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合作学习的认识与实践
徐州二中 崔文华
长期以来,由于中学班级学生人数较多,以集体授课为主的班级授课制成为英语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其单一的教学组织形式束缚着学生英语实践活动的全面发展,制约着学生英语运用能力的提高。英语教学中普遍存在着“教师讲得多,学生练得少”、“费时多,收效慢”等现象。在这种情况下,中学英语教学需要引进能面向全体学生的、有利于学生语言实践活动全面开展的学习方式——合作学习
随着国家英语新课程标准的制定,英语课程改革的目标已经得到进一步明确,新课程标准强调通过小组学习和任务型活动的合作学习发展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课堂小组合作学习(cooperative learning)教学模式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组织形式,成为完成教学任务、组织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在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中具有特殊地位和作用,在近年的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一、“合作学习”的基本含义
20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西方对合作学习展开了广泛的探讨,试图将社会学、团体动力学的合作原理应用于中小学教育实践,从而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他们通过实验研究提出,群体合作分组结构应该成为课堂教学组织形式的主要特征,只有这种结构才能起到学生群体间积极相互作用的效果,从而改善教学工作的整体效益。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都普遍采用这种富有创意和实效的教学理论与策略。由于它在改善课堂内的社会心理气氛,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非认知品质等方面实效显著,被人们誉为“近几十年来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学改革”。
二、合作学习小组
1、小组的划分
教师对全班学生的分组要进行认真研究设计。根据学生的性别、兴趣、能力、英语成绩等主要方面进行合理搭配划分学习小组。这种方式能保证组内各成员的差异性和互补性以及小组之间合理竞争的公平性。就我国中学课堂座位排列的一般情况来看,安排4-6人一组为宜。小组规模小些,既可以保证人人有机会,又可减少腼腆学生的拘谨感。鼓励男女生混编,以调节某些话题的气氛。而且每隔一段时间要根据学生的学习状态进行重新分组。
2、小组成员的角色
小组要确定每个成员的分工,如组长、记录员、资料员、报告员等由每个成员轮流担任。组长负责组织、管理、主持小组讨论,确保每个组员均有发言机会,而且保证全过程使用英语表达。记录员负责合作过程的记录,用简洁语言记录每位发言人的讲话要点,然后拟成提纲交给报告员。报告员负责写学习报告,先向本组陈述讨论意见或结果,然后代表本组向全班报告。资料员负责学习资料的搜集。为便于团结协作和培养各项能力还规定组内成员应定期互换角色,体验不同的学习责任。
3、教师角色
通常情况下,学生讨论时,教师不要过多干涉学生小组讨论活动,以免有些学生由于教师在场而拘谨。当学生不会表达某个词语时,教师可及时给予提示;还可在学生讨论即将结束时,迅速浏览记录员的报告提纲,必要时稍作指点。因此,在学生讨论过程中,教师应充当一个旁听者或帮助者的角色,并保证学生有充裕的时间完成所布置任务,不使合作学习流于形式。
4、合作学习的评价
①自评和互评
在检查小组活动的结果时,各组要分别汇报或展示活动结果。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一方面会再次接受教学内容的信息,另一方面会了解到自己小组和其他小组的长处和短处。小组活动按教师或某一小组提供的正确答案,到各组检查并向全班汇报,这不失为一种学生参与检查评价的好方法。
②教师评价
教师的适当评价对于小组合作学习的良性循环十分有利,教师要认真倾听小组的报告,还应让全班学生认真听,这对学生是种无形的鼓励。在听时,教师不要因为纠错而打断报告员的报告,频繁纠错,只会使学生灰心丧气,而应在学生报告时记下语言错误,然后挑出有普遍意义的问题加以解释,其它问题可放到教师总结中去讲,教师应多从正面提醒学生注意语言的规范。在任何情况下,教师对于任何学生的报告,都应给予真诚、恰当的表扬,要善于发现各个报告的可取之处,对活动过程中某一小组或某个学生的创见给予特别重视,这是发现和引导学生进行创新思维和培养个性的重要手段。并且将小组评价和个体评价紧密结合起来,这样学生的紧张感可逐渐消除,学生的自信心也可逐步增强。总之,教师应当坚持鼓励性教学原则,不断帮助学生增强自信心,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小组活动的积极性。
三、“合作学习”在课堂中的运用
合作学习是一种目标导向活动。课堂中每项活动都可以围绕教学内容、教学目标而设计。笔者在认真学习和研究国内外有关“合作学习”理论和实践的基础上,结合自己近年来的教学实践,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和内容,提出高中英语“合作学习”的基本形式,现分述如下:
1、角色表演
每单元的第一课是对话课,教学要指导小组成员运用新、旧语言知识,就某一话题发挥想象,通过创设情景、自编对话,进行角色表演。例如,学习SB2A,Unit4有关阅读报刊杂志的话题时,笔者就发给每个小组一份China Daily,学生就里面的大量信息展开交流;
A1:Li Hua, can I have a look at your copy of China Daily ?
