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风貌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校史馆 >> 学校风貌 >> 正文
学校风貌

学校概况

2014年04月07日 13:36  点击:[]
       
       
   
    徐州市第二中学坐落在彭城路北首,黉学巷东侧,学校前身是明清时期徐州的最高学府——徐州府学宫(1369年),是徐州文脉传承的重要基地。人民教育家、中国人民大学原校长郭影秋、新竹笛演奏家蔡敬民、儿童文学作家周竞、文学评论家任孚先、援外专家杨凤仓、全国自由体操冠军郑洪涛、摄影家徐枫、雕塑家叶宗镐、江苏省首个世界围棋冠军芈昱廷……他们都曾在这片沃土中汲取精华。
    六百多年来,徐州二中历经府学宫、清末的书院、学堂、民国初年的师范讲习所(1913—1923)、铜山县县立师范学校(1923—1938)、徐州市市立中学(1938—1945)、铜山县县立中学(1945—1948)等发展阶段,1948年更名为徐州市第二中学,1997年被评为江苏省重点中学,2004年转评为江苏省三星级普通高中。根据徐州市教育布局规划,为进一步提升学校办学层次,市政府正在徐州市区北部建设占地120亩的新校区。
    走进二中校园,历史积淀的校园环境,彰显学校文化特色。学校至今仍然保持徐州府学宫中轴对称、贯穿五进院落的建设格局,沿着中轴路由南向北依次是棂星门(校门)、一号楼的明伦门、二号楼的崇德门、三号楼的宏志门、大成门、大成殿; “两翼”便是与五进院落对称两侧的花墙月门上的“仁也”、“义也”、“礼也”、“智也”、“信也”五常之教义;前院的贵仁广场,矗立着“徐州学潮旧址”纪念碑、“徐州文庙”纪念碑……构成了徐州二中的校园文化风景线
    在多年的历史传承和办学实践中,学校围绕“守正 出新”的办学理念,确立了“贵仁 励学”的校训,形成了“明伦 崇德 宏志”的校风、“尚礼 启智 鼎新”的教风和“勤学 慎思 笃行”的学风。富有历史文化气息又不失时代新意的“三风”建设,有力的推进了学校的发展和人才的培养,多年来学校综合办学业绩和社会声誉一直位居徐州市高中前列。
    学校现有36个教学班,在校学生总数1453人,教职工158人。学校先后荣获“江苏省文明单位”、“江苏省和谐校园”、“江苏省德育先进学校”“江苏省学生军事训练工作先进单位”、“江苏省健康促进学校”、“徐州市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徐州市文明单位标兵”、“徐州市中小学党建先进集体”、“徐州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先进单位”、“徐州市课程改革教学实验定点学校”和“徐州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学校还是教育部教师教育协同创新中心项目示范学校、江苏省围棋文化课程基地、徐州市高中生物学科基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