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学生一块希望的绿洲
——读《什么是教育》有感
徐州二中 王莹
【摘要】作为教师,对“好”学生的喜爱和对“差”学生的冷漠似乎是自然而然的。但是我们应该明白教育是公平的,教师应该给每位学生希望,让他们有勇气继续前行。由于成绩好的学生备受教师的关怀与疼爱,所以本文主要从如何对待特殊生和后进生这两方面,谈谈我对教育的新认识——教师应该给学生一块希望的绿洲。
【关键词】教育 学生 希望
【正文】
从踏入学堂起,我就幻想着自己有一天能成为一名老师。那时的我,经常和邻居家的小朋友模拟课堂,一个当老师,几个当学生。但我却很少思考什么是教育,怎样才能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而今,我真的成为一名教师了,对教育有了一些新认识,也明白教育不像儿时过家家酒那般简单。
这个暑假阅读了雅斯贝尔斯的著作《什么是教育》,书中有这样一句话让我感触颇深:“现行教育本身却越来越缺乏爱心,以至于不是以爱的活动——而是以机械的、冷冰冰的、僵死的方式去从事教育工作”。确实如此。就目前人们对教育已有的认识成果看,教育应当是:教育者从人成长为社会人的需要出发,根据每一个人各具特点的发展潜能,施以适宜的教育影响,从而使受教育者成长为人格健全潜能得以充分发挥发的社会公民。我们需要注意的是这里说的是“每一个人”,教育是公平的。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往往给优秀的学生太多的关爱和期望,而对特殊生和后进生则在无意中遗漏了播洒阳光。教师一般都喜欢成绩优秀的学生,这可以理解。但不能因此就瞧不起甚至伤害后进生,我们应该给每一位学生(尤其是特殊生与后进生)一块希望的绿洲。
(一)用爱与耐心对待特殊生
众所周知,海伦·凯勒有一位影响她一生的好老师——安妮·莎利文。面对海伦·凯勒这样一位特殊的学生,莎莉文老师用爱与耐心温暖了她。在《我的老师》这篇文章里,海伦·凯勒把遇到莎莉文老师的那天称之为“我一生中最重要的一天”。“她来到我的身边,就给我带来爱,带来欢乐,给我的生活增添绚丽的色彩。她把一切事物的美展现在我的面前。她总是设法使我生活得充实、美满和有价值。”在老师的帮助下,海伦·凯勒懂得了每样东西都有名称,摸到每一样东西似乎都充满了生气和活力。她感到自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孩子,热切地盼望着新的一天的来临。这就是我们每位教师应该做到的,给每位孩子希望,让他们都看得到新的太阳。虽然我们不会教到像海伦·凯勒这样身体有缺陷的学生,但是我们也会遇到一些有着特殊遭遇、特殊家庭背景的孩子。
写到这里,我不禁想起了一位普通而又伟大的老师——北京通县二中教师李圣珍。李老师家里住满了从各地来的“笨孩子”、“傻孩子”、“呆孩子”,这些让老师头疼、使父母绝望的孩子在她那里都变成了好孩子、聪明的孩子和快乐的孩子。
马月就是这样一位特殊的学生。她从7岁起就有很多外号,傻子,呆子,疯子,她有很多的办法逃学,生病、装疯。可是遇到李老师后,她一点点的改变,现在的她已经成为一名心理咨询师。在《实话实说》节目中,马月说道:“那时的我觉得生活没有希望,刚开始学习没有希望,再后来与人交往也没有希望,再后来得到爱的希望都很渺茫。因为希望是一点点的缩小的,但是压力会越来越大……李圣珍妈妈给了我很多希望,让我感受到自己的能力。”
李老师曾说:“我并没有什么绝招,我只是和他们平等地、真诚地生活,只是总给他们以希望,使他们找到自信。因为每个学生都是有血有肉、有感情、有自尊、有不同个性的人,尊重他们,真诚地鼓励他们,爱护他们,他们就会觉得学习是件快乐的事,这种学习的快乐感,会激发出求知的欲望和创造的冲动,从而发掘出每个人本已存在的潜能。”
我们应该用爱与耐心对待特殊生。要走进他们的内心,帮他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让他们感受到真心关爱,获得情感共鸣,给他们一块希望的绿洲。
(二)发掘后进生的闪光点
所谓后进生,是指那些在学习成绩上处于落后地位的学生。作为老师应该清楚,好学生大多是鼓励和表扬出来的,后进生生往往被学业落后和不良行为习惯掩盖了他们的特长和闪光点。要转化和培养,就要善于发现他们的特长和闪光点。
然而,有些教师把自己的名和利看得太重,觉得后进生拖了自己班级的后腿。那么他们就会对这些学生望而生厌,当面对这些学生时,教师往往多一些怒气少一些平和,多一些埋怨少一些理解,多一些打击少一些鼓励。这些做法深深的伤害了学生。
中外名人成长史上,少年时期被老师对其前途判了“死刑”有很多。爱因斯坦不是被老师指责说“永远都没有出息吗”?爱迪生不是被校长当众嘲笑为“永远干不成任何事情”吗?琼瑶不是因学业差劲而被老师横加指责吗?这样做的结果又是什么呢是爱迪生的被母亲领回家、琼瑶的闭门不出。他们承受的是多么沉的心灵伤害啊!爱因斯坦、爱迪生、琼瑶身为后进生,他们的才能没有被老师发掘,尽管他们凭着兴趣、勒奋、执著和不甘平庸的信念,使他们某一方面的才能发挥到了极至,成了著名的科学家、小说家,可这样的成功者又有多少呢?绝大多数被否定了的学生最终不是埋没在自卑圈里平庸地度过一辈子!退一万步说就是被老师、学校否定过的学生日后都能成才,但当他成才之日站在老师面前的时候,我们当老师的能毫无愧疚、心里坦然吗?
可以这样说,老师就像医生,医生不能对病人说:你的病是治不好的。老师也是一样,相信学生的能力,请不要让任何一个学生感到自己是一个毫无希望的人。作为教师,应该明白,后进生也有自尊,也有人格上的平等。教师应该走进其心灵,和他们进行换位思考,认真听取他们的意见和要求。后进生只是学习成绩上落后,他们也有自己的闪光点。我们要发掘其闪光点,给予他们奋发向上的希望。
想起著名的“ 罗森塔尔效应”。罗森塔尔随意指定10名学生,说他们以后会成才,结果这10名学生以后都成就了各自的事业。专家的一句话,无疑是将成才的种子种在了老师和学生心里,这种成功的希望和信念帮助他们获得成功。
所以,我们需要记住:“播下一个希望,将收获一种行动;播下一种行动,将收获一种自信;播下一种自信,将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将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将收获一种命运。”生命是有限的,但希望是无限的。在学生小小的心灵里,如果给他们一块希望的绿洲,他们就会多一份期待,获一份信心,增一份力量,踏出一路欢歌。
参考文献
⑴《中学教育概论》南京师范大学教师专业化教育新课程系列,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李学农主编,2007年2月版。
⑵《我的老师》,海伦·凯勒著。
⑶《留一份希望给学生》,张美玲著,《基础教育》杂志,2007年7月。
⑷《批评要给学生留下希望》,任松林著,《中国校外教育》杂志,2007年第6期。
⑸《什么是教育》,雅斯贝尔斯著,邹进译,三联书店,1991年版。
《什么是教育》,雅斯贝尔斯著,邹进译,三联书店,1991年版,第1页。