B1:Sure. Here you are.
A1:I'd like to know something about the match between…
A2:Can you tell me what the weather will be like tomorrow?
A1:It's cloudy in the morning, but fine rain in the late afternoon.
B2:How are things going on in the Middle East (or…)?
A1:Fighting seems to be no end (or…).
B1:What's on today?
A1:…
B1:That 's a wonderful movie. Let's go and see it together tonight.
再如,学习SEFC Unit10 The Trick一课的对话后,教师可以提供下列几个话题,让学生小组自编对话:
You’re Bill Banks; make a dialogue with your friend about your experience that day.
You’re Mick; make a dialogue with your friend about the story of your friend bill.
You’re the man with beard; make a dialogue with your friend about the event.
2、信息处理
教师向学生提出任务(task-based activities)及完成任务的步骤和方法。各小组根据具体任务或问题展开讨论,小组中的每个成员自由发表意见,经记录员记录整理后,向全班汇报。
如学习SEFC Book 2A Unit 9 Saving the earth一课课文后,教师可提出如下任务和要求:
Task 1. What problems are facing the earth?
Directions: Some problems facing our earth are listed in the form. Work with the members of your group and add more to it. Then figure out how to solve them.
Problems |
Suggested solutions |
Overpopulation |
|
Less clean water |
|
Global warming |
|
pollution |
|
Living things dying out |
|
Other:__________________ |
|
Task 2. What can we do to save the earth?
Directions: In the form are the ways to make the earth a better place for human beings to live in. But some of them are NOT true or efficient. Work in groups and find them out.
Ways to save our earth |
√or× |
Reasons |
1 |
Slow down. Driving at 50 mph uses 25 percent less fuel than 70 mph. |
|
|
2 |
Turn down your central heating and put on a warm coat. |
|
|
3 |
Don’t use blinds(百叶窗)。Heavy curtain keep in more heat in winter. |
|
|
4 |
In order to save water, never take a shower when bathing. |
|
|
5 |
Use your own car more. |
|
|
6 |
Buy local, better still, grow your own food. |
|
|
7 |
Use plastic bags instead of cloth bags |
|
|
8 |
Drink tap or filtered water(自来水或过滤水),not bottled. |
|
|
9 |
Paint your walls white so that you need less man-made light. |
|
|
10 |
Buy less. Save time and money as well as the planet. |
|
|
再如学习SEFC Book 2A Unit 10 At the shop 可设计如下:
Directions: Work in groups. Tick out three most important qualities of a shopping place and then explain why.
Qualities |
√ |
Reasons |
1 |
It has a large variety of goods. |
|
|
2 |
Prices there are much lower. |
|
|
3 |
Shop assistants are friendly and can be of great help if necessary. |
|
|
4 |
It has a very pleasant shopping environment with beautiful background music. |
|
|
5 |
Goods there are of high quality. |
|
|
6 |
It has restaurants inside or nearby. |
|
|
7 |
Others: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
3.语义重建
