了充分的培养。另外MiniQuest作为一个基于网络的新型教学模式可以让学生充分利用因特网在对信息资源的收集、加工和处理的过程中培养信息素养。MiniQuest教学模式的特点,符合高中信息技术新课程改革的目标要求,因此将其引入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对其教学设计、教学实践与应用效果进行研究十分必要,它将有助于促进高中信息技术新课程改革,克服传统教学存在的各种弊端,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发展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一、MiniQuest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比较
(一)MiniQuest教学模式能比传统教学模式更好地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MiniQuest教学模式一般都采用小组协作的活动形式进行,能充分锻炼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而传统教学模式则是以教师课堂教学为主,一般都是通过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或者教师上课——全体学生听讲的形式进行,基本上忽视了学生合作能力的培养。因此,MiniQuest教学模式能比传统教学模式更好的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二)MiniQuest教学模式能比传统教学模式更好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MiniQuest教学模式强调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引导,这种教学模式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发现问题,不断自主解决问题,使学生的自主性得以充分发挥,从而使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而传统教学模式则正好相反,它的教学活动以教师为中心,教学过程以课堂为中心,教师讲解以教材为中心,教学目的以应试为中心。这些导致师生之间形成了一种单向传输的关系,致使学生自学能力、生活自理能力、思想自律能力缺乏,基本忽视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因此,MiniQuest教学模式能比传统教学模式更好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MiniQuest教学模式比传统教学模式更有效率。
MiniQuest教学模式强调创设有意义和趣味的学习情境,以任务为驱动,让学生在网络探究过程中不断的发现和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但基础知识掌握的更牢,还能在学习过程中了解和掌握更多的知识,学习效率比较高,而传统教学模式则不然,因为传统教学还有一个名字叫“填鸭式教学”,只求教不求甚解,学生往往要通过练习很多遍才能掌握,学习效率比较低。因此,MiniQuest教学模式比传统教学模式更有效率。
(四)MiniQuest教学模式比传统教学模式更适应新课程的改革。
2005年9月江苏省普通高中信息技术新课程改革全面开始,新课程改革倡导探究性学习模式,强调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应体现时代要求,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而MiniQuest教学模式正是一种网络探究性教学模式,它强调以任务为驱动,让学生在探究活动中解决问题,因此,MiniQuest教学模式比传统教学模式更适应新课程的改革。
(五)MiniQuest教学模式能比传统教学模式更好地提高信息素养。
MiniQuest作为一个基于网络的新型教学模式可以让学生充分利用因特网在对信息资源的收集、加工和处理的过程中培养信息素养,而且通过小组协作学习活动,还可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协作能力,这些能力也是信息素养的组成部分。传统教学模式则是强调应试教育,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和机械训练,这些可以使学生掌握考试考察的知识,但对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却没有什么大的帮助。因此,MiniQuest教学模式能比传统教学模式更好地提高信息素养。
综上所述,MiniQuest教学模式相对于传统教学模式而言具有很大的先进性,在信息技术新课程改革中必将发挥更大的作用。
二、存在的问题及改进
通过在一个学期中的多次MiniQuest教学实践,笔者熟悉了MiniQuest教学活动的教学设计和活动实施流程,从一开始的问题不断到后来的轻车熟路,笔者已经可以比较顺利地开展MiniQuest教学活动,收获很多,通过研究,也发现在MiniQuest的教与学过程中存在着一些问题。通过分析这些问题和改进策略,希望能为其他意图进行MiniQuest教学活动的教师提供借鉴。
(一)MiniQuest的支撑条件问题
MiniQuest的学习过程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不断自主解决问题的过程,在此期间,学生的自主性得以充分发挥,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也得到了充分的培养。但是这一切都有一个前提,那就是想实现创新必须拥有扎实的基础知识,没有扎实的基础知识,一切创新都是空中楼阁。例如,没有上网的基础知识和技能,MiniQuest根本无法开展,又如想利用MiniQuest活动做网页,如果根本不会利用软件工具做网页,而仅凭MiniQuest活动那点时间,也根本不可能完成。那么扎实的基础知识怎么拥有?这就决定了开展MiniQuest教学活动必须具有一个支撑条件,那就是在活动前,要利用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使学生掌握有关的基础知识和操作作为支撑,然后再开展MiniQuest教学活动,只有这样,MiniQuest教学活动才能顺利开展下去。
(二)MiniQuest的任务设计问题
MiniQuest在设计任务时必须考虑复杂性原则,这一点必须切实考虑。经笔者调查访谈,大部分同学是任务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不了。MiniQuest与它的前身WebQuest不同,WebQuest的开发时间为4-6天、所需课堂教学时间是1星期到1个月,因此WebQuest的任务设计可以比较复杂。但是在WebQuest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简化版即MiniQuest,它要求在1-2课时内完成,因此,MiniQuest在任务设计上要求比较高,既要有趣味性和真实性,又要考虑复杂性。一般情况下,比较容易出现的问题就在于问题设计的复杂了。例如笔者进行的第一次MiniQuest教学活动,在任务设计上就出现了一些问题,如开始时任务设计为小组提供家用学习和疯狂游戏配置单各一份,后来第一次上课就发现学生完成时间不够,因此才在其他班级上课时调整为任选一种即可。因此,教师在设计MiniQuest任务时必须充分考虑复杂性原则,并且在活动中要及时调整。
(三)MiniQuest的时间安排问题
MiniQuest活动的时间安排问题也比较关键,笔者所在学校高一信息技术课是安排两节连堂上课,因此笔者进行MiniQuest教学活动设计时也是按两节课加课间休息,时间是100分钟,这样时间虽然比较集中,过程比较连贯,可以一气呵成,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一是时间较长,学生比较容易疲乏,学习兴趣有可能降低,二是因为只有这100分钟时间,教师安排比较紧凑,提供的资源比较少,学生可以搜集和获取资源的时间也比较短,可能会发生以偏概全的情况。这些也是由实际情况因素造成的。笔者设想,如果将两节课分开上,有可能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例如,第一节课布置任务并让小组活动,然后利用课余时间,让小组成员更充分地收集资料,完成任务,然后在第二节课组长提交成果,教师进行评价,这样做可以使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来完成活动,即加长了活动时间。但是这种方法也可能存在一些问题,如学生打着参加活动的幌子玩游戏,或者因为缺乏监督不愿按分工做事等。究竟哪一种时间安排更好,还需要广大意图使用MiniQuest教学模式的教师一起来探讨。
(四)MiniQuest活动的管理问题
在开展MiniQuest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无可避免地会出现一些问题,如小组成员不愿按分工做事或偷懒,或者利用活动时间浏览其他网站或玩游戏,或者发生抄袭问题等,这些都要求教师要加强管理。笔者采用的方法是利用LanStar多媒体网络教学软件提供的循环屏幕监控软件监控学生或者加强巡视,另外鼓励学生互相监督,凡是出现问题的学生,根据其情况批评教育并扣除其小组得分,另外对成绩优秀的小组提出表扬并给小组成员适当奖励,通过教师的管理和同学之间的互相监督来解决这个问题。
笔者通过一学期的MiniQuest教学实践,取得了一些成绩,但由于实验范围较狭窄,只是在4个班级中进行了活动和研究,取得的经验可能会存在以偏概全的情况,笔者将会在今后扩大范围加强MiniQuest教学实践,去获得更多更全的实践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