语义重建是培养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重要手段,它可以从口头表达开始,逐渐上升到书面表达形式。书面表达离不开听、说、读的训练,这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开始时教师就向学生讲明主题,然后开展小组讨论,使全体学生能积极参与同该主题有关的讨论活动,感知大量的语言信息材料,学生就有了较清晰的表象。在此基础上,从单纯的再现到大幅度的扩展,再到脱离原语篇的自由表达,构成了一个有梯度的连续系列过程(见下图):
再建
开始时,学生先进行广泛的讨论和交流,形成一个该任务的模型,然后在核心词汇或句子结构的层面上进行复述和书面练习,最后才转到语篇层面上来。换言之,教师可先不要求学生表达自己的思想,而是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到语言表达的形式和特点上。随着语义重建活动的不断深化和学生语言能力的提高,学生就可以比较自如地对课文的意义进行加工,从而使语言表达更加准确、流畅和富有创造性。例如,当学生学了SBFC Book 3A,Unit 5 Advertising 以后,笔者就给出话题“mobile phone”,要求学生经过讨论达成基本一致的意见,对其进行产品介绍。指导活动的具体步骤是:
1)教师让学生讨论mobile phone的优点和特点,并要求他们灵活运用课文中的某些广告用语;
2)小组讨论后,各小组写出一篇产品介绍;
3)教师让各小组在班上说明为什么他们这样介绍,让全体同学当评委;
4)在此基础上,每个学生写出一篇自己的产品介绍文章。
通过开展这样的活动,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听、说、读、写的立体式训练机会,使语言运用真正落到了实处,且课堂气氛活跃,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下学生的语言交际运用能力得到了提高。
英语课堂教学中的“使用学习”活动是师生共同完成教学任务的创造性活动。在当前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实施素质教育的改革新形势下,在课堂教学实践中,积极探索新办法,提高教学质量,必定会提高广大英语教师的教学能力,提高学生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进而达到提高素质的目标。
总之,以小组为单位的英语合作学习不仅体现了新课标以“人为本”的学习理念,同时也强调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教师课堂教学的针对性与指导性;另外还注重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趣味性,重视学生学习的个体差异性和团体合作的互助互补性,尤其强调对学生学习创造性的开发与培养。因此,笔者以为英语合作学习是实践新《课标》的一条重要条径。
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中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徐州二中 崔文华
摘要:本文提出了在高中英语课堂教学实践中使用合作学习所出现的一些问题,并给予了如何从教师与学生两方面来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以使合作学习能够确实有效地发挥其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关键词: 合作学习 英语课堂 问题 对策
合作学习兴起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初的美国,并在七十年代中期至八十年代中期取得实质性进展的一种富有创意和实效的教学理论与策略。马斯洛(Maslow)的“需要理论”(Hierarchy of Needs);皮亚杰(Piaget)的认知发展理论(Cognitive Development);维果茨基(Vygotsky)的“认知发展潜能区”(Zone of Proximal Development);建构主义理论(Constructivism)等理论都可以作为它的理论基础。由于它在改善课堂内的社会心理气氛,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非认知品质等方面实效显著,被人们誉为“近几十年来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学改革”。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在中国英语教学中出现了对合作学习的研究。王坦、郭砚冰等一批研究者对合作学习在中国英语教学中理论和实践发展做出了贡献。
合作学习在笔者的学校实际开展的状况如何呢?2008年笔者就所带的高三年级某班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结果如下表:
合作学习调查问卷结果分析表
问题 |
选项 |
学生数 |
百分比 |
1.你在英语课堂中参加过合作学习吗?
|
A. 经常参加
B. 有时参加
C. 从未参加过
D.不知道到合作学习是什么 |
9
31
0
0 |
22.5%
77.5%
0%
0% |
2. 你如何看待课堂中的合作学习?
|
A.这是一个很好的想法,极大地促进了我的学习
B.这没有较大的用处
C.这没有用处
D.这是在浪费时间 |
3
9
16
12 |
7.5%
22.5%
40%
30% |
3. 老师何时开展合作学习活动?
|
A. 对话练习
B. 角色表演
C. 阅读练习
D. 写作训练 |
20
15
5
0 |
50%
37.5%
12.5%
0% |
4. 谁负责学习小组的合作学习活动?
|
A. 没有人
B.由老师指定的一个小组成员
C.由同学选出的一个小组成员
D.小组成员轮流负责 |
32
5
2
1 |
80%
12.5%
5%
2.5% |
5.你认为合作学习小组中急需解决什么问题?
|
A.教授学生更多的合作技巧
B.对合作学习的过程加强管理
C.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
D.改变合作学习过程中只有几个有能力的学生在学习而其余的学生无事可做的局面。 |
12
14
3
10 |
30%
35%
7.5%
25% |
分析调查表的数据可以看出,参与调查班级的所有的学生都在英语课堂上参加过合作学习,这表明合作学习这种教学策略在英语教学中已经被采纳应用,然而,其应用并不充分,只有22.5%的受试学生认为他们经常参加合作学习,且全班只有3个学生(7.5%)认为合作学习是一个很好的想法,极大地促进了学生的学习。大多数学生(66.5%)认为合作学习没有太大用处或者是没用。更加令人不解的是,居然还有相当一批学生(30%)甚至把参加合作学习视为浪费时间。半数受试学生认为英语教师在进行对话练习时实施合作学习的策略,37.6%的学生在角色表演中参加合作学习,而在阅读练习中参加合作学习的只有5个学生,占12.5%,没有学生在写作训练中参加过合作学习。在绝大多数(80%)的合作学习小组中,没有组长负责小组的情况。17.5%的合作学习小组中有一个老师任命或学生自选的组长。2.5%的学生参加过轮流当选组长的合作学习小组。至于最后一个调查试卷问题“你认为合作学习小组中急需解决什么问题?”多数受试者(65%)认为教师应该教授学生更多合作学习的技巧(30%)或对合作学习的过程加强管理(35%),7.5%的学生要求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25%的学生希望改变合作学习过程中只有几个有能力的学生在学习而其余的学生无事可做的局面。
这一调查结果和合作学习享有“近几十年来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学改革”的名誉似乎是极不匹配的,但就笔者对于高中英语教学的观察和认识,这一结果是符合徐州地区英语教学现状的。笔者通过随后一年在教学实践中对合作学习的应用和不断的理论学习,分析当前高中英语课堂上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如下:
一、合作学习动力不足 许多学生缺乏合作学习的内在动机,他们对于合作学习的认识仅局限于其形式,如开展4-6人的小组活动,至于为什么要开展合作学习、合作学习对于他们的学习的提高和能力的发展又有何益处则不得而知。他们不能积极参加合作学习活动,自然合作学习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因此,让学生认识到合作学习的价值十分重要。合作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社交能力,即人们经常所提到的情商。在未来社会,有效地与他人协同工作、和睦相处、彼此交流、决策意见等均是最重要的能力表现,学生掌握社会交往技能将会得到更多的工作机会和更大可能取得事业成功。美国科学史家朱克曼在对诺贝尔奖获得者的研究方式进行调查时发现,在诺贝尔奖设立的头25年,合作研究获奖人数占有41%:在第二个25年,这一比例上升到65%,而在第三个25年,这一比例高达75% 。可以预言,在未来的社会里,不会合作便不能很好地生存。
二、合作学习分组不合理。教学实践证明,学生围在一起组成一个小组,并不意味着他们随之就会有出色的合作。社会是由无数个能力参差不齐的独立个体组合而成,有个体就一定会有单干,有差异就一定会有竞争。因此,科学分组是实施现代合作学习的基础。划分合作学习小组的方法有多种,但都要遵循一个原则,即应有助于小组成员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并能使小组成员彼此协助,相互支持,共同合作,以提高个人的学习效果和达成该团体的学习目标。目前,许多研究都倾向于将合作学习小组进行异质划分,即根据学生的语言学习能力、性别、英语知识水平、语言技能、背景等不同特质进行划分,构成“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合作学习小组,也就是小组内部成员特质各不相同,具有互补性,但小组与小组之间的成员特质构成却相差不多。这样的划分形式有利于小组成员的互相帮助、共同提高,也有利于小组间的公平竞争。在此基础上,笔者建议使用所罗门学习风格自测问卷表,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风格进行测试并把他们分成四组八个类型,分别是:活跃型/沉思型;感悟型/直觉型;视觉型/言语型;序列型/综合型。编组时尽量把学习风格不同的学生编为一组。
三、合作学习的技巧缺乏,学生参与合作的程度不均衡。我们经常会见到这样的场面:老师布置完学习任务后,学生便开始展开活动,教室顿时显得热闹非凡。但仔细观察后会发现,有的小组你说你的,我说我的,没有一个相互讨论、相互调整、相互改进从而到达共同进步的一个过程。有的小组似乎在热烈讨论,却不是与任务相关的话题。还有的小组内一些学生抢占话题,滔滔不绝;而另一些学生则沉默寡言,表情漠然。所以这样的小组活动也只是看似热闹,却没有实效的小组活动。因此,要有效地控制小组活动,采用适当的方法强化小组活动。美国的约翰兄弟的研究发现,有效的合作学习应包括以下五个基本要素:
(一)、小组成员之间积极的相互依赖(Positive Interdependence)
(二)、小组成员之间面对面地激励互动(Face-to-face Promotive Interaction )
(三)、小组成员的个人责任(Individual accountability Or personal responsibility)
(四)、人际交往与小组技能(Interpersonal skills)
(五)、团体历程(Group Processing)
在学生进行合作学习中,积极的相互依赖与个人责任感是两个重要概念,对于提高合作学习的质量至关重要。教师可以通过分工让每个学生分别承担不同的角色,并把荣誉与同组所有成员联系在一起,以培养学生积极的相互依赖感。同时,教师也要关注个体的成绩,对小组中每个学生的活动过程给予反馈,让学生先独立进行,然后通过小组活动方式活动,这样能有效地促进学生个体责任感的形成。在培养小组成员合作技能上,教师可以通过一些合作学习小组活动如Jigsaw(此法由阿朗逊1978年提出,学生分成4-6人小组,各小组学习任务相同,再将任务分割成几小部分,由组内不同学生承担。这样各组担当相同任务的学生组合在一起组成“专家组”,他们一起讨论,一起交流,使之在这一小部分内容上达到充分掌握,然后回到各自小组中去按总任务的顺序依次把掌握的内容传授给组内其他同学,使之掌握。然后测试每个学生对全部内容的掌握程度。)来训练他们的合作能力与技巧。观察他们能否做到每个小组成员都参与到活动中;小组成员能否轮流发言;在别的组员发言时小组其他成员能否注意倾听;能否对组员的问题给予积极有效的反馈。教师控制整个活动过程,对于成绩较好的学生,要引导他们主动帮助能力较差的学生,通过小组的成功合作增强成就感和集体荣誉感。对于那些成绩较差的学生,则要给予更多的鼓励,让他们在小组活动中有更多的锻炼机会,以增强自信心。对于那些合作成绩不理想的小组,要及时帮助总结原因,改进合作方法,最终促进每个小组的共同提高。当小组合作学习活动结束时,鼓励学生反省小组学习活动的历程,这样可以更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团体意识和人际调节的能力。并且,老师与学生可以共同制定出一些规则以确保合作学习的进展。
(一) 在讨论中,每个合作学习小组的成员都必须至少给出一条建议。
(二) 只有当全体小组成员都完成任务才能算是合作学习小组完成任务。
(三) 合作学习小组的评价以全体小组成员的表现为基础。
(四) 只有全体小组成员联合起来也解决不了的问题才可向老师询问。
四、合作学习教学效率不高。有时设计用一节课完成教学内容,实际却用了两课时。主要原因是教师对学生的预习情况了解不够,对学生期望过高,且对小组活动不能很好的控制。因此,教师要提高自身素质,把握好教师的角色。陈光耀在《新课程学习策略》中强调:“在合作学习中,教师的作用非常重要、合作的成功与否,关键在于教师的引导、参与、调控是否得法。”
教师要激发学生参与学习与合作兴趣,要创设有意义的、与学生实际生活较为贴近的语言情景,例如,可以把功能项目、语法项目与话题紧密联系,创设情景,让学生进行操练。教师还要设计一些具有启发性、能开拓学生思维的问题,并鼓励学生多提问。
要有效的控制合作学习小组的活动,调动全体学生参与合作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合作学习的质量,教师还要充分利用评价这一工具。教师对于学生的评价必须全面、客观,小组合作教学不仅要评价教学效果,更注重对小组的学习过程的评价;不仅要评价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更注重对合作学习过程中表现出的人文精神进行评价;不仅要评价小组行为,更注重对学生个体行为进行评价。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有意识地在不同的阶段对自己小组的合作状况进行评价。对合作效果较好的小组及其成员可以给予一定的奖励分,以使之增强集体荣誉感,更好地培养合作精神。
实际上,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是要通过教师教学方式的变革来引导的。合作学习对教师的教育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包括合理分组,指导学生开展交流,控制教学程序,协调各种反应的教育机智和能力等。王初明在《外语教学与研究》中曾提出:“外语教师的首要职责不是尽量将自己的知识传授给学生,而是创造条件让学生的学习潜力得到最充分的发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探索适合教育对象的新型教学方法,这种挑战远远大于来自教学内容的挑战。只有教师在教学中积累了大量的教学经验,掌握了合作学习的方法要领,才能有效地组织学生在合作活动中学会学习,学生才能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形成富有个性的学习风格。
参考文献:
Johnson, D. W.,Johnson, R.T. & Holnhec, E. J.(1990).Circles of Learning: Cooperation in the Classroom(3rd ed.).Edina, MN: Interaction Book Company.
王初明等.以写促学—一项英语写作教学改革的试验[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0年第5期.
王坦.《论合作学习的基本理念》[J].《教育研究》,2002年第2期.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
关于语境中的词汇测试的实证研究
徐州二中 毛翠翠
摘要:语境与词汇测试一直是语言教学中颇具争议的热门话题,在本文中,作者就语境对学生在词汇习得过程中接受性知识和产出性知识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和比较,通过在词汇测试中设置不同题型,得到学生在不同语境测试中的成绩数据,然后利用SPSS统计数据软件比较测试结果,分析语境中的词汇测试对学生习得词汇的影响作用。
关键词: 词汇测试,语境,接受性知识,产出性知识
1. 引言
词汇是语言的基本单位,它在语言学习和日常交流中至关重要 (Harley, 1995; Meara, 1996) 。作为测试第二语言学习者语言能力的一个重要工具,词汇测试一直是语言测试中的热议话题。在本文中,作者将就不同语境测试环境对学生词汇习得的影响进行比较研究。在研究过程中,作者设计了一份试卷,一部分是包含语境的词汇测试,一部分是没有语境的词汇测试。作者选择了93名高二在读学生作为被试,根据实验结果分析语境与词汇测试之间的关系,并对如何在词汇测试中设立语境以帮助学生习得词汇给出建议。
2. 词汇测试简述
词汇测试已经产生并发展了几十年。在此期间,人们对于词汇测试的研究方法一直观点不一,语境与词汇测试的研究更是争议重重的话题。
2.1 词汇测试的历史
词汇测试的历史可以上溯到第一次世界大战。自从词汇测试产生以来,它已经历了多次改革。1916年,Daniel Starch开创了对第二语言进行词汇测试的先河。随着词汇测试的不断发展,人们对词汇测试的方法产生了分歧。是否应该在语境中进行词汇测试就是最具争议的话题之一。一些专家认为语境可以帮助学生们猜测他们并没有掌握甚至根本不了解的词汇。然而,Stanaker 和Kurath 却指出尽管语境或多或少可以帮助被试,但是总的来说,语境对于测试的结果影响不大。(Stanaker and Kurath, 1935).
2.2 语境的定义
根据牛津简明英语语言词典的解释,语境一词被定义如下:
1、语境,也称作上下文,是口语和书面中在某个单词或短语前后出现的内容。单词的意思受语境的影响。如果脱离了语境,引用的单词或短语表达的效果和单词本来的意思就会不同。
2、语境,是语言或行为使用的语言学、情境、社会和文化环境, 单词出现的语境受词语搭配限制,例如:用rancid(馊)来形容butter(黄油)和bacon(培根),用flock(一群)来形容sheep(羊)或bird(鸟),用pack(一群、一包、一副)来形容dogs(狗), wolves(狼)和cards(纸牌)。这些搭配通常是由词意决定的,但是词意可能会受搭配的影响。例如,white(白色)在white wine(白酒), white coffee(白咖啡), white people(白种人)中的意思就各不相同。非语言语境常常指情境,或在一定语境下的指代所表达的含义。例如,指着一幅图或者一只动物来表示公羊。(Tom McArthur, 1998)。
2.3 其他研究者的观点
马少英认为,词汇教学在英语教学中的地位举足轻重,在正确理解词义和依靠语境把握词义的基础上,运用语境理论进行词汇教学是行之有效的方法。教师要运用具体语境帮助学生领会词的内涵意义和语用意义,消除理解中的歧义,培养猜词能力。因此教师在词汇教学中应利用语境理论尽量将词呈现在语境中教授,促使词汇的直接教授和词汇的自然习得有效结合。(马少英, 吕乐,2006)。
在《运用语境知识 理解单词的词义》(董晓波,2006)一文中,董晓波建议学生应充分利用语境理解不同词汇的内涵意义和外延意义。他认为利用语境猜测生词词义对学生来说是很有用处的。
当然,对于语境对于词汇测试的影响作用也有专家持不同观点,正如上文已经指出的,Stanaker和Kurath就认为语境对于词汇测试影响微乎其微。(Stanaker and Kurath, 1935).
3. 本文的研究假设
根据权威字典对语境的定义以及一些学者们的观点,语境对词汇测试的影响举足轻重。学生们可以通过语境来猜测生词词意。然而,日常教学中的词汇测试更倾向于帮助教师了解学生对于新学词汇的掌握程度。教师通过成就测验和随堂检测,及时检查学生对新近学习的词汇的掌握。由于学习时间和测验时间间隔不长,加之学生及时的课下复习,作者假定语境对新学词汇的测试影响不大。
4. 试卷设计
为了证明该假设,作者开展了一项实验。首先,作者设计了一张测试试卷,共设置25题,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单项选择题,提干部分有一个句子,随后有四个选项。该部分题目属于有语境的词汇测试。第二部分是填空题,要求学生根据英文释义填写正确的单词,这属于没有语境的词汇测试。第三部分也是填空题,要求学生根据所给句子的意思填写正确的单词。这一部分也属于有语境的词汇测试,但是与第一部分大为不同的是,没有四个选项可供参考。所有词汇均选自最近学习过的单词。此外,作者刻意在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的测试中选择了同样的单词。因此,通过比较这两个部分就可以看出同样的单词在有无语境环境下对于学生测试的影响。
I Multiple Choices
1. Arriving home, the boy told his parents all about the which occurred in the dormitory.
(A). occasions (B). matters (C). incidents (D). issues
2. Though she began her by signing in a local pop group, she is now a famous Hollywood movie star.
(A). employment (B). career (C).occupation (D). profession
3. Within two weeks of arrival, all foreigners had to with the local police.
(A). inqure (B). consult (C). register (D). resolve
4. It’s good to know that quite a few popular English expressions actually ___ from the Bible.
(A). acquire (B). derive (C). result (D). obtain
5. A special feature of education at MIT is the opportunity for students and faculty to ____ together in research activities.
(A). involve (B). participate (C). specialize (D). consist
II. Writ down the right word according to the definition given below.
1. ( o ) : the point at which something rises or comes into existence
2. ( r ) : record; note down
3. ( re ) : be like or be similar to
4. ( ac ) : increase in quantity or number
5. (co ) : settlement of differences by mutual concessions.
6. ( i ) : take no notice of, intentionally disregard
7. ( r ) : understand clearly or correctly; be fully aware of
8. ( p ) : speak to God to give thanks or ask for sth.
9. ( c ) : call into question; demand proof before one accepts
10. ( s ) : surprise or alarm suddenly or unexpectedly
III. Write down the suitable word according to the meaning of the sentence.
1. When I saw Jim, I stopped and smiled, but he i me and walked on.
2. I r how difficult it’s going to be, but we must try.
3. it’s a book about the o of the universe.
4. Recent scientific findings have c many commonly-held beliefs about the Mars.
5. Popularly known as a lie detector, the polygraph is a scientific recording device designed to r a person’s bodily responses to being questioned.
6. Oh! You s me. I didn’t hear you come in.
7. He was just closing the church door when he noticed a man still
p in the corner.
8. Many animals are difficult for enemies to see because they
r their surroundings.
9. A thick layer of dust had a in the room.
10. Both of the two boys wanted the apple; their c was to share it.
5. 研究结果
作者把随机选择的93名高二学生作为被试,进行了上述测验。测验完成后,作者将测试成绩输入SPSS数据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研究测试结果。分析结果如下:
表一:学生分数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测试方法
|
测试人 数
|
平均分
|
标准差
|
标准误
|
95% 均值的置信区间 |
最小值
|
最大值
|
下限 |
上限 |
单项选择题
|
93 |
60.0000 |
20.85144 |
2.16219 |
55.7057 |
64.2943 |
20.00 |
100.00 |
根据英语解释拼写正确单词
|
93 |
61.9355 |
17.08407 |
1.77154 |
58.4171 |
65.4539 |
10.00 |
100.00 |
根据句子意思拼写正确单词
|
93 |
32.9032 |
20.46103 |
2.12171 |
28.6893 |
37.1171 |
.00 |
100.00 |
合计 |
279 |
51.6129 |
23.56486 |
1.41079 |
48.8357 |
54.3901 |
.00 |
100.00 |
表二:因变量(分数)多重比较 Tukey HSD(诚实显著差异法)
(I)
测试方法一
|
(J)
测试方法二
|
测试方法一与测试方法二的平均差 (I-J)
|
标准误
|
显著性
|
95% 置信区间 |
下限
|
上限
|
单项选择
|
根据英语解释拼写正确单词 |
-1.93548 |
2.86532 |
.778 |
-8.6874 |
4.8164 |
根据句子意思拼写正确单词 |
27.09677(*) |
2.86532 |
.000 |
20.3449 |
33.8487 |
根据英语解释拼写正确单词
|
单项选择 |
1.93548 |
2.86532 |
.778 |
-4.8164 |
8.6874 |
根据句子意思拼写正确单词 |
29.03226(*) |
2.86532 |
.000 |
22.2803 |
35.7842 |
根据句子意思拼写正确单词
|
单项选择 |
-27.09677(*) |
2.86532 |
.000 |
-33.8487 |
-20.3449 |
根据英语解释拼写正确单词 |
-29.03226(*) |
2.86532 |
.000 |
-35.7842 |
-22.2803 |
* 平均差显著临界值为0.05
6. 分析
根据统计数据,分数最高的是第二部分,即没有语境的测试。但是第一部分单项选择题的测试分数和第二部分比较接近。这两部分测试成绩的平均分没有明显差异。利用Tukey HSD(诚实显著差异法)检验三个部分的显著性差异之后,由表二可知: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显著性差异值为0.778,高于临界值0.05,所以这两部分测试差异不大。但是第三部分和第一部分差异明显,其显著性差异值为0,远低于临界值0.05。第三部分和第二部分的显著性差异也是0,因此,这两部分测试差异巨大。
与其他数据相比,第一部分和第三部分的平均差在27以上,该数据表明,语境对于个体学生的影响作用还是很大的。对于平时不努力识记单词的学生而言,语境可以帮助他们根据上下文猜测词义,选择正确答案。而在第二部分的测试中,如果学生不及时复习、识记单词,即使知道英语解释也无法正确拼写单词。根据统计数据显示,如果教师想测试学生个体的接受性知识,第二部分测试题型是更好的选择。但总体上看,学生整体在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测试中的表现差异不大。
然而,在第三部分的测试中,学生的分数最低。虽然第三部分中给出语境,并且为了降低测试难度,每个单词的首字母均给出。作者选择了跟第二部分测试中同样的词汇,两部分唯一的区别就是测试题型的差异。尽管学生事先已经得知测试的是最近学过的词汇,他们依然没有想出正确答案。第二部分虽然给学生提供了语境,但在没有选项可供参考的情况下,学生难以写出正确答案。即使是平时成绩较好的同学也没有得到高分。该测试没有反应学生们的真实水平。从分析结果来看,给语境而不给选择范围的测试对于学生而言难度较大,非但没有帮助学生理解问题,反而令学生更加茫然和迷惑,其测试的信度和效度都不高。另外,在第三部分中,学生不仅要找出每个空格处应填的正确单词,而且要根据句子意思进行必要的词形变化,与其他两部分相比,第三部分考查学生对单词的综合运用能力,不仅是对学生接受性知识的考查,而且对学生产出性知识的考查也比较严格,因此,题目难度较大。
7. 结论
在成就测验中,有没有语境对于学生的分数影响不大。为了全面检测学生的接受性知识和产出性知识,教师应在测试中将选择题、填空题和听写题相结合。另外,这样全面的测试也可以有效避免个别学生投机取巧,利用上下文猜测没有掌握的词汇。
通过该实验,作者得出的另外一个结论是:在词汇测试中,填空题应有一定的选择范围,否则语境非但不能帮助学生理解问题,反而会误导学生,增加答题难度。
参考文献:
1. Harley, B. ed. Lexical Issues in Language Learning [C]. John Benjamin’s Publishing Co. 1995. 253-282
2. Levinson. S.C. Pragmatics [M].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3. 5-8
3. Lyons. J. Semantics Vo.12 [M].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77. 72-81.
4. Meara, P. The dimensions of lexical competence [A ]. In Performance & Competence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 C ]. ed.Brown, G. Et al. CUP, 1996. 35—53.
5. Stalnaker, J. M. andW. A. Kurath. A Comparison of two types of foreign language vocabulary test [J]. 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 1935, 26: 435 - 442.
6. Tom McArthur. Oxford Concise Companion to the English Language [M].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8. 574
7. 董晓波, 《运用语境知识 理解单词的词义》,《英语周报大学版》,2006年第4期。
8. 李 艳,柳阳春,《语境中的词汇教学分析》,《黑龙江高教研究》,2005年第5期总第133期。
9. 林国丽,《语境及其作用》,《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第23卷第6期。
10. 马丽丽,《论语境对词汇教学的影响》,《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04年第22卷第4期。
11. 马少英, 吕乐,《语境与英语词汇教学》,《福建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7 卷.第2期。
12. 魏朝晖,王 欢,《利用语境线索推测生词词义》,《承德医学院学报》, 2004年第21卷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